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1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四卷目錄

 文學總部總論四

  宋陳騤文則十七則

  陳善捫蝨新話文章必有宗主 作文貴首尾相應 文章貴錯綜 文章奪

  胎換骨 文章由人所見 文章傳遠貴於精工 文字意同語有工拙 為文妙在掩抑頓

  挫 作文須題外立意 作文使事之難 古人多假借用字 觀人文章 晉唐國朝之文

   唐宋文章皆三變末流不免有弊 韓文公論佛骨表其說始於傅奕 東坡作文用事

  王勃滕王閣序文有本祖 歐蘇之文 歐文多擬韓作 蘇黃文妙一世 東坡文字妙一

  世 蘇子由文 東坡兄弟議論相反 秦少游文自成一家 文中有詩詩中有文 韓文

  杜詩用字有來處 李杜韓柳有優劣 孫樵文白樂天黃魯直詩 陳後山學文於南豐學

  詩於山谷 歐公變文格而不能變詩格 唐末詩體卑陋小詞奇絕 以文體為詩四六

文學典第四卷

文學總部總論四

宋陳騤文則

《十七則》

《詩》《書》之文有若重復而意實曲折者,《詩》曰:「云誰之思? 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此思賢之意,自曲 折也。又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此考古之意,自曲折 也。《書》曰:「眇眇予末小子。」此謙托之意,自曲折也。又曰: 「孺子其朋,孺子其往。」此告戒之意,自曲折也。

文有意相屬而對偶者,如「發彼小豝,殪此大兕」,「誨爾 諄諄,聽我藐藐」、「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有事相類 而對偶者,如「威侮五行」,「怠棄三正」,「佑賢輔德」,「顯忠遂 良」,此皆渾然而成,非有意於媲配。凡文之對偶者,若 此則工矣。

古人之文,用古人之言也。古人之言,後世不能盡識, 非得訓切,殆不可讀,如登崤險,一步九嘆。既而強學 焉,搜摘古語,撰敘今事,殆如昔人所謂「大家婢,學」夫 人舉止羞澀,終不似真也。

大抵文士題命篇章,悉有所本。自孔子為《書》作序,文 遂有序。自孔子為《易·說卦》,文遂有說。自有《曾子問》《哀 公問》之類,文遂有問。自有《考工記》《學記》之類,文遂有 記。自有《經解》《王言解》之類,文遂有解。自有《辯政》《辯物》 之類,文遂有辯。自有《樂論》《禮論》之類,文遂有論。自有 《大傳》《閒傳》之類,文遂有傳。

文有助辭,猶《禮》之有「儐」,「樂」之有相也。禮無儐則不行, 樂無「相」則不諧,文無助則不順。

倒言而不失其言者,言之妙也。倒文而不失其文者, 文之妙也。文有倒語之法,知者罕矣。《春秋書》曰:「吳子 遏伐楚,門于巢卒。」《公羊傳》曰:「門于巢卒者何?入門乎 巢而卒也。」然夫子先言門,後言於巢者,於文雖倒,而 其寓意微矣。

字有偏旁,故文有取偏旁以成句;字有音韻,故文有 取音韻以成句:皆所以明其義也。《周禮》曰:「五人為伍。」 《中庸》曰:「誠者自成也。」《孟子》曰:「征之為言正也。」凡此皆 取偏旁者也。《易》曰:「嗑者,合也。」《樂記》曰:「樂者,樂也。」《孟子》 曰:「校者,教也。」凡此皆取音韻者也。

夫文有病辭,有疑辭。病辭者,讀其辭則病,究其意則 安。如《曲禮》曰:「猩猩能言,不離禽獸。」《繫辭》曰:「潤之以風 雨。」蓋「禽」字於猩猩為病,「潤」字於風為病也。疑辭者,讀 其辭則疑,究其意則斷。如何彼穠矣?曰:「平王之孫。」《檀 弓》曰:「容居,魯人也。」蓋平王疑為東遷之平王,魯人疑 為魯國之人也。凡觀此文,可不深考。

辭以意為主,故辭有緩有急,有輕有重,皆生於意也。 韓宣子曰:「吾淺之為丈夫也,則其辭緩。」景春曰:「公孫 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則其辭急。狼瞫於是乎君 子,則其辭輕。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則其辭重。 《易》之有象,以盡其意;《詩》之有比,以達其情。文之作也, 可無喻乎?博采經傳,約而論之,其取喻之法,大概有 十:

文有上下相接,若繼踵然。其體有三:其一曰敘,積小 至大,如《中庸》曰:「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其二曰敘, 由精及粗,如《莊子》曰:「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 次之。」其三曰敘,自流及源,如《大學》曰:「古之欲明明德 於天下者,先治其國。」

文有交錯之體,若𦆑糾然。主在析理,理盡後已。《書》曰: 「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 載事之文,有上下同日之法,謂其事斷可書,其人斷 可美也。如《論語》載孔子之美禹、顏,《戴禮》之記文王、周 公,《公羊》之傳孔父、仇牧、荀息,皆其法也。

載事之文,有先事而斷以起事也,有後事而斷以盡 事也。如《左氏傳》欲載晉靈公厚斂雕牆,必先言晉靈 公不君;《公羊傳》欲載楚靈王作乾谿臺,必先言靈王 為無道。若此類皆先斷以起事也。如《左氏傳》載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