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0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今河南牛疫,十不一在,詔雖相市,甚於抑奪。併市則 價難準,簡擇則吏求賄,是牛再疫,農重傷也。高原耕 地,奪為牧所,兩州無復丁田,牛羊踐暴,舉境何賴?荊、 益奴婢,多國家戶口,姦豪掠買,一入於官,永無免期。 南北異宜,勢必生疾,此有損無益也。抑聞之,君所恃 在民,民所恃在食,食所資在耕,耕所資在牛,牛廢則 耕廢,耕廢則食去,食去則民亡,民亡則何恃為君?羊 非軍國切要,假令蕃滋,不可射利』。」后乃止。神龍初,詔 白司馬坂復營佛祠。廷珪方奉詔抵河北,道出其所, 見營築勞亟,懷不能已,上書切爭,且言:「自中興之初, 下詔書弛,不急斥少監楊務廉以示中外。今土木復 興,不稱前詔,掘壤伐木,濅害生氣,願罷之以紓窮乏。」 帝不省。尋為中書舍人。

《李揆傳》:「揆性警敏,善文章。開元末,擢進士第,補陳留 尉。獻書闕下,試中書,遷右拾遺。」

《邢文偉傳》:「文偉以博學聞,咸亨中歷太子典膳丞。時 孝敬罕見宮臣,文偉即減膳上書曰:古者太子既冠, 則有司過之史,虧膳之宰。史不書過死之宰,不徹膳 死之。皇帝簡料英俊,自庶子至司議舍人,學士侍讀, 使佐殿下,成就聖德。比者不甚,廷議,謁對稀簡,三朝 之後,與內人獨居,何由發揮天資,使濬哲文明哉?今 史既闕官,宰得奉職,謹守《禮經》以聞。」太子答曰:「幼嗜 《墳》《典》,欲研精極意,而未閑將衛,耽誦致勞。比苦風虛, 奉陛下恩旨,不許彊勉。加以趨侍朝夕,無自專之道, 屢闕坐朝,乖廢學緒。觀尋求請,良符宿志。自非義均 弼諧,渠能進此藥石。」文偉由是益知名。後右史缺,高 宗謂侍臣曰:「文偉切諫吾兒,此直臣也。」遂授之。 《和逢堯傳》:逢堯,岐州岐山人。武后時,負鼎詣闕下,上 書,自言願助天子和飪百度。有司讓曰:昔桀不道,伊 尹負鼎於湯。今天子聖明,百司以和,尚何所調?逢堯 不能答,流莊州。十餘年乃舉進士高第。

《傳信記》:天寶初,上遊華清宮,有劉朝霞者,獻《賀幸溫 泉》。詞調乾儻,雜以俳諧,文多不載。今略其詞曰:「若夫 天寶二年十月後兮臘月前,辦有司之供具,命駕幸 於溫泉。天門乾開,露神仙之輻輳。鑾輿劃出,驅甲仗 以駢闐。青一隊兮黃一隊,熊踏胸兮豹拏背。朱一團 兮繡一團,玉鏤鈳兮金鏤鞍。」述德云:「直攖得盤古髓, 掐得女媧瓤。遮莫你古時千帝,豈如我今日三郎。」其 《自敘》云:「別有窮奇蹭蹬,失路猖狂。骨憧雖短,伎藝能 長。夢裏幾回富貴,覺來依舊悽惶。今日是千年一遇, 叩頭莫《五角六》張。」帝覽而奇之,將加上,命朝霞改去 「賀五角六張」字,奏云:「臣草此賦,時有神助。自謂文不 加點,筆不停綴,不願從天而改。」上顧曰:「真窮薄人也。」 授以《春官,衛》上左焉。

《唐書杜亞傳》:「亞字次公,肅宗在靈武,上書論當世事, 擢校書郎。」

《羅珦傳》:「珦寶應初詣闕上書,授太常寺太祝。」 《舒元輿傳》:「元輿遷刑部員外郎。元輿自負才有過人 者,銳進取。大和五年,獻文闕下,不得報,上書自言馬 周、張嘉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為名臣。今臣備位於 朝,自陳文章,凡五昧,朔不一報,竊自謂才不後周嘉 貞,而無因入,又不露所縕,是終無振發時也。漢主父 偃、徐樂、嚴安以布衣上書,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萬 言,其文鍛鍊精粹,出入今古,數千百年,披剔剖抉,有 可以輔教化者,未始遺拔犀之角,擢象之齒,豈主父 等可比哉?盛時難逢,竊自愛惜。文宗得書,高其自激, 卬出示宰相李宗閔,以浮躁誕肆不可用。改著作郎。」 《溫廷筠傳》:廷筠少敏悟,工為辭章,數舉進士不中第。 思神速,多為人作文。大中末,試有司,廉視尤謹。廷筠 不樂,上書千餘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執政鄙其為, 授方山尉。

《宋史高錫傳》:「錫兄子冕,字子莊,周顯德中,詣闕上書 稱旨,擢為諫議大夫。」

《魏羽傳》:「羽少能屬文,上書,李煜署弘文館校書郎。」 《張澹傳》:「澹少而好學,有才藻。周恭帝初,拜右司員外 郎,知制誥。建隆二年,加祠部郎中。會祕書郎張去華 上書自薦有文藝,願與澹及祠部員外郎知制誥盧 多遜、殿中侍御史師頌並試,覈定優劣。太祖令並試 於講武殿,澹所對不應策問,責授左司員外郎。」 《慎知禮傳》:「知禮父溫其,有詞學,仕錢俶,終元帥府判 官。知禮幼好學,年十八,獻書於俶,署校書郎。」

《周渭傳》:「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建隆初至京師,為薛 居正所禮,上書言時務。召試,賜進士出身,解褐白馬 主簿。」

《楊礪傳》:礪解褐鳳州團練推官,歲餘,以母疾棄官。開 寶九年,詣闕獻書,詔試學士院,授隴州防禦推官。 《李沆傳》:沆少好學,器度弘遠,為右贊善大夫,轉著作 郎。相府召試約束邊將詔書,既奏御,太宗甚悅,命直 史館。雍熙三年,右拾遺王化基上書自薦,太宗謂宰 相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即命中書并化基召試,並 除右補闕、知制誥,沆位最下,特升於上,各賜錢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