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0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烝庶,承多虞之運,當鼎盛之年,此誠制欲於未兆之 時也。伏惟陛下欲惜其時,重慎於事,既往者且追救 於弊後,將來者宜蚤防於事先。夫然則保邦常「在於 未危,恭己常居於無過」,《三》《五》之道,夫豈遠哉!臣生也 幸,得為唐人,當陛下臨御之時,睹陛下升平之始,斯 則臣朝聞而夕死足矣,而況充才識之貢,承體用之 問乎?今所以極千慮,昧萬死,當盛時獻過言者,此誠 微臣喜朝聞、甘夕死之志也。不然,何輕肆狂瞽,不避 斧鑕,若此容易焉?伏惟少垂意「而覽之,則臣生死幸 甚。」策入第四等,授盩厔縣尉、集賢校理。

文宗太和二年引諸儒對策於廷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劉蕡傳》:「蕡擢進士第,太 和二年,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帝引諸儒百餘人 於廷,策曰:『朕聞古先哲王之治也,元默無為,端拱司 契陶,甿心以居簡,凝日用於不宰,厚下以立本,推誠 而建中,由是天人通,陰陽和,俗躋仁壽,物無疵癘。噫, 盛德之所臻,敻乎其不可及已。三代令王,質文迭救, 百氏滋熾,風流寖微,自漢以降,足言蓋寡。朕顧惟昧 道,祗荷丕構,奉若謨訓,不敢怠荒,任賢惕勵,宵衣旰 食,詎追三五之遐軌,庶紹祖宗之鴻緒。而心有未達, 行有未孚,由中及外,闕政斯廣。是以人不率化,氣或 堙阨,災旱竟歲,播植愆時。國廩罕蓄,乏九年之儲;吏 道多端,微三載之績。京師,諸夏之本也』」,將以觀治而 豪猾踰檢;太學,明教之源也,期於變風而生徒惰業。 列郡在乎頒條,而干禁或未絕;百工在乎按度,而淫 巧或未息。俗恬風靡,積訛成蠹。其擇官濟治也,聽人 以言則枝葉難辨,御下以法則恥格不形;其阜財發 號也,生之寡而食之眾,煩於令而鮮於治,思所以究 此繆盭,致之治平。茲心「浩然,若涉淵水。」故前詔有司, 博延群彥,佇啟宿懵,冀臻時雍。子大夫皆識達古今, 志在康濟,造廷待問,副朕虛懷。必當箴治之闕,辨政 之疵,明綱條之致紊,稽富庶之所急。何施革於前弊? 何澤惠於下土?何修而治古可近?何道而和氣克充? 推之本源,著於條對。至若夷吾輕重之權,孰輔於治? 嚴尤底「定之策,孰葉於時?元凱之考課何先,叔子之 克平何務,惟此龜鑑,擇乎《中庸》,斯在洽聞,朕將親覽。」 蕡對曰:「臣誠不佞,有正國致君之術,無位而不得行; 有犯顏敢諫之心,無路而不得達。懷憤鬱抑,思有時 而發。常欲與庶人議於道,商賈謗於市,得通上聽,一 悟主心,雖被妖言之罪,無所悔。況逢陛下詢」求過闕, 咨訪嘉謀,制詔中外,舉直言極諫。臣辱斯舉,專承大 問,敢不悉意以言?至於上所忌,時所禁,權幸所諱惡, 有司所與奪,臣愚不識。伏惟陛下少加優容,不使聖 時有讜言受戮者,天下之幸也。謹昧死以對。伏以《聖 策》有「思古先之治,念元默之化」,將欲通天地以濟俗, 和陰陽以煦物,見陛下慮道之深也。臣以為哲王之 治,其則不遠,惟致之之道何如耳。伏以《聖策》有祗荷 丕構而不敢荒寧,奉若謨訓而罔有怠忽,見陛下憂 勞之至也。若夫任賢惕勵,宵衣旰食,宜絀左右之纖 佞,進股肱之大臣。若夫追蹤三五,紹復祖宗,宜鍳前 古之興亡,明當代之成敗。心有未達,以下情蔽而不 得上通;行有未孚以上澤壅而不得下浹。欲人之化, 在修己以先之;欲氣之和,在遂性以導之。捄災旱在 致精神,廣播殖在視食力。國廩罕蓄,本乎冗食尚繁; 吏道多端,本乎選用失當。豪猾踰檢,由中外之法殊; 生徒惰業,由學校之官廢。列郡干禁,由授任非人;百 工淫巧,由制度不立。伏以《聖策》有「擇官濟治」之心,「阜 財發號之歎,見陛下教化之本也。且進人以行,則枝 葉安有難辨乎?防下以禮,則恥格安有不形乎?念生 寡而食眾,可罷斥惰游;念令煩而治鮮,要察其行否, 博延群彥。願陛下必納其言,造廷待問,則小臣安敢 愛死?」伏以聖策有求賢箴闕之言,審政辨疵之令,見 陛下咨訪之勤也。遂小臣斥姦豪之志,則弊革於前; 守陛下念康濟之心,則惠敷於下。邪正之道分,而治 古可近;禮樂之方著,而和氣克充。至若夷吾之法,非 皇王之權;嚴尤所陳,無最上之策;元凱之所先,不若 唐堯考績;叔子之所務,不若虞舜舞干。且非大德之 《中庸》,上聖之龜鑑,又何足為陛下道之哉!或有以繫 安危之機,兆存亡之變者,臣請披肝膽為陛下別白 而重言之。臣前所謂「哲王之治,其則不遠」者,在陛下 慎思之,力行之,始終不懈而已。謹按《春秋》,「元者,氣之 始也;春者,歲之元也。」《春秋》以元加於歲,以春加於王, 明王者當奉若天道,以謹其始也。又舉時以終歲,舉 月以終時,《春秋》雖無事,必書首月以存時,明王者當 承天之道以謹其終也。王者動作終始必法於天者, 以其運行不息也。陛下能謹其始,又能謹其終,懋而 修之,勤而行之,則執契而居簡,無為而不宰,廣立本 之大業,崇建中之盛德,安有三代循環之弊,百偽滋 熾之漸乎?臣故曰:「唯致之之道何如耳。」臣前所謂「若 夫任賢惕勵,宵衣旰食,宜絀左右之纖」佞,進股肱之 大臣,實以陛下憂勞之至也。臣聞不宜憂而憂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