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來,專尚浮侈,德義不修,故子孫速顛,享國不「永也。今 綰所請,實為正論。然自晉室之亂,南北分裂,人多僑 處,必欲復古,鄉舉里選,竊恐未盡。請兼廣學校,以明 訓誘。雖京師州縣,皆有小學,兵革之後,生徒流離,儒 臣師氏,祿廩無向。請增博士員,厚其廩,稍選通儒碩 生,間居其職。十道大郡置太學館,遣博士出外,兼領 郡官,以教生徒。保桑梓者,鄉」里舉焉;在流寓者,庠序 推焉。朝而行之,夕見其利。而大臣以為舉人循習,難 于速變,請自來歲始。帝以問翰林學士,對曰:「舉進士 久矣,廢之恐失其業。」乃詔明經進士與孝廉兼行。 按《冊府元龜》:廣德元年七月敕:弘文、崇文兩館生,皆 以資廕補充。所習經業,務須精熟,楷書字體皆得正 樣,通七者與出身,不通者罷之。

廣德二年,詔「太學在館習業者,度支給廚米。」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選舉志》,廣德二年詔曰: 「古者設太學,教冑子,雖年穀不登,兵革或動,而俎豆 之事不廢。頃年戎車屢駕,諸生輟講,宜追學生在館 習業,度支給廚米。」

按《玉海》。「廣德二年七月丙午。敕集賢學士精選太學 諸生。在館習業。」

大曆元年敕朝臣及諸道使臣子弟願入學者補國子生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蕭昕傳》,「昕為祭酒,建請 崇太學,以植教本。」

按《舊唐書禮儀志》:「自至德後,兵革未息,國學生不能 廩食,生徒盡散,堂墉頹壞,常借兵健居,止至永泰二 年。」是年十一月改元大曆 正月,國子祭酒蕭昕上言:「崇儒尚學, 以正風教,乃王化之本也。」其月二十九日,敕曰:「理道 同歸,師氏為上,化人成俗,必務于學。俊造之士,皆從 此徒,國之貴遊,罔不受業。修文行忠信之教,崇祗庸 孝友之德,盡其師道,乃謂成人。兼復揚于王庭,考以 政事,徵之以禮,任之以官,寘于周行,莫匪邦彥,樂得 賢也,其在茲乎?」朕志求理體,尤重儒術,先王大教,敢 不底行。頃以多難,急于經略,太學空設,諸生蓋寡。絃 誦之地,寂寥無聲;函丈之間,殆將不掃。上庠及此,甚 用憫焉。今㝢縣敉寧,文武兼備,將投戈而講藝,方釋 菜而行禮。四科咸進,六藝復興,神人以和,風化濅美, 日用此道,將無間然。其諸道節度觀察都防禦使等, 「朕之腹心,久鎮方面,眷其子弟,各奉義方,修德立身, 事資括羽。恐干戈之後,學校尚微,僻居遠方,無所諮 稟。山東寡學,質疑必就於馬融;關西盛名,尊儒乃稱 於楊震。負經來學,當集京師。并宰相朝官及神策六 軍軍將子弟欲習業者,自今已後,並令補國子生。」欲 其業重籯金,器成琢玉,日新厥德,代「不乏賢,其中身 雖有官,欲附學讀書者亦聽。其學官委中書門下即 簡擇行業堪為師範者充。學生員數多少,所集經業, 考試等第,并所供糧料,及學館破壞,要量事修理,各 委本司作條件聞奏,務須詳悉,稱朕意焉。」及二月朔, 上丁釋奠,蕭昕又奏:「諸宰相元載、杜鴻漸、李抱玉及 常參官、六軍軍將就」國子學聽講論,賜錢五百貫,令 京兆尹𥟖幹造食,集諸儒、道、僧,質問竟日。此禮久廢, 一朝能舉。八月,國子學成,祠堂、講堂、六館院及官吏 所居廳宇,用錢四萬貫,拆曲江亭子瓦木助之。四日 釋奠,宰相、常參官軍將盡會於講堂。京兆府置食講 論,軍容使魚朝恩說《易》,又於論堂畫《周易鏡圖》。其時, 軍容使魚朝恩知監事,廟庭乃具宮懸之樂於講堂 前,又有教坊樂府雜伎,竟日而罷。二十五日,詔朝恩 判國子監事。朝恩辭以中官不合知南衙曹務。元載 奏狀,又敕云:「朝恩既辭不止,但任知學生糧料。」是日, 宰相、軍將已下子弟三百餘人,皆衣紫衣,充學生房, 設食于廊下,貸錢一萬貫五分,收錢以供監官、學生 之費。俄又請青苗頭取一百文資課以供費。

大曆五年八月,歸崇敬請改正學校官名。不果行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歸崇敬傳》,「崇敬授國子 司業,兼集賢學士。皇太子欲臨國學行齒胄禮,崇敬 以學與官名不正,乃建議古天子學曰辟雍。以制言 之,壅水環繚如璧然;以誼言之,以禮樂明和天下云 爾。在禮為澤宮,故前世或曰璧池,或曰璧沼,亦言學 省。漢光武立明堂、辟雍、靈臺,號三雍宮。晉武帝臨辟 雍,行鄉飲酒禮,別立國子學,以殊士庶。永嘉南遷,唯 有國子學。隋大業中,更名國子監。今聲明之盛,辟雍 獨闕,請以國子監為辟雍省。祭酒、司業之名,非學官 所宜,業者栒簴大板,今學不教樂,於義無當。請以祭 酒為太師氏,位三品;司業為左師、右師,位四品。」近世 明經,不課其義,先取帖經,顓門廢業,傳受義絕。請以 《禮記》《左氏春秋》為大經,《周官》《儀禮》《毛詩》為中經,《尚書》 《周易》為小經,各置博士一員。《公羊》《穀梁春秋》共準一 中經,通置博士一員。博士兼通《孝經》《論語》,依章疏講 解。德行純潔、文詞雅正、形容莊重、可為師表者,委四 品以上,各舉所知,在外給傳,七十者安車蒲輪敦遣。 國子、太學、四門三館,各立《五經》博士,品秩生徒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