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1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隸為盜。」即釋縛者去。徐進道者,好蓄養亡命,而以橫 占妓女被訟,捕之不報。俄有令請間曰:「進道勒兵反 矣。」公偵之,果然,而故緩其獄,令縛賊自效。會有李卿 者,進道密友也。公召謂之:「汝交關進道應死,能以進 道來貸汝。不然者,死無日矣。」卿應命去。俄報進道飯 某所矣,公遣二十騎往取之,而以一騎入營,立散其 黨亡譁者。青人舉手加額曰:「吾輩始帖枕矣。」鄖陽時, 驛以一紙報公,有樂平王次子奉高皇帝御容金牒, 祝髮為沙門,行遊天下,敕郡縣盛為供帳。公曰:「藩王 有宗正,條錮城中不得出,而譸張如此。」遣輕騎孟光 化禁止之,而邏其從者。李汝貴、秦太兩人得狀,蓋以 御女術游藩邸間,崇王賜以㯶轎紅杖,所至懾守令, 而汝貴為之翼。奏旨鞫之,則平涼民賀祿也。此數事 摘發隱伏,捷如神明。其能聲日馳都下,都人士聚而 歎曰:「王弇州文而豪,乃任吏耶?」公益自負,強項如故。 而又性不能曲事權貴人,往往骯髒守法,故言者多 附影憑釁而起。嘉靖間,陸炳方貴幸用事,受巨璫指, 匿奸校閻某,欲貸其死。公搜炳家得之,炳婉轉請脫。 既復因執政以請,卒不許。當時業無不側目公者。已 新鄭柄相國掌銓,客輻輳集,公獨引母疾乞休。新鄭 曰:「吾出而彼歸者,何也?是將臥而待遷乎?」不聽休而 已。有先伺高公旨中之者,江陵初欲處公史局,公謝 唯唯,江陵以為有心遠己也。荊州地震,公引李固《京 房占》:「臣道太盛,坤維不寧。」又有譁辱邑令者,王生,江 陵婦弟也。公論奏不少貸。又貽宗人書:「相公浸淫耳 目之好,非社稷福。」其人洩之江陵,江陵積不能堪,雖 稍遷廷尉京兆,以貌示用公,而竟以浮言嗾公去。大 抵新鄭褊,江陵,橫其鋒鎩,視分宜遠甚,而公亦時起 時躓,其引避于繒弋之外者亦屢矣。公生而美姿觀, 丰采玉立,與客談笑,覺溫秀之氣溢于眉目間。語及 古人忠孝節烈,則又慷慨淋漓,為泫然罷酒。在浙中 修岳武穆于忠肅祠墓,為文以奠,辭極悲壯。南陽祠 張雎陽及鐵尚書鉉在南都,請崇文廟,釐配享。公嘗 言曰:「吾讀書萬卷,而未嘗從《六經》入,每欲牽衣而窺 廊廡之末,則世人齷齪皋比,招搖門戶而聚生徒者, 吾方恥之。吾雖未聞道,然誦法一念,迄死未嘗敢忘。」 故其居喪也,凡三年,始茹葷。御室凡十年,始具衣冠 預燕會。家無姬侍,臧獲輩以百指,亦無一人曉聲律 者。質庵公義田千畝,公倍拓之;又為祠,專祀晉即丘 子始興文獻公,而配以宋左司諫元學正公。歲時伏 臘,率族人跪奠惟謹。生平于故人兄弟白首無間言, 好推于鱗而遜敬美,尤不惜以齒牙筆札。緩急人客, 或一歲數及門,或一人迫得數十函書,或進而附公 以成名。名成而更立門戶,且忍于詈公以示角,公弗 為異也。客至而復請者與如初。凡公之門,其品遠近 醜好,幾盡八方,而中間交態離合向背之故,亦凡數 百變。公皆性安之,彌成其大而已。公生于嘉靖某年 月日,卒于萬曆某年月日,葬于某年月日。公之先出 瑯琊王氏,自晉丞相始興,公導渡江而南,世為浙人。 後有崑山學正諱夢聲者,因家于官,而太倉之王,自 夢聲始。又六世而為公大父質庵公倬,仕至南京兵 部侍郎。倬生南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贈尚 書思質公忬配郁夫人實生公。又十歲而生敬美,太 常大司馬常命之曰:「吾聞東海有鳳麟洲,而兄弟其 庶乎?」因署其讀書之室曰鳳洲。然而天下獵其詩及 談說公之聲力氣誼者,至變國俗。一時三尺童子少 知句讀,皆更相稱字,而以足不及門與口不道元美 先生為可恥。故公之字至今獨著。公且死,碧瞳熒熒, 精爽不亂。卒之前,手條《家戒》及身後斂葬諸儀甚悉。 及期,坦然而化,享年六十有五。公視廬陵、眉山差去 一歲,而其名行赫赫,亦略相當。嗚呼!公千古人也,即 無銘,其誰不能名《王氏家言》者?然天下但知公為文 章大家,而不知精於吏事;但知觸禍嚴氏,而不知與 新鄭、江陵實相左;但知正位六卿,而不知老臥閒曹, 有經世之才,而不竟其用;但知少年跌宕,晚托化人 為逍遙游,而不知公之言動務依鄒、魯家法;但知公 氣籠百代,意若無可一世,而不知公之獎護後進,衣 食寒士,惓惓如若己出。嗚呼!然則海內士大夫之未 盡公者,寧獨出處而已乎?夫司馬公以勛勞見讒,垂 八年而為隆慶之丁卯,先皇帝賜以原官;越十有八 年而為萬曆之丁亥,今皇帝又賜祭賜贈,朝廷之於 王氏,恩禮極矣。《禮》稱「君子,行不俟駕。」東西南北,唯上 所使分也,而況上之後先待司馬公者如是,即使鞠 躬盡瘁,畢命王室,尚不足以稱恩酬徇,知之萬一,若 徒偃蹇明詔,私錮清朝,無論生者近懟,且何以代死 者報國哉?不然,公千古人也,豈戀戀一官者?觀其身 後之言,但以勿累朝廷、勿離大司馬穴為囑,則平生 君父大義,可為沒齒不忘者矣。公集後有《弇州四部 續稿、琬琰錄》,觚不觚,錄藏于家。公生時其文已傳,不 具論;論其出處,大者旁及隱德,以備國史。某晚游門 牆,文獻足徵,敢繫之銘。銘曰:吾昔聞晉語云:淮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