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8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以自媚,以負我國家知遇之恩,而得罪于聖門《中庸》

之教也哉!且因之立心,自幼及長,未嘗一日敢為崖 岸卓絕甚高難繼之行。平昔交友,苟「有一日之雅者, 皆知因之此心也。但或者得之傳聞,不求其實,止于 蹤跡之近似者觀之,是以有高人隱士之目。惟閣下 亦知因之未嘗以此自居也,請得一一言之。」向者先 諸皇以贊善之命來召,即與使者俱行,再奉旨令教 學,亦即時應命。後以老母中風,請還家省視,不幸彌 留,後遭憂制,遂不復「出,初豈有意于不仕耶?」今聖天 子選用賢良,一新時政,雖前日隱晦之人,亦得出而 仕矣。況因平昔非隱晦者耶?況加以不次之寵,處之 以優崇之地耶?是以形留意往,命與心違,病臥空齋, 惶恐待罪。因素有羸疾,自去年喪子,憂患之餘,繼以 痁瘧,歷夏及秋。後雖天復,然精神氣血已非舊矣。不 意今歲五月二十八日,瘧疾復作,至七月初二日,蒸 發舊積,腹痛如刺,下血不已。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 歎「傍無期功之親,家無紀綱之僕,恐一旦身先朝露, 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容城先人墓側,修營一舍,儻病 不退,當居處其中以待盡。遣人之際,未免感傷,由是 病勢益增,飲食極減。至二十日夜,使者持「恩命至」,因 初聞之,惶怖無地,不知所措。徐而思之,竊謂供職雖 未能扶病而行,而恩命則不敢不扶病而拜。因又慮 若稍涉遲疑,則不惟臣子之心有所不安,而蹤跡高 峻,已不近于人情矣。是以即日拜受留使者候病勢 稍退,與之俱行。遷延至今,服療百至,略無一效。乃請 使者先行,仍令學生李道恆納上《鋪馬聖旨》,「待病退 自備氣力以行,望閣下俯加矜憫,曲為保全。」因實疏 遠微賤之臣,與帷幄諸公不同,其進與退,苦非難處 之事,惟閣下始終成就之。

《建言五事》節文
許約

五曰《舉遺逸》。天生一世之才,足以供一世之用,顧其 用之者何如爾。科舉之法,實始于隋、唐,後世因之,而 科舉益盛。然科舉與辟舉之法並行,故唐之人才為 盛,然房、杜、裴、郭諸公未必盡出于科目也。宋起孫明 復干泰山而處之胄監,拔蘇洵于眉山而進之容臺, 擢程頤于西洛而置之講筵,所以尊尚有德,自足以 「聳動天下,而人才之盛,職此之由。今罷薦舉,獨行科 舉之法,命有司以防奸欺,設邏卒以檢懷挾。功名之 士,不拘小節,固不以為嫌,彼恬退高蹈之士必不屑 就。」大抵科目固足以得士,亦豈能盡得天下之賢,中 人以下之資,可以利誘。若學際天人、道全體用者,安 肯決榮辱于三場,競是非于寸晷哉?當于科目之外 別立薦舉之法。若學行兼備,肥遯林泉,不求聞達,不 屑科目者,聽所在保舉,待以不次。夫如是不徒有以 獎拔恬退,而野無遺賢之美,溢于唐虞矣。

《舉遺逸小序》
經世大典

國家取人之途多矣,其有為有能之士,或不肯自售, 朝廷以禮徵聘而起之,高爵厚祿以待之。是以貪夫 廉,薄夫敦,鄙夫寬,懦夫有立志者用此道也。以遺逸 舉者,百餘年間尚多有之,而簡牘殊不備書,有徵者 以啟其端。

《徵袁友仁詔》
明·太祖

詔曰:「聖帝親賢,四海仰咸熙之烈;明王龥俊,萬年頌 至治之休。朕荷天地及祖宗之靈,中天建極,撫治萬 方,思得賢才,以弘化理,蒐羅天下,擢用不遺。處士袁 友仁,遂養裕于身心,風聲裕于家國,躬逢明盛,宜顯 勳猷。茲特下詔,徵求赴京任用,共致太平之盛,幸追 上古之隆。所在有司,勉為勸駕。服茲詔命,馳驛趨朝。」

《徵舊徵士袁友信詔》
成祖

詔曰:「海內重熙,每賴群工夾輔;乾坤再闢,尚資多士 匡扶。朕荷天地寵靈,臣民推戴,克平內難,嗣服丕基。 政既維新,人思求舊。徵士袁友信既荷先朝恩命,未 究弘猷,宜攄夙昔忠忱,大張偉績。茲特詔爾所在布、 按三司,敦禮再徵,回京任用。於戲!求賢若渴,朕每援 立無方,藏器待時,爾宜效忠不怠。」

《薦舉策》
曹于忭

夫創業之主,閱歷久而至理瑩,操慮深而廣智出,其 意不可湮也,其制不可闕也。然或存其制,失其意。制 存若外塗,意去若中蠹,天下乃病其制而其意晦。又 或「制有所偏存,有所偏廢,存者遜于眾志而未必可 獨因,廢者逆于眾志而未必可獨革,天下乃不識其 制而意更晦。願治者思其初意,還其初制,轉衰而盛」 之善物也。繄我皇朝,制度宏備,學宮屋比,衿韋之士, 不可勝計。若曰:「三代之學,以明倫也;君子之學,以致 道也。」初意如是;官聯棋布,簪笏之臣,亦不可勝計。若 曰:「君之立官,以為民也;君子之仕,以行義也。」初意如 是。第今之從學從政者可惑焉。總角之子,甫入鄉塾, 授以《孝經》,似當講唯諾疾徐之節矣。然其家謂此子 業儒,門戶攸資,其父負戴于路,子可不問?其師誘之 勤習,動稱華膴蒙泉,不亦濁乎?是入小學之日,即亂 小學之日也。既進膠庠,對越尼父,所宜辨明新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