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9 (1700-1725).djvu/1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凡書橫難從易,方正在二者閒不悟書意,而作衡灋, 不斜則濁,此體惟鍾、索、逸、獻真知也。宋、齊、梁人似之, 陳、隋至唐,皆不近也。

《陶隱居集楊許三仙君真蹟》論其書云:「楊君書最工, 不今不古,能細能大,大較雖祖效郗灋,筆力規矩,兼 於二王。篆書乃是學楊,而字體勁利,偏善寫經畫符, 與楊相似,鬱勃峰勢,殆非人功所逮。長史章草乃能, 而正書古拙。隱居昔見張道恩善別法書,歎其神識。 今觀三君蹟,一字一畫,皆望影懸,了自思非智藝所」 及,特天假此鑒,令有以顯悟爾。三君書蹟,今無復存, 獨唐寶𣳻《述書賦》著《楊真人行書》,帶名六行。觀隱居 之論,想見其清致也,惜哉!!今亦弗傳矣。隱居書自奇, 世傳《畫版帖》及焦山下《瘞鶴銘》,皆其遺跡也,今人罕 能辨之。於戲!妙識遠矣,古人之知音益稀,安得隱居 道恩輩與之論書哉!

後魏,北齊人書,《洛陽故城》,多有遺跡,雖差近古,然終 不脫氈裘氣。文物從永嘉來,自北而南,故妙書皆在 江左。

洛人好楊凝式少師書,信可傳寶。但自唐中世來,漢、 晉書法不傳,如凝式輩所祖述者不遠,會稽父子筆 灋,似不如是。洛人得楊真蹟,夸詡以為希世珍,所謂 「子誠齊人」耳。

「我居清空表,君處紅埃中。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 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此《上清寶典》李太白詩也。 近世書人,惟章申公能傳筆意,雖精巧不迨唐,而筆 勢超超,意出褚薛上矣。比來空一字疑襄字陽號知古法,然 但能行書,正草殊不工;愛觀古帖,而議論疏闊;好摹 古帖而點畫失真。世言其搨本與真蹟同,然比李建 中、周越輩則小過也。

《論臨摹二法》

世人多不曉「臨」、「摹」之別。「臨」謂以紙在古帖旁,觀其形 勢而學之,若臨淵之臨,故謂之「臨。摹」;謂以薄紙覆古 帖上,隨其細大而搨之,若摹畫之摹,故謂之「摹」;或以 厚紙覆帖上,就明牖影而摹之,又謂之「響搨」焉。臨之 與摹,二者迥殊,不可亂也。

董逌廣川題跋

《論書》

書法貴在得筆意,若拘於法者,正似唐經所傳者爾, 其於古人極地不復到也。觀前人於書,自有得於天 然者,下手便見筆意,其於工夫不至,雖不害為佳致, 然不合於法者,亦終不可語書也。觀《蘭亭敘》《樂毅論》, 便知逸少於法度備矣。此皆已出後人摹勒以傳,不 能盡得當時下筆意。至其合處,猶度絕前輩,備有書 法可考,則知書到古人地位,自可以法度論也。 古人於用筆時,一法不立,故眾技隨至,而於見空時 得無字相,此其不落世檢,而天度自全也。世人方將 捉三寸柔毫,藉之緹油,心量形象而暗度遠近疏密, 隨步武之後,躡其遺塵,豈復有全書者耶?鄔融嘗問: 「素胡不學雨霤痕」,良久而省。又問:「撥鐙法如何?」曰:「如 人並乘,鐙不相犯。剜鋒事密射如何?」曰:「不可言也。 書法要得自然,其於規矩權衡,各有成法,不可遁也。 至於駿發陵厲,自取氣決,則縱釋法度,隨機制宜,不 守一定,若一切束於法者,非書也。世稱王逸少為書 祖,觀其遺文,可以得之。每為一畫,則三過筆,至波勢 則偃筆從字有同處,創為別」體。若其垂露、懸針、鎚石、 釵股,諸體備有。至於神明煥發,絕塵掣影,則不謀自 合,此其貴也。後世論書法太嚴,尊逸少太過,如謂《黃 庭》清「濁」字,三點為勢,上勁側,中偃,下潛挫而趯鋒。樂 毅論「燕」字,謂之聯飛,左揭右入。《告誓文》「客」字,一飛三 動,上則左豎右揭。如此類者,豈復有書邪?又謂一合 用,二兼,三解「橛,四平分」,如此論書,正可謂唐經生等 所為字,若盡求於此,雖逸少未必能合也。今人作字 既無法,而論書之法又常過,是亦未嘗求於古也。 「峻拔一角,潛虛半股」,此於書法其體裁當如此矣。至 於分若抵背,合如並目,以側映斜,以斜附曲,然後成 書,而古人於此蓋盡之也。書貴得法,然以點畫論法者,皆蔽於書者也。求法者, 當在體用備處,一法不忘,濃纖健快,各當其意,然後 結字不失疏密合度,可以論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