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注》:「陰陽」 之說,似為拘泥。

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國之 俊選皆造焉。凡入學以齒。

陳注「皆造皆來」,受教于樂,正也。惟次長幼之序,不分貴賤之等。

將出學,「小胥、大胥、小樂正簡不帥教者,以告于大樂 正,大樂正以告于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 學,不變。王親視學,不變。王三日不舉。屏之遠方,西方 曰棘,東方曰寄,終身不齒。」

陳注古之教者,九年而大成,出學九年之期也。小胥、大胥,皆樂官之屬。《鄭注》以棘為僰,又以僰訓偪,僰,本西戎地名。愚謂不若讀如「本」字,急也,欲其遷善之速也。寄者,寓也,暫寓而終歸之意。蓋雖屏之終身不齒,然猶為此名以示不忍終棄之意。蓋國子皆世族之親,與庶人疏賤者異,故親親而有望焉。方氏曰:「賤者至于四不變,然後屏之;貴者止於二不變,遂屏之者,陳氏謂先王以眾庶之家為易治,世祿之家為難化。以其易治也,故鄉遂之所考,常在三年大比之時;以其難化也,故國子之出學,常在九年大成之後。以三年之近而考焉,故必四不變而後屏之。以九年之遠而簡焉,則雖二不變,屏之可也。」《疏》曰:「周立四代之學於國,而以有虞氏之庠為鄉學。」

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諸司馬,曰「進 士。」

陳注司馬掌爵祿,凡入仕者,皆司馬主之。

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論。 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 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國之西 郊。」

東膠,大學也,在國中,王宮之東。虞庠,小學也,在西郊。周立小學於西郊。膠之言糾也,庠之言養也。周之小學為有虞氏之庠制,是以名庠云。其立鄉學亦如之。集說長樂陳氏曰:「『四代之學,虞則上庠、下庠,夏則東序、西序,殷則右學、左學,周則東膠、虞庠,而周則又有辟廱、成均、瞽宗之名焉。則上庠、東序、右學,東膠,大學也,故國老於此養焉;下庠、西序、左學,虞庠,小學也,故庶老於此養焉。《記》曰:『天子設四學』。蓋周之制也』。周之辟廱即成均也,東膠即東序也,瞽宗即右學也。蓋明之以」法,和之以道,則曰辟廱,以其成其虧均、其過不及則曰成均,以養士則謂之庠,以教人則謂之校,以習射事則曰序,以糾德行則曰膠,以樂祖在焉則曰瞽宗,以居右焉則曰右學。蓋周之學,成均居中,其左東序,其右瞽宗,此大學也。虞庠在國之西郊,則小學也。《記》曰:「天子視學,命有司行事,祭先師先聖焉。卒事,遂適東序,設三老五更之席。」又曰:「食三老五更於大學,所以教諸侯之弟。祀先賢於西學,所以教諸侯之德。夫天子視學,則成均也。命有司行事,祭先師先聖焉,即祀先賢於西學也。祀先賢於西學,則祭於瞽宗也。有司卒事,適東序,設三老五更之席,即養國老於東膠也。養國老於東膠,即」《禮》三老五更於大學也。然則殷之右學,在周謂之西學,亦謂之瞽宗。夏之東序,在周謂之東膠,亦謂之大學。蓋夏學上東而下西,殷學上右而下左,周之所存,特其上者耳。則右學東序,蓋與成均並建于一丘之上而已。由是觀之,成均頒學政,右學祀樂祖東序,養老更,右學東序,不特存其制而已,又因其所上之方而位之也。 又新說曰:「上下二庠,東西二序,左右二學,東膠虞庠,皆小學也。」 新安朱氏曰:「諸儒皆以養國老者為大學,養庶老者為小學。」蓋亦因《王制》之言而意之耳。陳氏說,其位置又與鄭氏諸儒之說不同,皆無所考,闕之可也。

《月令》:「孟春之月,命樂正入學習舞。」

陳注「教學」者以習舞之事。

仲春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天子乃帥三公、九 卿、諸侯、大夫親往視之。仲丁,又命樂正入學習樂。

陳注《上丁》:上旬之丁,必用丁者,以先庚三日、後甲三日也。

《明堂位》:「《米廩》,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宗, 殷學也。頖宮,周學也。」 {{padding-left|1em|庠序,亦學也。庠之言詳也,於以考禮詳事也。序, 次序王事也。瞽宗,樂師矇瞽之所宗也。古者有道 德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於此祭之。頖之言班 也,於以班政教也。此明魯得立四代之學也。集說 嚴陵方氏曰:「《孟子》言殷為序而此以夏為序;言周 為庠而此以虞為庠者,蓋以其養人於此,則皆可 謂之庠,以其習射于此則皆可謂之序,其實一也。」 按米廩序瞽宗俱分編于虞夏商以見歷代之制茲復備載之以見魯得兼立四代之學則米廩東 序瞽宗雖沿前代之名實至周而猶並存也蓋在京師之四學則有辟廱東膠瞽宗虞庠而在魯國 之四學則有米廩東序瞽宗頖宮焉鄭康成云周之小學為有虞氏之庠制是以名庠其立鄉學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