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7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弗告》者,不以此樂告人也。

《魏風十畝之閒》

「十畝之閒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朱注《十畝之閒》,郊外所受場圃之地也。閑閑,往來者自得之貌。行,猶將也。還,猶歸也。 政亂國危,賢者不樂仕于其朝,而思與其友歸于農圃,故其詞如此。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朱注十畝之外,鄰圃也。泄泄,猶閑閑也。逝,往也。

《陳風衡門》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饑。

朱注《衡門》,橫木為門也。門之深者有阿塾堂宇,此惟衡木為之棲遲游息也。泌,泉水也。洋洋,水流貌。此隱居自樂而無求者之詞。言衡門雖淺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雖不可飽,然亦可以玩樂而忘饑也。

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

大全山陰陸氏曰:「魴,魚之美者。」

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

大全山陰陸氏曰:「《鯉魚》之貴者。」 安成劉氏曰:「首章上二句可見其隱居,下二句可見其自樂,後兩章可見隨寓而安,無求于世也。」

莊子

《繕性》

道之人何由興乎世?世亦何由興乎道哉?道無以興 乎世,世無以興乎道,雖聖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隱 矣。隱故不自隱。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 也,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 謬也。」

荀子

《儒效篇》

「儒者法先王,隆禮義,謹乎臣子,而致貴其上者也。」人 主用之,則勢在本朝而宜;不用,則退編百姓而慤,必 為順下矣。雖窮困凍餒,必不以邪道為貪;無置錐之 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義。嗚呼!而莫之能應。然而通 乎財萬物、養百姓之經紀,勢在人上,則王公之材也; 在人下則社稷之臣,國君之寶也。雖隱于窮閻漏屋, 「人莫不貴之」,道誠存也。

揚雄法言

《淵騫篇》

世稱東方生之盛也,言不純師,行不純表,其流風遺 書蔑如也。或曰:「隱者也。」曰:「昔之隱者,吾聞其語矣,又 聞其行矣。」或曰:「隱道多端。」曰:「固也。聖言聖行,不逢其 時,聖人隱也;賢言賢行,不逢其時,賢者隱也;談言談 行,不逢其時,談者隱也。昔者箕子之漆其身也狂,接 輿之被其髮也,欲去而恐罹害者也。箕子之《洪範》,接」 輿之《歌》,鳳也哉。

劉勰新論

《韜光》

物之寓世,未嘗不韜形滅影,隱質遐外,以全性棲命 者也。夫含奇佩美,衒異露才者,未有不以此傷性毀 命者也。故翠以羽自殘,龜以智自害,丹以含色磨肌, 石以抱玉碎質。此四者生于異俗,與人非不隔也。託 性于山林,寄情于物外,非有求于人也。然而自貽伊 患者,未能隱其形也。若使翠斂翮於明丘之林,則解 「羽之患永脫;龜曳尾于暘谷之泥,則鑽灼之患不至; 丹伏光于舂山之底,則磨肌之患永絕;石亢體于《元 圃》之喦,則剖琢之憂不及。故窮巖曲岫之梓,榤生于 積石,穎貫青天,根鑿黃泉,分條布葉,輪菌磥硊,騏驎 戲其下,鵷鸞游其巔,浮雲棲其側,清風激其閒,終歲 無毫釐之憂,免刀斧之害者,非與人」有德也,能韜隱 其質,故致全性也。路側之榆,樵人採其條,匠者伐其 柯。餘有尺糵而為行人所折者,非與人有仇也。然而 致寇者,形不隱也。「周雞斷尾,獲免犧牲;山狙見巧,終 必招害。」由此言之,則出處之理,亦可知矣。是以古之 有德者,韜跡隱智以密其外,澄心封情以定其內。內 定則神腑不亂,外密「則形骸不擾」,以此處身,不亦全 乎。

王通中說

《周公篇》

子謂仲長子光曰:「山林可居乎?」曰:「會逢其適也,焉知 其可?」子曰:「達人哉!隱居放言也!」子光退謂董薛曰:「子 之師其至人乎!死生一矣,不得與之變。」薛收問《隱。子》 曰:「至人天隱其次,地隱其次,名隱。」

《禮樂篇》

或問嚴光。樊英子曰:「古之避言人也。」問東方朔。子曰: 「人隱者也。」子曰:「自泰伯虞仲已來,天下鮮避地者也。」 仲長子光,天隱者也,無往而不適矣。子曰:「遁世無悶。」 其避世之謂乎!非夫無可無不可,不能齊也。

《關朗篇》

杜淹問隱。子曰:「非伏其身而不見也,時命大謬,則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