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2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姓,已親見近縣,恐遠所谿谷山澤之民不遍聞,「檄到,

亟下縣道,使咸知陛下之意,唯毋忽也。」相如還報:「唐 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發巴蜀、廣漢卒,作者 數萬人。治道二歲,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費以巨萬計。 蜀民及漢用事者多言其不便。是時邛、筰之君長聞 南夷與漢通,得賞賜多,多欲願為內臣妾,請吏比南 夷。」天子問相如,相如曰:「邛筰、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 秦時嘗通為郡縣,至漢興而罷。今誠復通,為置郡縣, 愈於南夷。」天子以為然,乃拜相如為中郎將,建節往, 使副使王然于壺充國。呂越人馳四乘之傳,因巴蜀 吏幣物以賂西夷。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 矢先驅,蜀人以為寵。於是卓王孫、臨邛諸公皆因門 下獻牛酒以交驩卓。王孫喟然而歎,自以得使女尚 司馬長卿,晚而厚分與其女,財與男等同。司馬長卿 便略定西夷,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請為內臣,除邊 關。關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牁為徼,通零關,道橋 孫水,以通邛都。還報天子,天子大說,相如使。時蜀長 老多言通西南夷不為用,唯大臣亦以為然。相如欲 諫,業已建之,不敢,乃著書籍,以蜀父老為辭,而己詰 難之,以風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其辭曰:「漢興七十有八載,德茂存乎六世,威武紛紜, 湛恩汪濊,群生澍濡,洋溢乎方外。」於是乃命使西征, 隨流而攘,風之所被,罔不披靡。因朝冉從駹,定筰存 邛,略斯榆,舉苞滿,結軏還轅。東鄉將報,至於蜀都,耆 老大夫薦紳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儼然造焉。辭畢, 因進曰:「蓋聞天子之於夷狄也,其義羈縻勿絕而已。 今罷三郡之士,通夜郎之塗,三年於茲,而功不竟,士 卒勞倦,萬民不贍。今又接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 卒業,此亦使者之累也,竊為左右患之。且夫邛筰、西 僰之與中國並也,歷年茲多,不可記已。仁者不以德 來,彊者不以力并,意者其殆不可乎!今割齊民以附 夷狄,弊所恃以事無用,鄙人固陋,不識所謂。」使者曰: 「烏謂此邪?必若所云,則是蜀不變服而巴不化俗也。 余尚惡聞若說。然斯事體大,固非觀者之所覯也。余 之行急,其詳不可得聞已。請為大夫粗陳其略,蓋世 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 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之所異也。故曰:「非常之原, 黎民懼焉;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昔者洪水浡出,汎 濫衍溢,民人登降移徙,陭䧢而不安。夏后氏戚之,乃 堙洪水,決流疏河,漉沈贍菑,東歸之於海,而天下永 寧。當斯之勤,豈唯民哉?心煩於慮,而身親其勞,躬胝 無胈,膚不生毛故休烈顯乎!無窮,聲稱浹乎!于茲。且 夫賢君之踐位也,豈特委瑣齷齪,拘文牽俗,循誦習 傳,當世取說云爾哉!必將崇論閎議,創業垂統,為萬 世規。故馳騖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參天貳地。且《詩》 不云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 以六合之內,八方之外,浸潯衍溢,懷生之物,有不浸 潤於澤者,賢君恥之。今封疆之內,冠帶之倫,咸獲嘉 祉,靡有闕遺矣。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地,舟 輿不通,人跡罕至,政教未加,流風猶微。內之則犯義 侵禮於邊境,外之則邪行橫作,放弒其上。君臣易位, 尊卑失序,父兄不辜,幼孤為奴,係累號泣,內嚮而怨 曰:「蓋聞中國有至仁焉,德洋而恩普,物靡不得其所。 今獨曷為遺己。舉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盭夫為之 垂涕,況乎上聖,又惡能已。」故北出師以討彊胡,南馳 使以誚勁越,四面風德,二方之君鱗集仰流,願得受 號者以億計。故乃關沫若,徼牂牁,鏤零山,梁孫原,創 道德之塗,垂仁義之統,將博恩廣施,遠撫長駕,「使疏 逖不閉,阻深闇昧得耀乎光明,以偃甲兵於此,而息 誅伐於彼,遐邇一體,中外禔福,不亦康乎!」夫拯民於 沈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遲,繼周氏之絕業, 斯乃天子之急務也。百姓雖勞,又惡可以已哉?且夫 王事固未有不始於憂勤而終於佚樂者也。然則受 命之符,合在於此矣。方將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 鳴和鸞,揚樂頌,上《咸》五,下登三,觀者未睹指,聽者未 聞音,猶鷦明已翔乎寥廓,而羅者猶視乎藪澤,悲夫! 於是諸大夫芒然喪其所懷來,而失厥所以進,喟然 並稱曰:「允哉漢德!此鄙人之所願聞也。百姓雖怠,請 以身先之。」敞罔靡徙,因遷延而辭避其後。人有上書 言相如使時受金,失官。居歲餘,復召為郎。相如口吃 而善著書,嘗有消渴疾。與卓氏婚,饒於財。其進仕宦, 未嘗肯與公卿國家之事。稱病閒居,不慕官爵。常從 上至長楊獵。是時天子方好自擊熊彘,馳逐野獸,相 如上疏諫之,其辭曰:「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 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 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軼材 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輿不及還轅,人不 暇施巧,雖有烏獲、逄蒙之伎,力不得用,枯木朽株盡 為害矣。是胡越起於轂下,而羌夷接軫也,豈不殆哉! 雖萬全無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且夫清道而 後行,中路而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而況涉乎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