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4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四十四卷目錄

 制誥部雜錄

文學典第一百四十四卷

制誥部雜錄

漢孔氏《尚書序》:「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 其歸一揆,是故歷代寶之,以為大訓。」

晉李充《翰林論》:「誡誥施於弼違。」

《文心雕龍書記》篇:「制者,裁也。上行於下,如匠之制器 也。」

《中說禮樂篇》文中子曰:「七制之主,道斯盛矣。」薛收曰: 「『何為其然』?子曰:『嗚呼!惟明王能受訓』。」收曰:「『無制而有 訓,何謂也』?子曰:『其先帝之制未亡乎?大臣之命尚正 乎?無制而有訓,天下其無大過矣。否則蒼生不無大 憂焉』。」

《問易》篇:「賈瓊問:『太平可致乎』?子曰:『五帝之典,三王之 誥,兩漢之制,粲然可見矣』。」 又曰:「《春秋》作而典誥絕 矣,元經興而帝制亡矣。」

《述史》篇:文中子曰:「漢魏禮樂,其末不足稱也;制誌詔 冊,則幾乎典誥矣。」

《周公篇》《文中子》曰:「帝者之制,恢恢乎其無所不容,其 有大制,制天下而不割乎,其上湛然,其下恬然,天下 之危與天下安之,天下之失與天下正之,千變萬化, 吾常守中焉。其卓然不可動乎!其感而無不通乎!此 之謂帝制矣。」

《大唐新語》:「隋制,員外郎、監察御史,亦吏部注誥詞,即 尚書侍郎與之。」自貞觀已後,員外郎盡制授,則天朝, 御史始制授。肅宗於靈武即大位,強寇在郊,始令中 書以功狀除官,非舊制也。

《談錄》:王二丈禹偁,忽一日閣中商較元和、長慶中名 賢所行詔誥,有勝于尚書者,眾皆驚而請益之曰:「只 如元稹行牛元翼制云:『殺人盈城,汝當深誡。孥戮示 眾,朕不忍聞』。尚書云:『不用命,戮于社』。又云:『予則孥戮 汝』。以此方之,書不如矣。」

今之朝廷,多不知典故,亦須記之。只如中書舍人是 閣老,更不下知制誥,不同他官耳。或以他官充翰林 學士,卻須下知制誥。何者?制誥是中書所掌,翰林不 當主之。近代宰相、節帥除拜,出自宸衷,不欲預聞于 外,故以隔日宰臣百官出後,密召翰林學士懷具員 冊入禁闥,上前議定,是夕草制,謂之《內制》。中夜進入, 五更降出,以麻紙大書之,一行只可三字,謂之「白麻。」 何者?緣黃紙始自唐高宗朝已來,只是中書出敕得 使之,所以內制用麻紙,翌日乃以繡幞蓋於箱中,置 于案上,謂之「麻案臺。」于御座左右,候進呈事退,即降 麻而宣之,訖,送中書出。敕寫官告,敕紙廣幅與常紙 不同,年月日先後署執政、參政、宰相銜署字後方接 次列,以使相御,不押字,亦不控斷行,其官告卻只下 直日知制誥官名宣奉行,更不下元撰麻詞、翰林學 士名銜,緣翰林學士無例于中書行詞故也。然後選 中上事,書日於閤門受誥敕後始赴上。若使相,即中 書正宰相送上至中書都堂,正宰相坐東位,使相看 幾員列坐西位訖,然後逐位就牙床小案子上判案 三道,仍側坐拽一腳。候幾員各判案訖,正宰相退,然 後看使相是幾員,並正面並坐受賀。其參政於中書 都堂無位。其宰臣官告,用五色金花羅紙寫犀軸頭, 一如太君官告樣。此事庶僚多不知,因而記之。 《退朝錄》:「外臣除節度使,景德前止舍人院作制,楊文 公外制集」議:潘羅支、廝鐸督朔方軍節度,數制是也。 其後遂學士院降麻,如大禮加恩,在將相後數日方 下,然不鎖院,不宣麻。近遂同將相例,鎖院告廷矣。 唐節度使除僕射、尚書、侍郎,謂之「納節」,皆不降麻,止 舍人院出制。天禧中,丁晉公自保信軍節度使除吏 部尚書、參知政事,先公在西閣當制。至和中,韓魏公 自武康軍節度使除工部尚書、三司使降麻,非故事 也。

漢乾祐中,除樞密使,始降麻,如將相之制,本朝循之。 石元懿罷為僕射,亦降麻。高文莊、田宣簡、呂寶臣罷, 止舍人院出告。

太祖建隆四年南郊,改元乾德。是歲十一月二十九 日冬至,而郊禮在十六日,何也?乃檢《日曆》,其赦制云: 「律且協于黃鍾,日正臨于甲子。」乃避晦而用十六日 甲子郊也。及修《實錄》,以此兩句太質而削去之,遂失 其義。皇祐二年當郊,而日至復在晦,宗袞遂建明堂 之禮。

予家有《范魯公雜錄》,記近世諸王公主制中,稱「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