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8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夫,別義利之輕重,躬學躬習,躬悅躬樂,試則敷其所 得于文,仕則達其所文于政耳。顧廣求帖括,日工雕 繪,袒裼而玩《齊明》之句,離親而誦遠游之章。書自書, 人自人,曾不思國家何賴于我,而窮年作養。且薪槱 之錄也,是入大學之日,即亂大學之日也。及其致身 科名,邑里交慶。而或乃謂棟楹宜拓,食奉宜華,址併 鄉鄰,利吞都市。猙獰僕從,囁嚅公庭。賀者在閭,詛者 盈衢。渠方誇詡,謂兀兀積學,竟抵於成。夫學之成也, 謂道「明德立」,豈以溫飽豪侈謂之成乎?是學成之日, 即學敗之日也。昔人學古將以入官,學如敝帚,仕將 焉藉乎?自非抱明穎之資,保渾樸之稟,操刀而輒善 割,居今而思企古,用能巍樹匡時之勛,光映名臣之 錄。稍不檢飭,風靡波蕩,蓋亦不鮮矣。每見初通仕籍, 問土地之肥瘠,訪彌縫之世套,罕有感主「恩之難報、 懼民隱之難瘳者。而又吏胥逢以故習,家人憎其獨 潔」,則謂汶汶之榮享也,桓桓之逞臆也,容容之固位 也,炫炫之博稱也,閃閃之趨時也。詎以四境為家,而 不廣其百年難保之家;以萬姓為子,而不私其滿籯 不守之子。醜莫醜于厚獲,悔莫悔于負時,其乖謬遠 矣。有良牧焉,聽斷明訟,讞息催科,善逋負,充酬應,周 遠邇悅賢聲勃起,而于家給人足,禮備樂和,仁漸義 摩,遜之為未遑闕焉。若異任豈簿書期會,遽為盡職, 是似近而猶遠也。其或扼于下僚,沉于冷署,長日咄 咄,罔可事事。第抱關亦有常業,乘田要在茁長,果可 僅擁虛器,鎖局養時,則居卑而闇其體也。卑者以一 身為廉,而「尊者以眾廉為廉;卑者以一署為理,而尊 者以眾理為理。若不問其職巨職細、職綱職紀、職近 職遠,自廉自理而已,則居尊而闇其體也。」諸如此類, 治胡以興?豈皇祖之初意哉?蓋建學者制也,而意不 在春華之飾;任官者制也,而意不在虛文之蒙。然採 《春華》者,掇科而責秋實於素日,必不得之數也。「拔虛 文以登雋,而試實政於他年,亦必不得之數也。我皇 祖立法創制,殫竭睿思,豈其慮不及此?」嗟乎,皇祖籌 之審矣。誠知制科掄文,非可專恃,而薦舉辟召,章章 可鏡也。龍興草昧之初,宏張羅網,豹隱蒿萊之彥,俱 荷元黃。則有孝弟力田、賢良方正、聰明正直、才識兼 人諸科,其所重者,薦而徵之,不「欲其試而媒之也。」旁 求之使四出,勸駕之章日至,禮賢之館,濟濟髦儒,金 馬之門,彬彬耆碩。繼雖制科頒式,而乍行乍輟,雖三 途並進而薦舉居先。由癸丑以及癸酉,猶綸音之屢 播焉。大抵鄭重端良之英,菲薄辭章之士。故大儒接 踵,名世比肩,淳龐熙皞之治,盛於洪武之間。迨後科 舉漸重,既明示以右文科獨重甲更右文之大過,薦 舉乃止。眾乃不尚德而深計之,臣不忘建白,或曠時 一舉,則海內以為美談,士林以為芳韻。四方無論試 論,江右遠歲無論試論,近年則薦徵之典,吳臨川而 後,猶及于新城之鄧,安福之劉,南昌之章。四君子者, 學足明先王之道,才可裕應世之猷,或謂深為粹品, 或調高多偉行,雖雌黃之口,善善不長,不免厚責副 于盛名,窮索瘢于洗垢。獨計其志存于道乎?亦庶幾 得學之所在,而不僅以躐等為學矣。向使顯用其身, 展抒其抱,隨其根器,不必于建樹之皆同,宜將有所 自效,裨補于天下,非聊且于充位,徒以逐世而已矣。 但世方「竽」之好,誰復「瑟」之問。故令其鴻冥之遠,飄然 鷺序之外耳。儻申明典制,俾內外當事之人,博詢推 薦,或馳使徵聘,或有司敦遣,與制科之士,相兼並任, 有數善焉。上之所好,靡不象指。上好以文,乃極風雲 之變態;上好以行,能無澡滌之深功。響應必捷,善良 必眾。其善一鞶帆之工,原不益成敗之數。故朝登仕 版,暮可弁髦。業以行收,烏容捐棄?棄則立露其短,其 善二。與其《糊名易書》,以下求上,孰若懷瑾握瑜,以上 求下。既無枉己之風,可致正人之效,其善三。先資在 藻麗,則拾人之瀋燦于筆楮間足矣;《月旦在真》,修而 可竊人之行,為己之行乎?縱令其行然而心不然,猶 愈於無其行者,其善四。父母無不愛子者,操觚足以 梯榮,故驅之攻苦,以冀通顯。修身可以儋爵,誰肯不 教之孝義於家,甘令惰窳,尤足基化也,其善五。咿唔 舉業者,方組其言;道德褆躬者,則繕其性,一實一浮, 如蓬如麻,孰無本心,不趨於實,其善六。文士逢時,多 恣睢之狀;端人在列,必矩矱之遵。準則植焉,清議明 焉,黜陟行焉,可以丕變,其善七。其藝校之「司衡,其政 計之銓吏,不相蒙也。雖有不肖,主者借口薦其行,而 行不副何說之辭,嚴行連坐之條,誰敢不慎其舉,其 善八。士非科目不進,而樸茂不華者,終成淪落。薦舉 既行,杞梓皮革之良,廣搜並畜,野無遺賢,其善九。行 之既久,人有君子之行,戶有可封之俗,可以一復成 周三物之舊,其善十。」此非肇為之說也,《祖制》所垂也, 祖意所重也。百年之錮習一新,四海之人心俱挽。居 學校,則明經修行,何但文為;服官僚,則濟世安民,原 有實詣。一舉而三舉,一媺而三媺者也。不然,望士學 之正,日考校焉,祗精其技耳;求吏治之興,日督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