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4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服!子弟當勉公以速且堅,何可已也。然於愚意有 未安者,敢布左右。觀公之意,專以畏亂為主,頤欲公 以愛民為先,力言百姓饑且死,丐朝廷哀憐,因懼將 為寇亂可也。不惟告君之體當如是,勢亦宜爾。公方 求財以活人,祈之以仁愛,則當輕財而重民;懼之以 利害,則將恃財以自保。古之時,「得其民則得天下,財 散則人聚。」後世苟私利於目前,以兵制民,以財聚眾。 聚財者能守,保民者為迂,秦漢而下,莫不然也。竊慮 廟堂諸賢未能免此,惟當以誠意感動,覬其有不忍 之心而已。淺見無取,惟公裁之。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劄子》
蘇軾

「臣等猥以空疏,備員講讀,聖明天縱,學問日新。臣等 才有限而道無窮,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 所為。竊謂人臣之納忠,譬如醫者之用藥。藥雖進於 醫手,方多傳於古人。若已經效於世間,不必皆從於 己出。伏見唐宰相陸贄,才本王佐,學為帝師,論深切 於事情,言不離於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辨如賈 誼而術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 其不幸,仕不遇時,德宗以苛刻為能,而贄諫之以忠 厚;德宗以猜忌為術,而贄勸之以推誠;德宗好用兵, 而贄以消兵為先;德宗好聚財,而贄以散財為急。至 於用人聽言之法,治邊御將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 過以應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 此之流,未易悉數,可謂進苦口之藥石,鍼害身之膏 肓。使德宗盡用其言,則《貞觀》可得而復。臣等每退自 西閣,即私相告言,以陛下聖明,必喜贄議論,但使聖 賢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時。昔馮唐論頗、牧之賢,則 漢文為之太息;魏相條晁、董之對,則孝宣以致中興。 若陛下能自得師,則「莫若近取諸贄。夫《六經》《三史》、諸 子百家,非無可觀,皆足為治。但聖言幽遠,末學支離, 譬如山海之崇深,難以一二而推擇。如贄之論,開卷 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實治亂之龜鑑。臣等欲取其奏 議,稍加校正,繕寫進呈。願陛下置之坐隅,如見贄面, 反覆熟讀,如與贄言,必能發聖性之高明,成治功於 歲月。臣等不勝區區之意。取《進止》。」

《田表聖奏議序》
前人

《故諫議大夫贈司徒田公表聖奏議》十篇。「嗚呼!田公, 古之遺直也。其盡言不諱,蓋自敵以下受之有不能 堪者,而況於人主乎!吾是以知二宗之聖也。自太平 興國以來,至於咸平,可謂天下大治,千載一時矣。而 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測之憂,近在朝夕者,何哉?古之 君子必憂治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絕人之資,而治世 無可畏之防。」夫有絕人之資,必輕其臣;無可畏之防, 必易其民,此君子之所甚思也。方漢文時,刑措不用, 兵革不試,而賈誼之言天下,有可長太息者,有可流 涕者,有可痛哭者,後世不以是少漢文,亦不以是甚 賈誼。繇此觀之,君子之遇治世而事明主,法當如是 也。誼雖不遇,而其所言略已施行,不幸蚤世,功烈不 著於時。然誼常建言,「使諸侯王子孫各以次受分地, 文帝未及用,歷孝景至武帝,而主父偃舉行之,漢室 以安。今公之言十未用五六也,安知來世不有若偃 者舉而行之歟?願廣其書於世,必有與公合者。」此亦 忠臣孝子之志也。

《范貫之奏議集序》
曾鞏

尚書戶部郎中直龍圖閣范公貫之之《奏議》,凡若干 篇,其子世京集為十卷,而屬余序之。蓋自至和以後 十餘年間,公嘗以言事任職,自天子大臣至於群下, 自掖庭至於四方幽隱,有一得失善惡,關於政理,公 無不極意反復,為上力言,或矯拂嗜慾,或切劘計慮, 或辨別忠佞,而處其進退,章有一再,或至十餘上,事 有陰爭獨陳,或悉引諫官御史合議肆言。仁宗嘗虛 心采納,為之變命令,更廢舉,近或立從,遠或越月踰 時,或至於其後,卒皆聽用。蓋當是時,仁宗在位歲久, 熟於人事之情偽與群臣之能否,方以仁厚清靜,休 養元元,至於是非予奪,則一歸之公議而不自用也。 其所引拔以言為職者如公,皆一時之選,而公與同 時之士,亦皆樂得其言,不曲從苟止。故天下之情,因 得畢聞於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至於奇衺恣 睢,有為之者,亦輒敗悔。故當此之時,常委事七八大 臣,而朝廷無大闕失。群臣奉法遵職,海內乂安。夫因 人而不自用者,天也。仁宗之所以其仁如天,至於享 國四十餘年,能承太「平之業者,繇是而已。」後世得公 之遺文而論其世,見其上下之際相成如此,必將低 徊感慕,有不可及之嘆,然後知其時之難得。則公言 之不沒,豈獨見其志,所以明先帝之盛德於無窮也。 公為人溫良慈恕,其從政,寬易愛人,及在朝廷,危言 正色,人有所不能及也。凡同時與公有言責者,後多 至大官,而公獨早卒。公諱師道,其世次、州里、歷官行 事,今有資政殿學士趙公抃,撰公之《墓銘》云。

《跋蘇黃門論章子厚疏》
陳傅良

予每讀章氏《論役法劄子》,言「溫公有忠君愛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