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9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業服則謂之理然。是以君人必慎所教,班其政刑一 切之務,分宅百姓,各授四職,能令稟命之者,不肅而 安。忽然忘異,莫有遷志。況於據在三之尊,懷所隆之 情,敦以為訓者哉!斯乃昏明所階,不可不審。夫盈欲 可損,而未可絕有也;過用可節,而未可謂無貴也。蓋 有講言之具者,深列有形之故,盛稱空無之美,形器 之故有徵。空無之義難檢,辯巧之文可悅,似象之言 足惑眾聽,眩焉溺其成說。雖頗有異此心者,辭不獲 濟,屈於所狎。因謂「虛無之理,誠不可蓋,唱而有和,多 往弗反,遂薄綜世之務,賤功烈之用,高浮」游之業埤, 經實之賢,人情所殉,篤夫名利。於是文者衍其辭,訥 者讚其旨,染其眾也。是以立言藉其虛無,謂之「元妙」; 處官不親所司,謂之「雅遠」;奉身散其廉操,謂之「曠達。」 故砥礪之風,彌以陵遲。放者因斯,或悖吉凶之禮,而 忽容止之表,瀆棄長幼之序,混漫貴賤之級。其甚者, 至於裸裎言笑,忘宜以不惜為弘士行又虧矣。老子 既著五千之文,表摭穢雜之弊,甄舉靜一之義,有以 令人釋然自夷,合於《易》之《損》《謙》《艮》、節之旨,而靜一守 本,無虛無之謂也。《損》、艮之屬,蓋君子之一道,非《易》之 所以為體守本無也。觀老子之書,雖博有所經,而云 有生於無,以虛為主,偏立一家之辭,豈有以而然哉? 人之既生,以保生為全;全之所階,以順感為務。若味 近以虧業,則沉溺之釁興;懷末以忘本,則天理之真 減。故動之所交,存亡之會也。夫有非有於無,非無於 無,非無於有非有是以申縱播之累,而著貴無之文。 將以絕所非之盈謬,存大善之中節,收流遁於既過, 反澄正於胸懷。宜其以無為辭,而旨在全有。故其辭 曰:「以為文不足。」若斯則是所寄之途,一方之言也。若 謂至理信,以無為寇,則偏而害當矣。先賢達識,以非 所滯,示之深論,雖班固著難,未足折其情,孫卿揚雄, 大體抑之,猶偏有所許。而虛無之言,日以廣衍,眾家 扇起,各到其說,上及造化,下被萬事,莫不貴無所存, 僉同情以眾固,乃號凡有之理,「皆義之埤者,薄而鄙 焉。」辯論人倫,及經明之業,遂易門肆,頠用矍然,申其 所懷,而攻者盈集,或以為一時口言。有客幸過,咸見 命著文擿,列虛無不允之徵。若未能每事釋正,則無 家之義,弗可奪也。頠退而思之,雖君子宅情,無求於 顯,及其立言,在乎達旨而已。然去聖久遠,異同紛糾, 苟少有彷彿,可以崇濟先典,扶明大業,有益於時,則 惟患言之不能,焉得靜默及未舉一隅,略示所存而 已哉。夫至無者無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自生而 必體有,則有遺而生虧矣。生以有為已分,則虛無是 有之所謂遺者也。故養既化之有,非無用之所能全 也;理既有之眾,非無為之所能循也。心非事也,而制 事必由於心,然不可以制事以非事,謂心為無也。匠 非器也,而制器必須於匠,然不可以制器以非器,謂 匠非有也。是以欲收重泉之鱗,非偃息之所能獲也; 隕高墉之禽,非靜拱之所能捷也;審投弦餌之用,非 無知之所能覽也。由此而觀,濟有者皆有也,虛無奚 益於已有之群生哉?

《放達非道論》
戴逵

逵性高潔,常以禮度自處,深以放達為非道,乃著《論》曰:

「夫親沒而採藥不反者,不仁之子也;君危而屢出近 關者,苟免之臣也。」而古之人未始以彼害名教之體 者何?達其旨故也。達其旨,故不惑其跡。若元康之人, 可謂好遯跡而不求其本,故有捐本徇末之弊,含實 逐聲之行。是猶美西施而學其顰眉,慕有道而折其 巾角,所以為慕者,非其所以為美,徒貴貌似而已矣。 夫紫之亂朱,以其似朱也。故鄉原似中和,所以亂德; 放達似連,所以亂道。然竹林之為放,有疾而為顰者 也;元康之為放,無德而折巾者也。可無察乎?且儒家 尚譽者,本以興賢也。既失其本,則有色取之行。懷情 喪真,以容貌相欺,其弊必至於末偽。道家去名者,欲 以篤實也。苟失其本,又有越檢之行。情禮俱虧,則仰 詠兼忘,其弊必至於本薄。夫偽薄者非二本之失,而 為弊者必託二本以自通。夫道有常經,而弊無常情, 是以《六經》有失,一政有弊,苟乖其本,固聖賢所無奈 何也。嗟夫!行道之人,自非性足體備,闇蹈而當者,亦 曷能不棲情古烈,擬規前修。苟迷擬之然後動,議之 然後言,固當先辯其趣舍之極,求其用心之本,識其 「枉尺直尋」之旨,採其「被褐懷玉之由。若斯,塗雖殊而 其歸可觀也;跡雖亂而其契不乖也。」不然,則流遯忘 反,為風波之行,自驅以物,自誑以偽,外眩囂華,內喪 道實,以矜尚掩其真主,以塵垢翳其天正,貽笑千載, 可不慎歟!

《全德志論》
元·帝

物我俱忘,無貶廊廟之器;動寂同遣,何累經綸之才。 雖坐三槐,不妨家有三徑;但接五侯,不妨門垂五柳。 使良園廣宅,面水帶山,饒甘果而足花卉,葆筠篁而 玩魚鳥。九月肅霜,時饗田畯;三春捧繭,乍酬蠶妾。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