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之弘制,垂千載之遺風,則非聖不立。然則聖人 之在世,吐言則為訓辭,蒞事則為物軌,運通則與時 隆,理喪則與世弊矣。是以大為之諭,以標其旨,物必 有宗,事必有主,寄責於聖人,而遺累乎陳跡也。故化 之以絕聖棄智,鎮之以無名之樸。聖教救其末,《老》《莊》 明其本,本末之塗殊,而為教一也。人之迷也,其日久 矣。見形者眾,及道者尟,不覿千仞之門,而逐適物之 跡。逐跡愈篤,離本逾遠,遂使華端與薄俗俱興,妙緒 與淳風並絕。所以聖人長潛,而跡未嘗滅矣。懼後進 惑其如此,將越禮棄學,而希無為之風,見義教之殺, 而不觀其隆矣。略言所懷,以補其闕,引道家之弘旨, 會世教之適當,義不違本,言不流放,庶以祛困蒙之 蔽,悟一往之惑乎。其辭曰:「芒芒太初,悠悠鴻荒,蚩蚩 萬類,與道兼忘,聖跡未顯,賢名不彰,怡此鼓腹,率我 猖狂,資生既廣,群盜思通,闇實師明,匪予求蒙,遺己 濟物」,而天下為公。《大庭》唱基,羲農宏贊。六位時成,離 暉大觀。澤洽雨濡,化流風散,比屋同塵,而人罔僭亂。 爰暨中古,哲王胥承,質文代作,禮統迭興。事籍用以 繁,化因阻而凝。動非性擾,靜豈神澄。名之攸彰,道之 攸廢。乃損所隆,乃崇所替。刑作由於德衰,三辟興乎 叔世。既敦既誘,乃矯乃厲。敦亦既備,矯亦既深,彫琢 生文,抑揚成音,群能騁技,眾巧竭心,野無陸馬,山無 散林,風罔不動,化罔不移。人之失德,反正作奇。乃放 欲以越禮,不知希競之為病。違彼夷塗,而遵此險徑, 狡兔陵岡,游魚遁川,至賾深妙,大象幽元,棄餌,收罝 而責功蹄筌,先統喪歸而寄旨,忘言政異徵辭,拔本 塞源,遁跡永日,尋響窮年,刻意,離性而失其常。然世 有險夷,運有通圮,損益適時,升降惟理。道不可以一 日廢,亦不可以一朝擬;禮不可為千載制,亦不可以 當年止。非仁無以長物,非義無以齊恥。仁義固不可 遠,去其害仁義者而已。力行猶懼不逮,希企邈以遠 矣。室有善言,應在千里。況乎行止復禮,克己風人。司 箴敬貽君子。
《梁書袁峻傳》:「高祖雅好辭賦,時獻文於南闕者相望 焉。其藻麗可觀,或見賞擢。六年,峻乃擬揚雄《官箴》奏 之,高祖嘉焉,賜束帛。」
《魏書東平王翰傳》:「東平王翰,真君三年封秦王,拜侍 中中軍大將軍,參典都曹事。忠貞雅正,百僚憚之。太 傅高允以翰年少,作《諸侯箴》以遺之,翰覽之大悅。」 《周書齊煬王憲傳》:「建德二年,憲進爵為王。憲友劉休 徵獻《王箴》一首,憲美之。休徵後又以此箴上高祖,高 祖方剪削諸弟,甚悅其文。」
《唐書謝偃傳》:「初,太宗即位,直中書省張蘊古上《大寶 箴》,諷帝以民畏而未懷,其辭挺切,擢大理丞。」
《李德裕傳》:「時帝昏荒,數遊幸,狎比群小,聽朝簡忽。德 裕上《丹扆六箴表》言心乎愛矣,遐不謂矣。此古之賢 人篤於事君者也。夫跡疏而言親者危,地遠而意忠 者忤。臣竊惟念拔自先聖,遍荷寵私,不能竭忠,是負 靈鑒。臣在先朝,嘗獻《大明賦》以諷,頗蒙嘉採。今日盡 節,明主亦由是也。其一曰宵衣,諷視朝希晚也。二曰 正服」,諷服御非法也;「三曰罷獻」,諷斂求怪珍也;「四曰 納誨」,諷侮棄忠言也;「五曰辨邪」,諷任群小也;「六曰防 微」,諷偽游輕出也。辭皆明直婉切。帝雖不能用其言, 猶敕韋處厚諄諄作詔,厚謝其意。
《柳公綽傳》:「公綽為吏部郎中,憲宗喜武功,且數出游 畋,公綽奏《太醫箴》以諷曰:『天布寒暑,不私於人。品類 既一,高卑以均。人謹好愛,能保其身。清靜無瑕,輝光 以新。寒暑滿天地,浹肌膚於外。好愛在耳目,誘心知 於內。端潔為隄,奔射猶敗。氣行無間,隙不在大。謂天 高矣,氛蒙晦之。謂地厚矣,橫流潰之。飲食資身,過則 生患,衣服稱德,侈則生慢。唯過與侈,心必隨之,氣與 心流,疾乃伺之。畋遊恣樂,流情蕩志,馳騁勞形,叱吒 傷氣,不養其外,前修所忌,人乘氣生,嗜慾以萌,氣離 有患,氣完則成,巧必喪真,智寔誘情。醫之上者,理於 未然,患居慮後,防處事先,心靜樂行,體和道全,克施 萬物,以享億年,聖人在上,各有攸處』。臣司太醫,敢告 諸御。」天子高其才,遣使謂曰:「卿言氣行無間隙,不在 大。愛朕深者,當置之坐隅。」踰月,拜御史中丞。
《柳仲郢傳》:「仲郢幼嗜學,母嘗和熊膽丸,使夜咀嚥以 助勤。長工文,著《尚書二十四司箴》,為韓愈咨賞。」 《杜希全傳》:「希全遷檢校尚書左僕射,靈鹽豐夏節度 使,封餘姚郡王,將即屯,獻《體要》八章,砭切政病。帝嘉 納,賜《君臣箴》一篇。」
《白居易傳》:「居易知制誥,穆宗好畋游,獻《續虞人箴》以 諷曰:『唐受天命,十有二聖,兢兢業業,咸勤厥政。鳥生 深林,獸在豐草,春蒐冬狩,取之以道。鳥獸蟲魚,各遂 其生。民野君朝,亦克用寧。在昔元祖,厥訓孔彰,馳騁 畋獵,俾心發狂。何以效之,曰羿與康。曾不是誡,終然 覆亡。高祖方獵,蘇長進言,不滿十旬,未足為懽。上心』」 既悟,為之輟畋。降及宋璟,亦諫元宗,溫顏聽納,獻替 從容。璟趨以出,鷂死握中。《噫》!逐獸於野,走馬於路,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