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0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黜異端、易服制、興學校、慎選舉、罷榷鹽、停榷茶』。太祖 嘉納,遂命修《元史》。事竣,授博野知縣。後坐累死。」

烏斯道

按《明外史趙壎傳》:「斯道,字繼善,慈谿人。與兄本良俱 有學行。洪武中,斯道被薦,授石龍知縣,調永新,坐事 謫役定遠,放還卒。斯道工古文,兼精書法。子緝亦善 詩文。洪武四年,舉鄉試第一,授臨淮教諭。入見,賜之 宴,賦詩稱旨,除廣信教授,自號滎陽外史。」

傅著

按《明外史趙壎傳》,「著字則明,長洲人。史成歸為常熟 教諭魏觀行鄉飲酒禮。長洲教諭周敏侍其父南,老 著侍其父玉,皆降而北面立,觀禮者以為盛事焉。歷 官知府,卒。」

謝徽

按《明外史趙壎傳》:「徽字元懿,長洲人。史成,授翰林國 史院編修。尋擢吏部郎中,力辭不拜,歸。後起國子助 教,卒。徽博學工詩文,與同邑高啟齊名。弟恭,字元功, 亦能詩。」

朱右

按《明外史趙壎傳》:「右字伯賢,臨海人。元末,屢舉不就。 洪武初,宋濂薦修《元史》,史成辭歸。已,徵修《日曆》《寶訓》, 授翰林編修,遷晉府右長史。九年,卒官。」

朱廉

按《明外史趙壎傳》:「廉字伯清,義烏人。幼力學,淹通經 傳。長從黃溍學古文,遂以文章名。知府王宗顯辟教 郡學。李文忠鎮嚴州,延為釣臺書院山長。洪武初,《元 史》成,不受官歸。尋徵修日曆,除翰林編修。八年,扈駕 中都,進詩十章,太祖稱善,為和六章賜之。已而授楚 王經,遷楚府右長史。久之,辭疾歸。廉好程朱之學,嘗」 取《朱子語類》摘其精義,名曰《理學纂言》。

王彝

按《明外史趙壎傳》:「彝字常宗,其先蜀人。父為崑山教 授,遂卜居嘉定。少孤貧,讀書天台山中,師事王貞文, 得蘭谿、金履祥之傳,學有端緒。嘗著論力詆楊維楨, 目為文妖。《元史》成,賜銀幣還。又以薦入翰林。母老乞 歸,坐知府魏觀事,與高啟俱被殺。」

按《蘇州府志》:「王彝,自號媯蜼子,有《三近齋稿》。」

張孟兼

按《明外史趙壎傳》:「孟兼,浦江人,名丁,以字行。史成,授 國子學錄,歷禮部主事,太常司丞。自負能文,奴視儕 輩。劉基嘗為太祖言:『今天下文章,宋濂第一,其次即 臣基,又次即孟兼』。太祖頷之。孟兼為基所稱,愈自負。 嘗坐累謫輸作。已,復官。太祖欲用越僧願證,問濂嘗 見其文否,濂言孟兼有其文。太祖召孟兼,以願證文」 進,太祖顧孟兼謂濂曰:「卿門人邪?」濂對:「非門人,乃邑 子也。其為文有才,臣劉基嘗稱之。」太祖熟視孟兼曰: 「生骨相,薄仕宦徐徐乃可耳。」未幾,用為山西僉事。廉 勁疾惡,糾摘奸猾,令相牽引,每事輒株連數十人。吏 民聞張僉事行部,凜然墮膽,聲聞於朝,擢山東副使。 布政使吳印者,僧也,太祖驟貴之,寵眷甚。孟兼易之 印,謁孟兼,由中門入。孟兼謂己「憲司印,不當入中門。」 召守卒予杖,已又以他事與相拄。太祖先入《印言》,逮 笞孟兼。孟兼憤,捕為印書奏者,欲論以罪。印復上書 言狀。太祖大怒曰:「豎儒與我抗耶?」械至闕下,命衛士 捽髮毆,垂死,棄市。

李證

按《明外史趙壎傳》:「願證者,會稽人,李姓,為僧,好儒學, 善古文,擢應奉翰林文字,賜名證。居數月,卒官。」

李汶

按《明外史趙壎傳》:「汶字宗茂,當塗人。博學多才。史成, 除巴東知縣,移南和。晚年歸里,以經學訓後進。」

張宣

按《明外史趙壎傳》:「宣字藻重,江陰人。洪武初,以考禮 徵,尋預修《元史》。太祖親書其名,召對殿廷,即日授翰 林編修,呼為張家小秀才。奉詔歸娶,年已三十矣。六 年,坐事謫徙濠梁,道卒。」

張簡

按《明外史趙壎傳》:「簡字仲簡,吳縣人。初師張雨為道 士,隱居鴻山。元季兵亂,以母老歸養,遂返儒服。洪武 三年,薦修《元史》。當元季,浙東西士大夫以文墨相尚, 每歲必聯詩社,聘一二文章鉅公若楊維楨輩主之, 四方名士畢至,讌賞窮日夜,詩勝者輒有厚贈。臨川 饒介為元淮南行省參政,居吳中,風流好客,豪於詩」, 自號「醉樵。」嘗大集諸名士,賦《醉樵歌》,簡詩第一,贈黃 金一餅,高啟次之,得白金三斤,楊基又次之,猶贈一 鎰。一時文會之盛,唐、宋以來未有也。

杜寅

按《明外史趙壎傳》:「寅字彥正,吳縣人。史成,官岐寧衛 知事。洪武八年,番賊既降復叛,寅與經歷熊鼎俱被 害。」

徐一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