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9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肯與人。乃北紙北墨,精神煥發,視金人所摹者天 淵矣。

《潭帖》

《淳化閣帖》既頒行,潭州即模刻二本,謂之《潭帖》。予嘗 見其初本,當與舊《絳帖》鴈行。至慶曆八年,石已殘缺。 永州僧希白重摹東坡,猶嘉其有晉人風度。建炎鹵 騎至長沙,守城者以為砲石無一存者。紹興初,第三 次重摹,失真遠矣。

《臨江帖》

劉次莊模《閣帖》于臨江,用工頗精緻,且石堅,至今不 曾重模,獨二卷略殘缺。然拓本既多,頗失鋒芒。今若 得初本,鋒芒未失者,當在舊《絳帖》之次,《新潭帖》之上, 然其釋文間有訛處。

《蔡州帖》

上蔡臨模《絳帖》上十卷,雖比《舊絳帖》少下十卷,而迥 出臨江之上。予嘗見於長沙兩府劉轙家。

《武岡帖》

武岡軍重摹《絳帖》二十㢧,殊失真石且不堅,易失精 神。後有武臣守郡,嫌其字不精采,令匠者即舊畫再 刻,謂之「洗碑」,遂愈不可觀。其《釋文》尤舛謬。然武岡紙 類北紙,今東南所見《絳帖》,多武岡初本耳,驗其殘缺 處自可見。

《武陵帖》

《武陵帖》亦二十卷,雜取諸帖重摹,而參以人間未見 者。其間惟右軍小字「黃庭」最妙,他帖無所用也。

《彭州帖》

《彭州帖》,亦刻歷代法帖十卷,不甚精采,紙色類北紙, 人多以為「北帖。」

《元祐祕閣續帖》

元祐中,奉旨以《淳化閣帖》之外續所得真蹟,刻《續法 帖》。元本在禁中,後過太清樓。今會稽重摹本,無不減 古《絳帖》也。

《又名太清樓帖》

《淳化祕閣帖》板,雖禁中火災不存,而真跡皆藏御府。 至徽宗朝,奉旨以御府所藏真跡重刊於太清樓,而 參入他奇跡甚多,其中間有蘭亭者是也,名曰《太清 樓帖》。

《淳熙祕閣續法帖》

高宗聖學天成,奎文煥發,肆筆成書,垂法萬世。壽皇 重規疊矩,宸畫尤妙。南朝訪遺書,多得晉唐舊跡,至 淳熙間,奉旨以御府珍儲摹勒入石,名《淳熙祕閣續 帖》,置祕書省。寶慶火災,其石不存。

《汝州帖》

《汝州帖》,乃王寀輔道摘諸帖中字牽合為之,每卷後 有「汝州」印,為黃伯思所掊擊,不值壹文。今會稽又以 汝帖重開,謂之《蘭亭帖》,真實侈靡耳。宋宣獻公刻《賜 書堂帖》於山陽金鄉,首載古鍾鼎器,識文絕妙,但二 王帖詮擇未精,今若不存。胡龍學世將刻《豫章法書》, 種種精妙,今已重模。後有小字隸書「范忠宣公子弟 戒」者是初本。許提學閑刻二王帖於臨江,模勒極精, 誠少詮擇。廬江李氏刻《甲秀堂帖》,前有王、顏書,多世 所未見,但繼以本朝名公書頗多,大抵今人書自當 作一等耳。曹尚書彥約刻《星鳳樓帖》于南康軍,雖以 眾刻重模,精善不苟,並無今人書。韓郡王𠈁胄刻《群 玉堂帖》,所載前代遺跡,多有未見者,後亦多本朝人 書。韓敗後,入祕書省。

《蘭亭帖》

《蘭亭帖》,世以定武本為冠。自薛珦作帥,別刻石易去 於元石,鐫損「清流帶映」四字以惑人,然元本亦有法 可辨,鐫損四字,一也;「管絃之盛」,上不損處,若八行小 龜形,二也;「是日也」「觀宇宙」兩行之間,界行最肥,而直 界伸腳十字下出橫闌外,三也。「管絃之盛」,「盛」字之刀 鋸利如鉤,四也;「痛」字改筆處勁不模糊,五也。「興感之」 由,由字類申;列敘之列,其堅如鐵釘。此其大略也。然 定武又自有肥、瘦二本,而鐫損者,乃瘦本為真定武 無疑。何以知之?今復州本以真定武本重模,亦鐫損 四字,其字極瘦。王順伯、尤延之爭辨如聚訟。然瘦本 風韻竟勝,豈能逃識者之鑒?其瘦本之石,宣和間就 薛珦家宣取,收入禁中,龕於睿思殿東壁。建炎南渡, 宗澤遣人護送此石至維揚。敵犯維揚,不知所在,或 云「金人以氈裘裹之,車載而去。」

《樂毅論》

世傳二王帖,皆以真跡摹勒,獨《樂毅論》就石書丹。其 石在高學士紳家,已殘缺。至「海」字後,轉屬趙立之處。 今重摹者,猶有趙立之印。予嘉熙庚子自嶺右回至 宜春,見元本於一士人家,用北紙北墨,無一字殘缺, 而清勁遒媚,正類蘭亭字形,比今世所見重摹本幾 小一倍。此蓋齊梁間拓本,真人間希世之寶。

《鍾元常帖》

鍾元常《力命帖》,惟此本與潭州本佳,他無足取。

《顏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