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7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五十二卷目錄

 篆書部總論

  晉衛恆四體書勢篆書

  唐文粹李陽冰上李大夫論篆書

  舒元輿玉著篆志玉著篆

  張懷瓘書斷論篆書

 篆書部藝文

  篆勢           漢蔡邕

  古文贊         唐張懷瓘

  籀文贊           前人

  小篆贊           前人

  跋李康年篆心經後     宋蘇軾

  書筠州學記後       黃庭堅

  跋蘇氏篆後        黃伯思

  與方伯謨          朱熹

  與方伯謨          前人

  跋聶侍郎子述所藏徐明叔篆赤壁賦

               魏了翁

  鍾鼎篆韻序       元熊朋來

  篆韻集鈔序        明宋濂

  詩韻篆林跋         沈擎

 篆書部藝文二

  李潮八分小篆歌      唐杜甫

  東林寺貫休上人篆隸題詩   黃滔

  陽冰篆         宋王禹偁

  推官惠李庶子鄂州篆字    文同

  和永叔瑯琊山庶子泉陽冰石篆詩

               蘇舜欽

  贈道士張謙中        饒節

  篆冢歌         元錢惟善

  滕用亨諸篆體歌      明王行

  刻李貞伯篆書海月庵扁    吳寬

 篆書部選句

字學典第五十二卷

篆書部總論

晉衛恆四體書勢

《篆書》

昔周宣王時,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與古同,或與 古異,世謂之《籀書》者也。及平王東遷,諸侯立政,家殊 國異,而文字乖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 損益之,奏罷不合秦文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 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 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或曰「下杜人程邈,為衛吏」, 得罪始皇,幽繫雲陽十年。從獄中作大篆,少者增益, 多者損減,方者使員,員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 出為御史。使定書。或曰:「邈所定乃隸字也。」自秦壞古 文,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符刻,四曰蟲書, 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王莽時,使 司空甄豐校文字部,改定古文,復有六書:一曰古文, 孔氏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 書,秦篆書也;四曰「佐書」,即隸書也;五曰繆篆,所以摹 印也;六曰鳥書,所以書幡信也。及漢祭酒許慎撰《說 文》,用篆書為正,以為體例最新,可得而論也。秦時李 斯號為工篆,諸山及銅人銘皆斯書。漢建初中,扶風 曹喜少異於斯而亦稱善。邯鄲淳師焉,略究其妙。韋 誕師淳而不及也。太和中,誕為武都太守,以能書留 補侍中。魏氏寶器銘題,皆誕書也。漢末又有蔡邕為 左中郎將,善篆,采斯、喜之法,為古今雜形,然精密閑 理,不如淳也。

唐文粹

《李陽冰上李大夫論篆書》

「吾志於古篆殆三十年,見前人遺跡,美則美矣,惜其 未有點畫,但偏傍摹刻而已。」緬想聖達立卦造書之 意,乃復仰觀俯察六合之際焉。於天地山川得方圓 流峙之形,於日月星辰得經緯昭回之度,於雲霞草 木得霏布滋蔓之容,於衣冠文物得揖讓周旋之體, 於鬚眉口鼻得喜怒慘舒之分,於蟲魚禽獸得屈伸 飛動之理;於骨角齒牙,得擺拉咀嚼之勢。隨手萬變, 任心所成,可謂通三才之品彙,備萬物之情狀者矣。 嘗痛孔壁遺文,汲冢舊簡,年代浸遠,謬誤滋多。蔡中 郎以豐同豊,李丞相將束為柬,亦魚魯一惑,涇渭同 流,學者相承,靡所遷復。每一念至,未嘗不攬筆長歎 焉:「天將未喪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皇唐累 聖,逮茲八葉,天生剋復之主,人樂維新之命,以淳古 為務,以文明為理,欽若典謨,疇咨故實。誠願刻石作 篆,備書六經,立於明堂,為不刊之典,號曰《大唐石經》。 使萬代之後,無所損益,仰聖朝之鴻烈,法高代之盛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