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7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五十一卷目錄

 篆書部彙考

  漢書藝文志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古文 大篆小篆

  唐張懷瓘書斷古文 大篆 籀文 小篆

  宋宣和書譜篆書敘論

  元吾丘衍學古編三十五舉 小篆品五則 鍾鼎品二則 古文品一則

   碑刻品九則 附用器品九則 辨謬品六則 隸書品七則 字源七辨 洗印法 印

  油法 世存古今圖印譜式 取字法 摹印四妙

  熊朋來經說篆評

  明陶宗儀書史會要大小篆

  徐渭筆道通會篆書

  徐官古今印史小篆大略 籀文大略 孔子書 繆篆

  趙宧光金石林緒論九體書 論書

  干奕正字學叢書篆法辨訣

字學典第五十一卷

篆書部彙考

《漢書》

《藝文志》

《史籀》十五篇。

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時亡六篇矣。

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

師古曰:「古文謂孔子壁中書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篆書謂小篆,蓋秦始皇使程邈所作也。隸書亦程邈所獻,主於徒隸,從簡易也。繆篆謂其文屈曲纏繞,所以摹印章也。蟲書謂為蟲鳥之形,所以書幡信也。」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

《古文》

古文出於黃帝之世,倉頡本鳥跡為字,取其孳乳相 生,故文字有六義焉。自秦用篆書,焚燒先典,古文絕 矣。魯恭王得《孔子宅書》,不知有古文,謂之科斗書,蓋 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耳。

《大篆小篆》

大篆出於周宣之時,史籀創著。平王東遷,文字乖錯。 秦之李斯及胡母敬又改籀書謂之「小篆」,故有大篆、 小篆焉。然許氏《字說》專釋於篆,而不本古文。

《唐張懷瓘書斷》

《古文》

按古文者,黃帝史倉頡所造也。頡首有四目,通於神 明。仰觀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採眾 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孝經援神契》云:「奎主文章,倉 頡倣象」是也。及秦用小篆,焚燒先典,古文絕矣。漢文 帝時,秦博士伏勝獻《古文尚書》。時又有魏文侯樂人 竇公,年二百八十歲,獻《古文樂書》一篇。以今文考之, 乃《周官》之《大司樂》章也。及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子宅 壁內石函中,得《孝經》《尚書》等經。宣帝時,河內女子壞 老子屋,得古文二篇。晉咸寧五年,汲郡人不準盜發 魏安釐王冢,得冊書千餘萬言,或寫《春秋經傳》《易經》 《論語》《夏書》《周書》《瑣語》。《大曆》梁丘藏《穆天子傳》及《魏史》, 至安釐王二十年,其書隨世變易,已成數體,其《周書》 論楚事者最妙,於是古文備矣。甄酆刪定舊文,制為 六書,一曰古文,即此也。以壁中書為正。周幽王時又 有省古文者,今汲冢書中多有,是也。滕公冢內得石 銘,人無識者。惟叔孫通云:「此古文科斗書也。」科斗者, 即上古之別名也。《倉頡》即古文之祖也。

《大篆》

按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也。或曰柱下史始 變古文,或同或異,謂之為篆。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 之無窮。甄鄷定六書,三曰篆書,八體書法一曰大篆。 又《漢書藝文志》「《史籀》十五篇,並此也。以史官製之,用 以教授,謂之史書,凡九千字。」秦趙高善篆,教始皇少 子胡亥書。又漢文帝王遵、嚴延年並工史書是也。秦 焚書,惟《易》與史篇得全。《呂氏春秋》云「倉頡造大篆。」非 也。若倉頡造大篆,則置古文何地?所謂籀篆,蓋其子 孫是也。史籀即大篆之祖也。

《籀文》

按《籀文》者,周太史史籀所作也。與古文大篆小異。後 人以名稱書,謂之籀文。《七略》曰:「史籀者,周時史官教 學童書也,與孔氏壁中古文體異,甄酆定六書,二曰 奇字」是也。其跡有石鼓文存焉。蓋諷宣王畋獵之所 作,今在陳倉。李斯《小篆》,兼采其意。史籀即籀文之祖 也。

《小篆》

按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損大篆,異同 籀文,謂之小篆,亦曰秦篆。始皇二十年,始并六國,斯 時為廷尉,乃奏罷不合秦文者,於是天下行之。畫如 鐵石,字若飛動,作楷隸之祖,為不易之法。其銘題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