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0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世居金華九靈山下,自號九靈山人。有文集三十卷。 蘇伯衡贊其像曰:「其跋涉道途也,類子房之報韓;其 徬徨山澤也,猶正則之自放。」蓋元亡後,惟良與王逢 不忘故主,每形於歌詩。而太祖終以良前事為嫌,故 卒不獲其死云。

按《金華府志》:「余闕持節過婺,聞良善詩歌,與論古今 作者詞旨優劣,闕欣然曰:『士不知詩久矣,微子吾不 敢相語』。乃盡授以平昔所得於師友者。於是良之詩 名遂雄視東南,結屋縣西,日與同輩討論聖賢微旨, 家事有無,悉置不問。親黨或勸以營產業為子孫計, 良謝曰:『子孫貧富,非吾所可知,且家世業儒,讀書之』」 外,亦不能有他圖也。

王逢

按《明外史戴良傳》:「逢字原吉,江陰人。至正中,作《河清 頌》,臺臣薦之,稱疾辭。張士誠據吳,其弟士德用逢策, 北降於元以拒明太祖滅士誠,欲辟用之,堅臥不起, 隱居上海之烏涇,歌詠自適。洪武十五年,以文學徵, 有司迫上道。時子掖為通事司令,以父年高,叩頭泣 請,乃命吏部符止之。又六年,卒,年七十。有《梧溪詩集》」 七卷。逢自稱「席帽山人。」

按《江陰縣志》:逢,字原吉,自號席帽山人。其後避地松 之青龍江口,以祖母徐手植雙梧於江陰橫河上,不 忍忘,自號梧溪子,又移居橫泖,卜隱烏涇,築草堂以 居,自號最閒園丁。初,至正間,江陰盜起,攻陷城邑,東 八鄉之民多脅從,浙東帥觀孫克復欲屠之,問故於 逢,逢曰:「民非喜亂,無父母耳。」觀孫悟,一言而活生人 「之命無算。」無錫民橫罹鋒刃,掩其遺骼,少作《河清頌》。 金陵,臺臣以茂才異等薦浙西分憲,又以晦跡丘園 薦張士誠,開藩辟為行元帥府經歷。左丞王晟復舉 淮省都事,丞相達識擬擢蕭山縣尹,並辭。明洪武中, 以文學錄用,所司敦迫上道。子掖方任通事司令,以 父老叩頭哀請,乃諭吏部符止之。嘗學詩於柯敬仲, 所著有《梧溪詩集》行於世,多亂離時忠孝節烈事,可 稱「詩史」云。

趙壎

按《明外史》本傳:「壎字伯友,新喻人。好學,工屬文。元至 正中舉於鄉,為上猶教諭。洪武二年,太祖將修《元史》, 諭廷臣曰:『近克元都,得其十三朝《實錄》。國雖亡,事當 紀載,況史識成敗,示勸懲,不可廢也』。」乃命左丞相李 善長為監修官,前起居注宋濂、漳州府通判王禕為 總裁官,徵山林遺逸之士汪克寬、胡翰、宋僖、陶凱、陳 基、曾魯、高啟、趙汸、張文海、徐尊生、黃箎、傅恕、王錡、傅 著、謝徽為纂修官,而壎與焉。以是年二月開局天界 寺,取元《經世大典》諸書,用資參考,至八月成,諸儒並 賜賚遣歸。而順帝一朝史猶未備,乃命儒士歐陽佑 等往北平采其遺事。明年二月還朝。詔重開史局,仍 以宋濂、王禕為總裁,徵四方文學士十四人為纂修, 壎復與焉。十四人者,壎及朱右、貝瓊、朱廉、王彝、張益 兼、高遜志、李懋、李汶、張宣、張簡、杜寅、殷弼、俞寅也。先 後纂修三十人,兩局並與者,壎一人而已。閱六月書 成。諸儒多授官,惟壎及朱右、朱廉不受歸。尋召修《日 曆》,授翰林編修。高麗遣使朝貢,賜宴樂作,使者以國 喪辭。壎進曰:「小國之喪,不廢大國之禮。」太祖甚悅,命 與宋濂同職史館。濂兄事之。嘗奉詔撰《甘露頌》,太祖 稱善。出為靖江王府長史,卒。始與壎同。纂修者,汪克 寬、陶凱、曾魯、高啟、趙汸、貝瓊、高遜志並有傳。

宋僖

按《明外史趙壎傳》:「僖字無逸,餘姚人。元繁昌教諭,遭 亂歸。史事竣,命典福建鄉試。」

陳基

按《明外史趙壎傳》:「基字敬初,臨海人。少與兄聚受業 於義烏黃溍。從溍游京師,授經筵檢討。嘗為人草諫 章,力陳順帝並后之失。順帝知而怒,欲罪之,引避歸 里。已,奉母入吳,教授自給。江南用兵,元開行樞密院, 起基為都事,𨍭江西行省郎中,參張士信軍事。自杭 赴吳,復參太尉張士誠軍事。士誠稱王,基獨諫止,欲」 殺之,不果。已,超授內史,遷學士。吳平,召修《元史》,賜金 而還。洪武三年冬,卒於常熟旅舍。初,士誠與太祖相 持,基在其幕府,書檄多指斥。及吳亡,吳臣多見誅,基 獨免。世所傳《夷白集》,其指斥之文猶備列云。

張文海

按《明外史趙壎傳》:「文海,鄞人,與同里傅恕並入史館。」

徐尊生

按《明外史趙壎傳》:「尊生字大年,淳安人。《元史》成,受賜 歸,復同修日曆。後宋濂乞致仕,太祖問誰可代者,濂 以尊生對,乃授翰林應奉文字,草制悉稱旨,尋以老 疾辭還。」

傅恕

按《明外史趙壎傳》:「『恕字如心,鄞人。學通經史,與同郡 烏斯道、鄭真皆有文名。洪武二年,詣闕陳治道十二 策,曰正朝廷、重守令、馭外蕃、增祿秩、均民田、更法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