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4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冊書部雜錄

《尚書多士》:「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殷先世 有《冊書典籍》,說殷改夏王命之意。

《詩經·小雅·出車》:「豈不懷歸,畏此簡書。」朱註《簡書》,冊命,臨 遣之詞也。

《禮記祭統》:「古者明君爵有德而祿有功,必賜爵祿於 太廟,示不敢專也。故祭之日,一獻,君降立于阼階之 南,南鄉,所命北面,史由君右執冊命之,再拜稽首,受 書以歸,而舍奠于其廟。此爵賞之施也。」「舍奠于其 廟」者,謂受冊命。卿大夫等既受冊書歸,還而釋奠于 家廟,告以受君之命。

《漢書武帝本紀》:「元封元年夏四月,上登封泰山。」王 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刻石紀號,有「金冊、石函」、「金 泥玉檢」之封焉。

應劭《漢官儀》:「建武三十二年,封太山,玉牒石檢,金繩 石泥。」

《續漢書》:「光武封禪,乃求元封封禪事,有司奏用玉牒 玉檢,水銀和金為泥。」

《西京雜記》:揚子雲曰:軍旅之際,戎馬之間,飛書馳檄, 用枚皋;廟廊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冊,用相如 《玉海》。後漢禮儀,太子即帝位,太尉讀冊,皇后則宗正 讀冊,拜皇太子則司空讀冊。拜諸侯王公之儀,光祿 勳前一拜,舉手曰「制詔」,其以某為某讀冊。書畢,謁者 稱臣某再拜。

《宋文鑑》:「乾德初,蕭國公臣質等奉玉冊玉寶,上皇帝 尊號。」

又《皇后冊文》:「遣官賜爾皇后之寶,授之玉冊,厥簡五 十。」

又《皇后哀冊文》:「惟有徽音,長留寶冊。」

《夢溪筆談》:上親郊廟,冊文皆曰:恭荐歲事,先景靈宮, 謂之朝獻,次太廟,謂之朝饗,末乃有事於南郊。予集 《郊式》時,曾預討論,常疑其次序,若先為尊,則郊不應 在廟後;若後為尊,則景靈宮不應在太廟之先。求其 所從來,蓋有所因。按唐故事,凡有事于上帝,則百神 皆預遣使祭告,惟太清宮、太廟則皇帝親行,其冊祝 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於某所,不敢不告宮廟。」謂之 奏告。餘皆謂之祭告。惟有事於南郊方為正祠。至天 寶九載,乃下詔曰:「告者,上告下之詞。」今後太清宮宜 稱朝獻,太廟稱朝饗。自此遂失奏告之名,冊文皆為 正祠。

《容齋隨筆》:唐封拜后妃王公及贈官,皆行冊禮。文宗 太和四年,以裴度守司徒、平章重事,度上表辭冊命, 其言云:「臣此官已三度受冊,有靦面目。」從之。然則唐 世以為常儀,辭者蓋鮮。唯國朝以此禮為重,自皇后 太子之外,雖王公之貴,率一章乞免即止,典禮,益以 不講,良為可惜。

《元史·祭祀志》:「親祀竹冊八副,每冊二十有四簡。」

冊書部外編

《路史中三皇紀三皇經》云:「三皇自然之文,皆以金玉 為冊;天皇所授,元玉為簡,青玉為文;地皇所授,黃玉 為簡,白玉為文。」

因提紀群玉之山,平阿無隘,四徹中繩,庸成氏之所 守,先王之冊府也。冊府所在,庸成是立,故號曰「庸成 氏。」

《瑯嬛記》:「舜以玉冊書聖臣之名,金冊書賢臣之名,銀 冊書功臣忠臣之名,水晶冊書才臣之名,眾臣則書 於木冊。」

《穆天子傳》:「群玉之山,先王之所謂冊府。」

張衡《西京賦》:昔天帝悅秦穆公而覲之,饗以鈞天廣 樂,帝有醉焉,乃為金冊,錫用此土,而剪諸鶉首。 《風俗通》:岱宗上有金篋玉冊,能知壽修短。漢武探得 十八,因倒讀曰八十,其後果然。

《吳曆》:孫皓時,吳郡民掘地得物,是銀長一尺三寸,刻 畫有「年月」字,因改年為「天冊。」

《晉書元帝紀》:「永嘉初,有玉冊見於長安白玉麒麟。神 冊出於江陵,其文曰『長壽萬年』。」

《北燕錄》:「沮渠蒙遜永和二年,大風震電,於震所得石 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