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8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洛陽橋右柱銘

按:《水經注》:洛陽建春門右橋建兩石柱。橋之右柱銘 曰:「陽嘉四年乙酉壬申,使中謁者魏郡清淵馬憲監 作石橋梁柱。」

太學碑

按:《水經注》:《石經》「東有一碑,是漢順帝陽嘉八年立碑, 南面刻頌,表裡鏤字,猶存不破。」

太學贊碑 弟子贊碑

按:《水經注》:陸機言:「太學贊別一碑在講堂西,下列《石 龜碑》,載蔡邕、韓說、高堂谿等名。《太學弟子贊》復一碑 在外門中,今二碑並無。」

西嶽石闕銘

按:《金石錄銘》曰:「永和元年五月癸丑朔六日戊午,弘 農太守常山元氏張勳為西嶽華山作石闕,高二丈 二尺。」永和,漢順帝晉穆帝姚泓皆有此號。穆帝時,華 陰不為晉,以此碑字畫驗之,恐非姚泓時,蓋漢刻也。

北海相景君銘

按《隸釋》:「濟州任城有景氏三碑,皆不著其名字,順帝 漢安二年卒。」

按:《漢隸字原》,碑陰凡三列,後一列下云「行三年服者 凡八十七人。」

按:《弇州山人稿》《漢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銘》,今在 濟寧州學。

法真刻石

按《後漢書法真傳》:「真恬靜寡欲,不交人間事,前後四 徵不屈,友人郭正等刊石頌之,號曰元德先生。」

司馬遷碑

按:《水經注》在夏陽永嘉四年,漢陽太守殷濟立碑。

武氏石闕銘

按:《金石錄銘》云:「建和元年三月四日,孝子武始公弟 綏宗景興開明,使石工孟李李弟卯造。」此闕。

燉煌長史武班碑

按《隸釋》,「在濟州任城。武君名班,字宣張,沖帝永嘉元 年卒。後三年,同舍郎史恢、曹芝六人所立。」

吳郡丞武開明碑

按:《金石錄碑》云:「君字開明,名已滅缺,建和二年十一 月十六日卒。其他磨滅,不能盡讀。」

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

按:《隸釋》:在興元威宗建和二年,漢中太守王升立。《水 經》及歐、趙皆謂之《楊厥碑》。蜀中晚出《楊淮碑》云:「司隸 校尉楊君,厥諱淮,大司隸孟文之元孫也。」始知兩碑 皆以厥為語助,此後人頌其勳德,故字之而不名。 按:《漢隸字原墨寶》云:《楊君石門頌》,褒地縣北五里磨 崖。

廣漢長王君治石路碑

按:《隸釋》:「碑以一『表』字題其上,在今漢州威宗建和二 年楊子欽所作。」

漳河神壇碑

按:《水經注》:鉅鹿縣銅馬祠側有碑,述河內修武縣張 導,字景明,以建和三年為鉅鹿太守,通正水路,功績 有成,題云「漳河神壇碑。」廟為銅馬劉神祠,是碑因震 裂,餘半不可復識矣。

孔子廟碑

按:《水經注》,「孔子廟前有一碑,西面是陳相魯國孔疇 建和五年立。」

班孟堅碑

按:《水經注東太山成人班孟堅碑》:「建和十年,尚書右 丞拜沇州刺史,從事秦閏等,刊石頌德政」

張公神碑

按:《隸釋》在黎陽。威宗和平元年立碑云:「朝歌長鄭郴 為張公建闕作碑銘,謁者李君又作歌九章,刻之石。」 皴剝不明,僅能辨其梗概。

縣三老楊信碑

按:《隸釋》:「碑今在蜀中,石已刓剝,鮮有成章者,惟官氏 名字俱存,其中有『惟兮和平,大漢元年』之文。」

祝長嚴訢碑

按《金石錄》:政和中,下邳縣民耕地得之,碑云「和平元 年,年六十九。」又云「諱訢,字少通。」其後有銘,銘為五言, 頗殘缺難讀云。

馮君開道碑

按:《漢隸字原》《馮君開道碑》,和平元年立。

曹娥碑

按《後漢書列女傳》,「曹娥者,會稽上虞人也。父盱溺死, 娥遂投江死。元嘉元年,縣長度尚改葬娥於江南道 傍,為立碑焉。」

從事武梁碑

按:《金石錄碑》云:「諱梁,字綏宗,元嘉元年卒。」其後有銘, 其他刻畫皆完,可讀。碑在濟之任城,崇寧初嘗得此 碑,愛其完好。後十餘年再得此本,則缺其最後四字 矣。

廣漢蜀國都尉丁魴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