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8 (1700-1725).djvu/1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備官而行成旅比從」下云:「有詔具寮,爰開祖宴。且申 後命,寵以蕃錫。」此卷有此文,自「行」字上「祖」字下皆亡 之,而作草書多不綴屬,當是集逸少書寫此序耳。先 輩以為張說《送賈至》文,非也。米亦以「自是月下」為偽, 殊不知「自行成下」已偽,蓋此帖失其首尾,而米未嘗 考賈曾文也。

闊別稍久,眷與《時長帖》,末云:「遇信匆遽,萬不一陳。」字 既甚惡,而筆語乃爾,非逸少書無疑。吾昨得一日一 起帖,米以為張長史書有之,但米論書多以草字差 大者為非。二王書一概求之,理恐未竟。

《追尋帖》。米以為大令書,非也。字勢圜緊,既非獻之體, 而中云「吾老矣,餘願未盡,惟在子輩耳。」案大令壽四 十三,初無後嗣,與此不合。又《法書要錄》逸少帖內有 此語,固宜在此卷。

《二十日以下》二帖,結體雖疏,詞筆皆有王氏風氣,殆 是唐人縱筆臨放,非摹搨也。

不得《臨川問帖》,亦非逸少書,庾子嵩非同時人也。 《朱處仁帖》在十七帖間,其中有云:「往得其書信,遂不 取。」答謂昔嘗得其書,而信人竟不取報書耳。而世俗 遂誤讀為「往得其書信」,殊不知信者,乃使人也。自連 下語,非若今之所謂書信也。第一篇《晉武帖》中已詳 辯之。

《第七王會稽書中》

得都下《九日帖》中云:蔡公者蔡謨也,仁祖者謝尚也。 晉穆帝永和十二年秋,桓公破姚襄至洛,故此云「久 當至洛。」是時將以謝尚鎮司州,以病止,故此云得仁 祖二十六日問疾,更委篤,與陶穀家所畜逸少《破羌 帖》中所書事正同。其帖云:「知虞帥云桓公以至洛,即 摧破羌賊,賊重命,想必擒之。」王略始及舊都,使人悲 慨深。此公威略實著,自當求之於古,真可以戰,使人 歎息。知仁祖小差,此慰可言。適范生書,如其語無異, 故須後問為定。今以書示君。僕嘗跋之云,晉穆帝永 和十二年秋,桓溫破姚襄于伊水,遂至洛,時將以謝 尚鎮之,屬病不行。所云桓公摧破羌賊及仁祖小差, 正當時事也。是時逸少去會稽內史已歲餘,方遯跡 山水間,宜不復以世務經懷,而此書乃「歎宣武之威 略,悲舊都之始平,憂國嗟時,志猶不息,惜其一憤遠 引,使才猷約結,弗光於世,獨區區遺翰見寶,後人覽 之,深為興歎。」此帖草法極工,惜不載《法帖》間,故附見 此條。

與足下意政同,「政」當作正,蓋逸少祖尚書郎名正,故 王氏作書,「正月」或作「初月」,或作一月。他正字皆以政 代之。後人相承斆之,非也。 自初月二日至前《從洛帖》,皆偽如初月,有云「羲之呈 耳」,願知心素,致使如然也。願足下莫見責,乃俗人偽 作,第恐是著書。觀其所補永禪師《千字格韻》與此正 同。

十月七日帖,米以為集成,予謂昨見君帖亦然,蓋二 帖字意皆不相屬,而《十月帖》頗取《十七帖》中,足慰。前 可令必達,以副此志,「遠想慨然」等帖中語廁其間,如 云足下尚停數日,得告,承長平未佳,足下大小佳也。 知比得丹陽書,熱日更甚,期已至旦,反想至七帖皆 後人依放,中有云不易,可得過夏,知有患者,早乘涼 行,皆非當時人語。承足下還來,一帖不論,可見其偽。 《荀侯帖》云「安好音」,信明公還得歸洛也。詞筆皆如《初 月帖》。劉次莊釋云安好音信那可遇得歸洛也 深以自慰,「晚復毒熱」,二帖,唐文皇所臨者,羲之《白耳 帖》不論,可見其偽。

僕近修《小園子》殊佳帖,米以為子敬書。僕謂「處動靜」 以下方是子敬筆,前兩行乃唐人書《字勢帖》語與後 迴殊。

《第八王會稽書下》

羲之死罪,小大悉佳,帖書殊惡,末云「因緣不多」,亦近 代所為耳。

足下各如常,亦唐人作,比《初月帖》差勝,中云「淡悶干 嘔」,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濕之干。今人以淡作痰,以 干作乾,非也。據此,當亦非今人所作。

《闊轉久,帖》末云「卒未近,緣如何」,非晉士語,阮公故爾。 一帖非逸少書。

《蒸濕帖》,米云「大令代父書」,非也。蓋結字殊不同詞亦 異晉體。

修齡,王胡之也;重熙,郗曇也;安西,庾翼也。其云「一昨 得安西六日書,無他,無所知說,故不復付送。」《讓都督 表》,亦復常言耳。按翼之鎮荊州,以石虎兇暴,屢表請 北伐,康帝及朝士皆遣使譬止,孫綽輩亦致書諫之, 則逸少所見之表,殆亦論北伐事也。翼之此舉,朝論 弗以為然,故逸少以為常言。及聞其遷襄陽,乃云「稚 恭遂進鎮,東西齊舉,想剋定有期也。」則始雖同群議, 而終以為當,猶趙充國之計罕、羌,初是之者十三,中 十五,最後十八。有詔詰前言不便者,皆頓首服,無足 怪也。然翼有志無年,徒奮十倍之氣,而蔑一統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