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8 (1700-1725).djvu/1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此志土所嗟慨者。逸少所書《進鎮帖》,唐張彥遠載於 書錄,今聞在王仲修家。

《月半帖》雖晉人語,字不合作,蓋後人寫二王尺牘中 語耳。

《此郡帖》,米謂《與王述書》,非也。逸少與藍田方隙而為 屬郡,既檢察苛急,主者疲於課對,正救過不暇,豈復 尺牘間自彰其逋滯哉!此帖官本傳摹,甚失真,如以 「就勞」為「能」,「勞」「小」卻為「小都」,皆轉失草法也。

「適欲遣書」,帖非逸少書。

逸少《十七帖》,本唐正觀御府中書。張彥遠云:「王草書 中烜赫著名帖也。」僕謂當時書卷首帖有十七日字, 故諸帖總謂之十七耳,非帖數也。本二十七條,今官 法帖有其十五,散寘。逸少書三卷中,又《續法帖》有五, 而「邛竹杖」、「絲布衣」、「漢講堂」、「諸葛顒」、「天鼠膏」、「四果種」、「虞 安吉」七條不載,當是亡軼,而世有完卷者,傳摹殊精, 非此比也。此卷有帖云:「周益州送此邛竹杖,卿尊長 或須今送。」僕按《十七帖》有云:「去夏足下致邛竹杖皆 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遠惠之 至。」以前帖觀之,即知此帖蓋與周益州矣。自昔相傳 《十七帖》乃逸少與蜀太守者,未必盡然。然其中問蜀 事為多,是亦應皆與周益州書也。但《來禽》一帖,則或 以為與桓溫而已。本朝僧邦者,有《寄李昌武翰林》詩 云「來禽簡寄桓宣武。」不知何據?案此帖有云:「今在田 里,惟以此為事」,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逸少視桓公, 位殊𨖚絕,與書不當爾耳。然當時真長、子猷輩猶嫚 侮桓公,彼亦能容逸少作書若交友,蓋無足怪。溫飛 卿詩云:「畫圖驚畏獸,書帖得來禽。」此帖垂寶,非一世 也。

《第九王大令書上》

此卷《王大令部》,偽者最少,相過無復日借,非獻之韻 自可賞。

鵝,還慰姊意帖,鵝者,王氏子姓之小字耳,猶袁羊顧 虎之類,或以此鵝即逸少所愛之鵝,甚可鄙笑/。《二十 九日帖》云,「昨遂不奉恨深」,此近世人語,非子敬書。《靜 息帖》云:「賴消息,內外極生冷」,「內外」二字,本行旁注,故 字差小,而昧者摹填著行中,非也。當依本為勝。諸帖 中此例甚多,如《十七帖》中「遠想慨然」、《孔琳之帖》「恨恨 『腳中轉劇』」等字,本皆側注,後人摹以入行,雖失格體, 猶于理未害。至于讀《蘭亭敘》者,以「不知老之將至」,旁 一「僧」字為逸少作「曾」字之誤,借使摹入行中,則害理 矣。案《古蘭亭敘》本二十八行至第十四行間特闊者, 蓋接紙處而不與「知」字,適在此行之末。梁舍人徐僧 權於其旁著名,當時謂之「押縫。」梁御府中法書率如 此,而此帖「僧」字下亡其「權」字。近世人殊不知此乃云 僧者「曾」之誤,因讀為「曾不知老之將至」,非也。又案《晉 史逸少本傳》及《書錄》第十卷皆載此敘,但云「不知老 之將至」,而無「曾」字,益可是正。乃知善摹帖者,勿問其 黵滅注缺、橫斜、細大,一放其本而不小異,乃不失真 矣。今法帖多妄更易之,至以注字入行,大小既殊,體 不綴屬。後人不曉,從而效之,一行之中,洪纖頓異,號 「子母體」,如第五卷近世偽作《釋智果書》是也。每一觀 之,使人深慨。

《靜息帖》云:「礜石深」是可疑事。兄憙患散輒發癰,散者, 寒食散之類,散中蓋用礜石,是性極熱有毒,故云深 可疑也。劉表在荊州與王粲登障山,見一岡不生百 草,粲曰:「此必古冢,其人在世服生礜石,熱蒸出外,故 草木焦滅。鑿看果墓,礜石滿塋。」又今洛水冬月不冰, 古人謂之溫。洛下亦有礜石,今取此石置甕水中,水 「亦不冰,又鸛伏卵以助煖氣,其烈酷如此,固不宜餌 服。」子敬之語實然,聊附於此。

《異苑》:魏武北征,踰頓,升嶺眺矚,見山岡不生百草。王粲曰:「是古冢。此人在世服礜石,而石生熱蒸出外,故草木焦滅。」即令發看,果得大墓,內有礜石滿塋。此段《本草》誤列在礜石部。此云:「劉表登障山」,當別有出

《授衣帖》,歷世所傳,自為一卷,《法帖》中亡,其帖尾政在 此耳。下當云:「當今可復使不萬全,不願以其多筭難 易,得之,便自可令不為因絫耳。比者忉怛,當不可言, 當不可言!獻之死罪。」《法帖》無此四十三字。又其間多 有燥筆及魚食處,而官帖不復依本,其失多矣。 《奉對帖》云:「方欲與姊極當年」之足,以之偕老,豈謂乖 反至此?當是與郗家帖也。案子敬病篤,請道士上章, 法應首過。子敬曰:「不憶餘事,惟省與郗家離婚。」子敬 前室郗曇女也。郗氏自太尉鑒後,為江左名族,其姓 讀如絺繡之絺,而世人以俗書郗字作郄,因讀為郤 詵之郤,非也。郤詵乃《春秋》晉大夫郤縠,郗鑒乃漢御 史大夫郗慮之後。姓原既異,音讀迥殊。後世因俗書 相亂,郗郤二姓,遂不復辯,亦近代氏族及小學,二家 之學不講故也。陸魯望博古矣,其詩云「一段清香染 郄郎」,亦誤讀也。今因《郗氏帖》,聊爾及之,以糾俗繆。 梁中書郎虞龢表云:「逸少為會稽,子敬為吳興,故三 吳之地,偏多遺蹟,又是暮年遒美之時。」今此卷中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