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一途,揚波取瀾,仕競苟得,居榮口實,幾於晉、宋清 談濁亂之俗,而未知所止也。先是,大理寺副李承芳 著論言:「近代來害天下之人心者,莫甚於學宮;壞天 下之士習者,莫甚於科舉;率天下為惡無紀極,莫甚 於學官。可一切廢去。惟敕天下守令,於郡邑之內,求 老師宿儒為一鄉之善士者,令師其一鄉;一國之善 士者,令師其一國,而學焉者,必六德、六行、六藝以立 其本,經書以擴其用,至於農田水利及錢穀兵甲律 令之類,皆一一究極之,而可效諸用。守令卑躬盡禮 其師,而勸誘成之。其道成德尊者,則舉而加之高位, 由邑而達之郡,由郡而達之省,達之天下,庶其可也。」 雖持議已激,而痛時弊至深。

范竹溪集

《語錄一則》

青衿入泮,升明倫之堂,《五倫》果能克盡;登先師之殿, 四配果能仰法十哲。兩廡諸賢一一攷其履歷,名宦 鄉達諸公各各識其生平,終日聚談,講求道義,朝夕 誦讀,照管身心,培根正,立腳牢,就是聖賢路上人。

朱健古今治平略

《三代學較》

學制之可見於書者,自五帝始。其名曰成均,說者曰 「以成性也。」然則有民斯可教,有教斯可學。自開闢則 既然矣。有虞氏始即學以藏粢,命之曰庠,則自其孝 養之心發之也,而大學為上庠,小學為下庠。夏后氏 以射造士,如《行葦》矍相之所言,命之曰序,則以檢其 行也,而大學為東序,小學為西序。鄉學則曰校。商人 以樂造士,如夔與《大司樂》所言,命之曰學,又曰「瞽宗」, 則以成其德也。而大學為右學,小學為左學,鄉學則 曰序,周人修而兼用之。內即近郊,並建四學,虞庠在 其北,夏序在其東,商校在其西。當代之學,居中南面, 而三學環之,命之曰「膠」,又曰辟雍,亦曰成均,曰澤宮。 於是虞學以養庶老,夏學以養國老,「商學以祭樂祖。 澤宮,則王擇侯國所貢士與之大射,及國有大事出 征受脤獻馘皆在焉,是為太學。」凡鄉皆立虞庠,凡州 皆立夏序,凡黨皆立商校,是為小學。其在侯國,皆立 當代之學而損其制。環水如半璧,曰「泮宮。」此立學之 制也。故學始於五帝,明於夏,備於商,而莫詳於周。自 其國學言之,《王世子》、王子、群后之世子,卿大夫元士 之適子,凡國之俊秀皆與焉。師氏教以三德,曰「至德 以為道本,曰敏德以為行本,曰孝德以知逆惡。」「教以 三行,曰孝行以親父母,曰友行以尊賢良,曰順行以 事師長。」保氏養以道,而教之六藝,曰五禮,曰「六樂,曰 五射,曰五馭,曰六書,曰九數;教之六儀,曰祭祀之容, 曰賓客之容,曰朝廷之容,曰喪紀之容,曰軍旅之容, 曰車馬之容。」大司樂「掌成均之法,而合國之子弟有 道有德者使教焉。」凡教世子及學士必以時,春夏學 干戈,秋冬學羽籥。其蒞教也,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 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小樂學干,大胥贊之,籥師學 戈,籥師丞贊之,胥鼓南。春誦夏弦,大師詔之;瞽宗秋 學禮,執禮者詔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其為教也,皮 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 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 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 也。時教既有正業矣,退息又必有居學,而操縵以安 弦,博依以安詩,雜服以安禮,所謂不興其藝,不能樂 學。故君子之於學也,藏修息游,無不在焉耳。至其比 年入學也,中年則考較一年視離經辨志焉;三年視 敬業,樂群焉;五年視博習,親師焉;七年視論學取友 焉,謂之小成。至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返,則謂之 大成。此造士之大倫也。自其鄉學言之,則二十五家 為閭,閭有「塾;五百家為黨,黨有庠;萬二千五百家為 州,州有序。各萃其子弟而教焉,俾仕焉,歸老而有道 德者為之師。人生八歲入小學,知室家長幼灑掃應 對之節,見小節焉,踐小義焉;二十而冠入大學,學先 聖之禮樂,知朝廷君臣上下之等,修六德、六行、六藝 之凡,見大節焉,踐大義焉。」當是時,教始於比、閭,「設於 州鄉,本於家塾、黨庠、州序,以達於王國。」蓋無人而不 學,無地而不設之學以教也。至其不率教者,亦不遽 棄也。故天下自智、仁、聖、義、中、和之士,以至一技一曲 之才,無所不養。其朝夕所聞見,無非所以治天下國 家之道。其服習必於仁義,而所學必盡其才。一日取 以備公卿大夫百執事之選,則其才行皆已素定,而 士之被選者,其施設亦皆素所見聞,有不待閱習而 後能者。是以高可以至於命,其下亦不失為人用。流 及既衰,尚可以鼓舞群眾,使有以異於後世之人。堯、 舜三代,從容無為,同四海於一堂之上,而流風餘俗, 詠嘆之不息,凡以此也。

《兩漢學較》

漢興,尚干戈以平定四海,未遑庠序之事。孝文初,使 掌故晁錯從伏生受《尚書》,已令儒生集撰《王制經》,置 一博士,浸向於文學。而帝本好刑名黃老家言,終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