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8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稱歌。卒於官,桂陽人為立廟樹碑。」

永初磚文

按:《漢隸字原》永初元年作。

青衣尉趙孟麟羊竇道碑

按《隸釋》,近歲始出於眉州趙君孟麟,以安帝永初六 年穿崖易道,故刊石以志其事。字畫甚拙,非《何君閣 道碑》之比。嘉州夾江縣又有磨崖四百餘字,云「扶風 王君遣掾何章修治,故書崖以頌之。」蓋和帝永元八 年也。筆札亦拙,又崖石增長,字體失真,無可取者。

延年槨字

按《漢隸字原》,永初七年造。

永初官墼文

按:《漢隸字原》,永初七年作「眉人掘武陽故城得之。」

謁者景君墓表

按《隸釋》:「景君,任城人,以安帝元初元年卒。石磨滅,可 讀者纔數句。碑陰有諸生服義者十五人,即立碑之 人也。其分行布字,已井井有法,題首七字,波勢清逸, 有八分之體。」 又按:《隸釋景謁者碑》陰:「義士一人,曰 北海張敏,餘人皆稱弟子。」

郯令景君闕銘

按《隸釋》:「安帝元初四年立墓有雙石闕,其一刻此文, 在濟州任城縣南。」

嵩山太室神道石闕銘

按:《金石文字記》八分書,「元初五年四月,今在登封縣 中嶽廟南百餘步」,銘八行,年月及職官姓名共十三 行。

賜豫州刺史馮煥詔

按:《隸釋》安帝元初六年首云:「告豫州刺史馮煥者,其 石下斷,惟存上八字。」

孝子蕫蒲闕

按《漢隸字原》,永寧二年立。

幽州刺史馮煥神道

按:《隸釋》,今在渠州。《馮緄傳》云:「父煥,安帝時為幽州刺 史,建光元年卒。」

馮煥殘碑

按:《隸釋》馮煥殘碑三十九字,末有「永寧二年」四字。建 光之元即永寧二年,是歲七月改元,煥以四月終,故 碑尚用舊年也。 又按:《隸釋》「馮煥殘碑陰,諸曹史及 帳下司馬武剛司馬十餘人。」

開母廟石闕銘

按:《金石文字記》,篆書「延光二年」,今在嵩山啟母廟南, 避景帝諱,改「啟」為開葉封。《嵩陽石刻記》云:「石質甚粗 劣,篆文亦未盡善。」

少室神道石闕銘

按:《金石文字記》,篆書,今在登封縣西十里。葉封《嵩陽 石刻記》云:「凡二十一行,行四字。」其所列丞薛政等,與 啟母廟同。其為一時所立無疑也。

大匠翟鬴碑

按《後漢書翟鬴傳》:「鬴為大匠,上言太學頹廢,宜更修 繕,誘進後學。順帝從之,遂起太學,更開拓房室,學者 為鬴立碑銘於學云。」

窆室銘

按:《金石錄》,「順帝永建元年五月。」

山陽麟鳳碑

按:《隸釋》:「麟鳳二物共一石,像下有贊,碑陰有記云:『永 建元年,山陽太守河內孫君新刻瑞像』。」最後有銘詞, 皆篆文也。胡承公云:「其石兩㫄,有隸書六十九字。趙 氏但得其篆,予所藏亦然。」

按米海岳《畫史》:《麟鳳圖》,半篆半隸,以九字九行為率。 余題曰:「非篆非科璞已彫。」

孝女叔先雄碑

按《後漢書列女傳》:「叔先雄者,犍為人也。父泥和墮湍 水,物故,尸喪不歸。雄於父墮處慟哭,遂自投水死。後 六日,與父相持,浮於江上。郡縣表言為雄立碑,圖象 其形焉。」

幽州刺史牂牱太守張子陽碑

按:《輿地碑目》:「在懷安軍唐化鎮沿江五里許,永建四 年造。」

漢安長陳君閣道碑

按:《漢隸字原》,永建五年立,在資州內江縣。

袁良碑

按:《隸釋》,在開封之扶溝。袁君名良,順帝永建六年卒, 其孫衛尉滂立此石。滂以光和年為相,其作九卿當 在靈帝之初。《水經》云「扶溝有《袁梁碑》者,誤也。」

永建刻銘

按:《廣川書跋》:「元祐二年,永城下得石如豐碑,其上刻 銘永建六年五月。」

謁者王誨碑

按:《水經注》:滎口石門南際河有碑云:「惟陽嘉三年二 月丁丑,使河堤謁者王誨疏達河川,刊石記功,垂示 於後。」陳留浚儀邊韶,《字孝先頌》。石銘歲遠,字多淪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