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7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 人,不如貧賤之肆志。」乃共入商雒,隱地肺山,以待天 「下定。」及秦敗,漢高聞而徵之,不至,深自匿終南山,不 能屈也。

按《寧波府志》:黃公,鄞大里人,即四皓中之一也。初,公 與東園公綺里季夏、甪里先生同避秦,匿商山,採芝 以自況。年皆八十餘,鬚眉皓然,故時人稱之曰「四皓。 漢高求之不得。帝嬖戚夫人欲廢太子,太子用張良 言,以禮迎之,公與三人偕至,左右為之羽翼,太子得 不廢。後卒于鄞,墓在慈谿西南三十里覆船山上,至」 今稱「黃墓」焉。

按《蘇州府志》:「周術,字元道,泰伯之後。漢高帝時,共東 園公、綺里季、夏黃公俱出定太子,稱為四皓。今太湖 洞庭山西南有甪里村,是其所居。」

按《齊東野語》:四皓之名,見於《法言》,《漢書》《樂書》多不同, 前輩嘗辨之。王元之在汝日,以詩寄畢文簡曰:「未必 頸如樗里子,定應頭似夏黃公。」文簡謂「綺里」、季夏當 為一人,黃公則別一人也。杜詩云:「黃綺終辭漢。」王逸 少有「尚想黃綺帖。」陶詩云:「黃綺之南山。」又云:「且當從 黃綺。」《南史》阮孝緒《辭梁武之召》云:「周德雖興,夷齊不 厭薇蕨;漢道方盛,黃、綺無閒山林。」蓋各以首一字呼 之。于是元之遂改此句,後皆以文簡為據。然漢刻四 皓神坐,一曰園公,二曰綺里季,三曰夏黃公,四曰甪 里先生。按《三輔舊事》云:「漢惠帝為四皓作碑,當時所 鐫,必無誤書。」然則元之所用,非誤也。蓋昔人論四皓, 或云園綺,或云綺夏,亦未必盡舉首一字。或淵明自 讀作「綺里季夏」,亦不可知。周燮曰:「『追綺季之跡』。《世說》 曰:『綺季,東園公,夏黃公,甪里先生謂之四皓。《姓書》有 綺里先生,季其字也』。」是則為夏黃公,益可信矣。按《風 俗通紀》,楚鬻熊之後為圈,鄭穆公之子圈,其後為姓, 至秦博士逃難,乃改為園。《陳留風俗記》乃圈稱所撰, 蓋圈公自是秦博士周庚,以嘗居園中,故謂之園公。 《陳留志》謂圈公名秉,字宣明,《蔡伯喈集》有「圈典」,魏有 圈文生,皆其後也。古字「祿」與「甪」字通用,故樂書作。 鄭康成於《禮書》「甪」皆作祿,《陳留志》則又作「甪」,唐李涪 嘗辨之矣。《吳俗紀》云:「先生吳人,姓周氏,今太湖中有 祿里村甪頭寨,即先生逃秦聘之地。」韓詩:「虎有爪兮 牛有甪,虎可搏兮牛可觸。」蔡氏註:「甪、觸協音也。」淳化 中,崔偓佺判國子監,有字學。太宗問曰:「李覺嘗言,四 皓中一人姓甪,或云用上加一撇,或云用上加一點, 果何音偓?」佺曰:「臣聞刀下用乃榷音,兩點下用乃鹿 音,用上一撇一點,俱不成字。然甪里作角里,亦非也。 後漢有角善叔,乃讀作覺音,何邪?」

蓋公

按《高士傳》,「蓋公者,齊之膠西人也。明老子,師事樂臣 公。楚漢之起,齊人爭往于世主,唯蓋公獨遁居不仕。 及漢定天下,曹參為齊相,盡延問長老諸生以百數, 何以治齊,人人各殊,參不知所從。聞蓋公善治黃老, 乃使人厚幣聘之。公為言治道貴清淨而民自定。遂 推此類為參具言之。參悅,乃避正堂舍之,師事之。齊」 果大治。及參入相漢,遵蓋公之道,故天下歌之。蓋公 雖為參師,然未嘗仕,以壽終。

黃石公

按《史記留侯世家》:留侯張良,亡匿下邳。良嘗閒從容 步遊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 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歐之,為其老彊 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 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 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 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 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 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 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 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子房始所見下邳圯上老父 與《太公書》者。後十三年從高帝過濟北,果見穀城山 下黃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黃石塚。《黃石公》, 鬚眉皆白狀,杖丹黎,履赤舄。

魯二徵士

按《高士傳》,魯二徵士者,皆魯人也。高祖定天下,即皇 帝位,博士叔孫通白徵魯諸儒三十餘人,欲定漢《儀 禮》。二士獨不肯行,罵通曰:「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 未起,而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百年積德而後可舉。 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 汙我!」通不敢致而去。

東郭先生 梁石君

按《韓詩外傳》:齊有隱士東郭先生、梁石君。當曹相國 為齊相也,客謂匱生曰:「夫東郭先生梁石君,世之賢 士也。隱於深山,終不詘身下志以求仕。吾聞先生得 謁曹相國,願先生為之。」先臣里母相善,婦見疑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