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以旌退素。可散騎侍郎』。」後又徵詣京邑,為築室於 鍾山西巖下,謂之「招隱館。」
《南齊書明僧紹傳》:「僧紹字承烈,平原鬲人也。祖玩,州 治中。父略,給事中。僧紹,宋元嘉中再舉秀才,明經,有 儒術。永光中,鎮北府辟功曹,並不就。隱長廣郡嶗山, 聚徒立學。淮北沒虜,乃南渡江。明帝泰始六年,徵通 直郎,不就。昇明中,太祖為太傅,教辟僧紹及顧歡、臧 榮緒以旍幣之禮,徵為記室參軍,不至。僧紹弟慶符」 為青州。僧紹乏糧食,隨慶符之鬱洲,住弇榆山棲雲 精舍,欣玩水石,竟不一入州城。建元元年冬,詔曰:「朕 側席思士,載懷塵外。齊郡明僧紹,標志高栖,耽情墳 索,幽貞之操,宜加賁飾。」徵為正員外郎,稱疾不就。其 後與崔思祖書曰:「明居士標意可重,吾前旨竟未達 邪?小涼欲有講事,卿可至彼,具述吾意,令與慶符俱 歸。」又曰:「不食周粟,而食周薇,古猶發議,在今寧得息 談邪?」聊以為笑。慶符罷任,僧紹隨歸住江乘攝山。太 祖謂慶符曰:「卿兄高尚其事,亦堯之外臣,朕雖不相 接。」有時通夢遺僧紹竹根如意筍籜冠。僧紹聞沙門 釋僧遠風德,往候定林寺。太祖欲出寺見之,僧遠問 僧紹曰:「天子若來,居士若為相對。」僧紹曰:「山藪之人, 政當鑿坯以遁。若辭不獲命,便當依戴公故事耳。」永 明元年,世祖敕召,僧紹稱疾不肯見。詔徵國子博士, 不就,卒。
《顧歡傳》:「歡篤志好學,太祖輔政,悅歡風教,徵為揚州 主簿,遣中使迎歡,及踐阼乃至。歡稱山谷臣顧歡上 表曰:臣聞舉網提綱,振裘持領,綱領既理,毛目自張。 然則道德綱也,物勢目也。上理其綱則萬幾時序;下 張其目則庶官不曠。是以湯武得勢,師道則祚延;秦 項忽道,任勢則身戮。夫天門開闔,自古有之。四氣相」 新,絺裘代進。今火澤易位,三靈改憲,天樹明德,對時 育物,搜揚仄陋,野無伏言。是以窮谷愚夫,敢露偏管, 謹刪撰老氏,獻《治綱》一卷。伏願稽古百王,斟酌時用, 不以芻蕘棄言,不以人微廢道,則率土之賜也,微臣 之幸也。幸賜一疏,則上下交泰,雖不求民而民悅,不 祈天而天應,應天悅民,則皇基固矣。「臣志盡幽深,無 與榮勢,自足雲霞,不須祿養。陛下既遠見尋求,敢不 盡言。言既盡矣,請從此退。」永明元年,詔徵歡為太學 博士,同郡顧黯為散騎郎。黯字長儒,有隱操,與歡俱 不就徵。
《何求傳》:求弟點,宋世徵為太子洗馬,不就,隱居東離 門卞望之墓側。永明元年,徵中書郎。豫章王命駕造 門,點從後門逃去。竟陵王子良聞之曰:「豫章王尚不 屈,非吾所議。」點弟引懷隱遁之志。建武四年,隱會稽 山。永元二年,徵散騎常侍,太常卿。
《庾易傳》:易志性恬隱,不交外物。永明三年,詔徵太子 舍人,不就。建武二年,復徵為司徒主簿,不就。
《宗測傳》:「測少靜退,不樂人間。永明三年,詔徵太子舍 人,不就,遂往廬山,絕賓友,惟與同志庾易、劉虯宗人 尚之等往來講說。建武二年,徵為司徒主簿,不就。尚 之亦好山澤,永明中,與劉虯同徵為通直郎,和帝中 興初,又徵為諮議,並不就。」
《杜京產傳》:京產少恬靜,閉意榮宦,頗涉文義。建武初, 徵員外散騎侍郎。京產曰:「莊生持釣,豈為白璧所回。」 辭疾不就。
《沈驎士傳》:「驎士少好學,家貧,織簾讀書,口手不息。隱 居餘干吳差山。昇明末,太守王奐上表薦之,詔徵為 奉朝請,不就。永明六年,吏部郎中沈淵,中書郎沈約 又表薦驎士義行曰:『吳興沈驎士,英風夙挺,峻節早 樹,貞粹稟於天然,綜博生乎篤習。家世孤貧,藜藿不 給,懷書而耕,白首無倦,挾琴採薪,行歌不輟。長兄早 卒,孤姪數四,攝尪鞠稚,吞苦推甘,年踰七十,業行無 改。元嘉以來,聘召仍疊,玉質踰潔,霜操日嚴。若使聞 政王庭,服道槐掖,必能孚朝規於邊鄙,播聖澤於荒 垂』。」詔又徵為太學博士,建武二年徵著作郎,永元二 年徵太子舍人,並不就。
《南史劉虯傳》:「虯少而抗節好學。永明三年,刺史廬陵 王子卿表虯及同郡宗測、宗尚之、庾易、劉昭五人,請 加蒲車束帛之命。詔徵通直郎,不就。竟陵王致書通 意,虯答曰:『虯四節臥疾病,三時營灌植,暢餘陰于山 澤,託暮情于魚鳥,寧非虞唐重恩周邵宏施?虯精信 釋氏,衣粗布,禮佛長齋,注《法華經》,自講佛義。以江陵』」 西沙洲去人遠,乃徙居之。建武二年,詔徵國子博士, 不就。
《事文類聚》:梁陶弘景屢聘不出,唯畫兩牛,一牛散放 水草之間,一牛著金籠頭,有人執鞭以杖驅之。帝笑 曰:「此人欲效曳尾之龜,豈可致之。」
《陳書馬樞傳》:「樞隱於茅山,有終焉之志。天嘉元年,文 帝徵為度支尚書,辭不應命。」
《北齊書盧叔武傳》:「叔武少機悟,豪率輕俠,好奇策,慕 諸葛亮之為人。為賀拔勝荊州開府長史,勝不用其 計,棄城奔梁。叔武歸本縣,築室臨陂,優游自適。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