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酒。上表曰:「臣竊以為崇治之道,必也須才,養才之要, 莫先於學。今國子學堂房粗置,絃誦闕爾。城南太學, 漢魏石經,丘墟殘毀,藜藿蕪穢,遊兒牧豎,為之歎息, 有情之輩,實亦悼心,況臣親司,而不言露。伏願天慈 迴神紆眄,賜垂鑒察。若臣微意,萬一合允,重敕尚書 門下,考論營制之模,則五雍可翹立而興,毀銘可不 日而就,樹舊經於帝京,播茂範於不朽,斯有天下者 之美業也。」不從。道昭又表曰:「臣聞唐虞啟運,以文德 為本;殷周致治,以道藝為先。然則禮樂者,為國之基, 不可斯須廢也。是故周敷文教,四海宅心;魯秉周禮」, 強齊歸義。及至戰國紛紜,干戈遞用,五籍灰焚,群儒 坑殄,賊仁義之經,貴戰爭之術,遂使天下分離,黔𥟖 荼炭。數十年間,民無聊生者,斯之由矣。爰暨漢祖,於 行陳之中,尚優引叔孫通等。光武中興,於撥亂之際, 乃使鄭眾、范升校書東觀。降逮魏、晉,何嘗不殷勤於 篇籍,篤學於戎伍。伏惟大魏之興也,雖群凶未殄,戎 馬在郊,然猶招集英儒,廣開學校,用能闡道義於八 荒,布盛德於萬國,教靡不懷,風無不偃。今者承休平 之基,開無疆之祚,定鼎伊瀍,惟新寶曆,九服感至德 之和,四垠懷擊壤之慶。而蠢爾閩吳,阻化江湫。先帝 爰震武怒,戎車不息,而停鑾佇蹕,留心《典墳》,命故御 史中尉臣李彪及吏「部尚書、任城王澄等,妙選英儒, 以崇文教。」澄等依旨置四門博士四十人,其國子博 士、太學博士及國子助教,宿已簡置。伏尋先旨,意在 速就。但軍國多事,未遑營立。自爾迄今,垂將一紀。學 宮凋落,四術寖廢。遂使碩儒耆德,卷經而不談;俗學 後生,遺本而逐末。進競之風,實由於此矣。伏惟陛下 欽明文思,元鑒洞遠,越會未款,務修道以來之遐方, 後服敷文教而懷之。垂心經素,優柔墳籍,將使化越 軒唐,德隆虞夏。是故屢發中旨,敦營學館,房宇既修, 生徒未立。臣學陋全經,識蔽篆素。然往年刪定律令, 謬預議筵,謹依准前修,尋訪舊事,參定《學令》,事訖封 呈。自爾迄今,未蒙報判。但廢學歷年,經術「淹滯。請學 令并制,早敕施行,使選授有依,生徒可准。」詔曰:「具卿 崇儒敦學之意,良不可言。新令尋班,施行無遠,可謂 職思其憂,無曠官矣。」道昭又表曰:「竊惟鼎遷中縣,年 將一紀,搢紳褫業,俎豆闕聞。遂使濟濟明朝,無觀風 之美,非所以光國宣風,納民軌義。臣自往年以來,頻 請學令,並置生員,前後累上,未蒙一報,故當以臣識 淺,濫官無能有所感悟者也。館宇既修,生房粗構,博 士見員,足可講習。雖新令未頒,請依舊權置國子學 生,漸開訓業,使播教有章,儒風不墜。後生睹徙義之 機,學徒崇知新之益。至若孔廟既成,釋奠告始,揖讓 之容,請俟令出。」不報。按道昭表三上第一表在鄴都時上在太和十九年前第二第

三表則宣武時所上也,故稱孝文為先帝。又曰「定鼎伊瀍,垂將一紀。」 考孝文以十九年遷都洛陽,計算至正始時,將及一紀矣,故與《劉芳傳》並編于此。

按《北史儒林傳序》:「宣武時,復詔營國學,樹小學於四 門,大選儒士,以為小學博士,員四十人。雖黌宇未立, 而經術彌顯。時天下承平,學業太盛,故燕齊趙魏之 間,橫經著錄,不可勝數。大者千餘人,小者猶數百。州 舉茂異,郡貢孝廉,對揚王庭,每年逾眾。」

永平元年置小學博士員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官氏志》,「永平元年十二 月,尚書令高肇、尚書僕射清河王懌等奏置小學博 士,員三千人。」

延昌元年詔速成國學太學四門學

按《魏書世宗本紀》:延昌元年夏四月丁卯,詔曰:「遷京 嵩縣,年將二紀,虎闈闕唱演之音,四門絕講誦之業。 博士端然,虛祿歲祀,貴遊之冑,歎同子衿。靖言念之, 有兼愧慨。可嚴敕有司,國子學孟冬使成,太學四門 明年暮春令就。」按繕學之詔雖發于正始元年至此而猶未告成故鄭道昭等屢疏言之

肅宗神龜 年將立國學置生不果行

按《魏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北史儒林傳》序。「神龜中。 將立國學。詔以三品以上。及五品清官之子。以充生 選。未及簡置。仍復停寢。」

正光元年詔豫繕國學

按《魏書肅宗本紀》:正光元年「春正月乙酉,詔曰:建國 緯民,立教為本,尊師崇道,茲典自昔。來歲仲陽,節和 氣順,釋奠孔顏,乃其時也。有司可豫繕國學。」

正光二年,始置「國子生。」

按《魏書肅宗本紀》:二年「二月癸亥,車駕幸國子學,講 《孝經》。三月庚午,帝幸國子學,祠孔子,以顏淵配。」按是年國

子學成

按《北史儒林傳序》:「正光三年,釋奠於國學,命祭酒崔 光講《孝經》,始置國子生三十六人。」按北史作三年今照本紀改正二年

廢帝普泰元年散騎常侍衛將軍羊深疏修國學并請天下郡國立考課之程

按《魏書廢帝本紀》,不載。 按《羊深傳》,「時膠序廢替,名 教陵遲,深乃上疏曰:『臣聞崇禮建學,列代之所修;尊 經重道,百王所不易。是以均塾洞啟,昭明之頌載揚; 膠序大闢,都穆之詠斯顯。伏惟大魏乘乾統物,欽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