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9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八十卷目錄

 法帖部紀事一

字學典第八十卷

法帖部紀事一

《南嶽總勝集》雲:「密峰半有禹碑,禹王至此量之,高四 千一十丈,皆科斗之書。曩有樵者見石壁有兩虯相 交碑上雙睛掣電,字石光瑩,目不可正視,怖畏走之 不已,此後了無見者。」

《珍珠船》:廬山有上霄峰,可千仞,上有石蹟,云「夏禹治 水時泊舟之所。」鑿石為竅,繫纜其上。有摩崖碑,皆科 斗文字,隱隱可見。

《尚書故實》:「魏受禪碑,王朗文,梁鵠書,鍾繇鐫字,謂之 三絕。」

荀輿能書,嘗寫貍骨治勞方,右軍臨之,至今謂之《貍 骨帖》。

《宣和書譜》:「王導善作字,規模前人。初師鍾繇、衛瓘,力 學不倦,攜鍾繇《宣示帖》以過江。」

珍珠船,安石不重獻之書,得獻之書,斷作絞紙。 《南史徐爰傳》:「爰子希秀,甚有學解,亦閑篆隸,《正覺》、禪 靈二寺碑,即希秀書也,位驍騎將軍,淮南太守。」 《梁書殷鈞傳》:「鈞好學有思理,善隸書。天監初,受詔料 檢西省法書古蹟,別為品目。」

《書史會要》:「道士孫文韜,陶貞白弟子也。其書初學楊、 許,後學大王,殊有深分。有所書《九錫碑》及舊館壇碑, 在茅山。」

《陳書始興王伯茂傳》:「伯茂聰敏好學,世祖深愛重之。 是時征北軍人於丹徒盜發晉郗曇墓,大獲晉右將 軍王羲之書,及諸名賢遺蹟。事覺,其書並沒官。世祖 以伯茂好古賜之。由是大工草隸,甚得右軍之法。」 《尚書故實》:「梁武教諸王書,令殷鐵石於大王書中搨 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序。武帝召興嗣謂 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興嗣一夕編綴進上,鬢髮皆 白,而賞賜甚厚。右軍孫智永禪師自臨八百本,散與 人間,江南諸寺各留一本。永往住吳興永福寺,積年 學書,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頭 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乃用鐵葉裹之,人謂為 鐵門限。後取筆頭瘞之,號為退筆塚,自製銘誌。 《北史崔挺傳》:挺以工書,受敕於長安,書文明太后父 《燕宣王碑》,賜爵秦昌子。

《竇瑾傳》:「瑾少子遵,善楷篆,北京諸碑及臺樓觀宮門 題署,多遵書。後以善書拜庫部令。」

《趙文深傳》:「文深少學楷隸,雅有鍾王之則。明帝令至 江陵,書影覆寺碑。漢南人士亦以為工。梁王蕭察觀 而美之,賞遺甚厚。」

《書斷》:貞觀十年,太宗謂魏徵曰:「世南沒後,無人可與 論書。」徵曰:「褚遂良後來書流,甚有法則。」於是召見。太 宗嘗以金帛購王羲之書蹟,天下爭齎古書,詣闕以 獻,時莫能辨其真偽,遂良備論所出,咸為證據,一無 舛誤。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太宗為真草書屏風以 示群臣,筆力遒利,為一時之絕。購求得人間真、行凡 二百九十紙,裝為七十卷;草書二千紙,裝為八十卷。 每聽政之暇時閱之。嘗謂朝臣曰:「書學小道,初非急 務,時或留心,亦勝棄日。凡諸藝,未嘗有學而不得者 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今吾學古人之書,殊 不學其形勢,唯在求其力骨。得其力骨,形勢自生。」 《隋唐嘉話》:王右軍《蘭亭序》:「梁亂出在外」,陳天嘉中為 僧永所得,至大建中獻之宣帝。隋平陳日,或以獻晉 王,王不之寶。後僧果從帝借搨,及登極竟,未從索。果 師死後,弟子僧辯得之。太宗為秦王日,見搨本驚喜, 乃貴價市大王書《蘭亭》終不至焉。及知在辯師處,使 蕭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貞觀十年, 乃搨十本以賜近臣,後祕於昭陵。

《大唐新語》:魏徵薨,太宗御製碑文,并御書。後為人所 讒,敕令踣之。及征遼不如意,深自悔恨,乃嘆曰:「魏徵 若在,不使我有此舉也。」既渡水,馳驛,以少牢祭之,復 立碑焉。

《法書苑》:隋末廣州好事僧有三寶,寶而持之,一曰「蘭 亭書」,二曰「神龜。」以銅為之腹受水一升以水貯之則能行三曰「如意。」以鐵為之 光明洞徹如水晶唐太宗特工書,聞右軍之《蘭亭》真蹟,求之, 得其他本。若第一本,知在廣州僧,而難以力取,故令 人詐僧,果得其書。僧曰:「第一寶無矣,其餘何愛?」乃以 神龜、如意皆棄之。

《唐書歐陽詢傳》:「詢初傚王羲之書,後險勁過之,因自 名其體。尺牘所傳,人以為法。嘗行見索靖所書碑,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