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3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始,由內及外。今陛下昭至德,開大明,配天地,本人倫, 勸學興禮,崇化厲賢,以風四方,太平之原也。古者政 教未洽,不備其禮,請因舊官而興焉』』。」為博士官,置弟 子五十人,復其身。太常擇民年十八以上,儀狀端正 者,補博士弟子。郡國縣官有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 順鄉里,出入不悖所聞,令相長丞上屬所二千石。二 千石謹察可者,常與計偕,詣太常,得受業如弟子。一 歲皆輒課,能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缺;其高第可 以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異等,輒以名聞。其不 事學,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藝,輒罷之,而請諸能稱者。」 制曰:「可。」

昭帝   年增博士弟子員滿百人

按《漢書昭帝本紀》不載。 按《儒林傳》:「昭帝時舉賢良 文學,增博士弟子員,滿百人。」

宣帝   年倍增博士弟子員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 按《儒林傳》:「昭帝時。增博士 弟子員,滿百人。宣帝末倍增之。」

元帝初元五年四月詔令博士弟子毋置員以廣學者

按《漢書元帝本紀》云云。 按《儒林傳》「元帝好儒。能通 一經者皆復。數年。以用度不足,更為設員千人。郡國 置五經百石卒史。」

永光三年冬復博士弟子員

按:《漢書元帝本紀》云云。

成帝   年增弟子員三千人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儒林傳》,「成帝末,或言孔 子布衣,養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學弟子少,於是增弟 子員三千人,歲餘復如故。」

平帝元始四年增元士子得受業如弟子勿以為員按漢書平帝本紀不載 按儒林傳平帝時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業如弟子勿以為員歲課甲科

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 人補文學掌故云。 按《王莽傳》:「四年,莽奏起明堂、辟 廱、靈臺,為學者築舍萬區,作市常滿倉,制度甚盛。立 樂經益博士員經各五人。」

後漢

章帝元和二年五月賜博士員弟子見在太學者布人三匹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云云。

和帝永元十二年三月壬子賜博士員弟子在太學者布人三匹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云云。

永元十四年,更定「試博士弟子法。」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不載。 按《徐防傳》,永元十四年, 拜司空。防上疏曰:「漢立明經,博徵儒術,開置太學。孔 聖既遠,微旨將絕,故立博士十有四家,設甲乙之科, 以勉勸學者,所以示人好惡,改敝就善者也。伏見太 學試博士弟子,皆以意說,不修家法,私相容隱,開生 姦路。每有策試,輒興諍訟,論議紛錯,互相是非。孔子 稱『述而不作』」,又曰「吾猶及史之闕文」,疾史有所不知 而不肯闕也。今不依章句,妄生穿鑿,以遵師為非義, 意說為得理,輕侮道術,濅以成俗,誠非詔書實選本 意。改薄從忠,三代常道,專精務本,儒學所先。臣以為 博士及甲乙策試,宜從其家章句,開五十難以試之, 解釋多者為上第,引文明者為高說。若「不依先師,義 有相伐,皆正以為非。《五經》各取上第六人,《論語》不宜 射策。雖所失或久,差可矯革。」詔書下公卿,皆從防言。

按《注東觀記》「防上疏曰:試《論語》本文,章句但通度。」

「勿以射策。」冀令學者務本,有所一心,專精師門,思核 經意,事得其實,道得其真,於此弘廣經術,尊重聖業, 有益於化。雖從來久,大經衰微,學問濅淺,誠宜反本, 改矯其失。

順帝陽嘉元年增太學弟子員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陽嘉元年秋七月丙辰,以太學 新成,試明經下第者補弟子,增甲乙科員各十人。」

質帝本初元年令郡國舉明經朝官遣子受業太學定歲滿課試錄用格

按《後漢書質帝本紀》:「本初元年夏四月庚辰,令郡國 舉明經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詣太學。自大將軍至 六百石,皆遣子受業。歲滿課試,以高第五人補郎中, 次五人太子舍人,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屬、三署郎、 四姓小侯先能通經者,各令隨家法。其高第者上名 牒,當以次進賞。」

四府掾屬,謂大將軍府掾屬二十九人,太尉府掾屬二十四人,司徒府三十一人,司空府二十九人。《漢官》,左右中郎將皆秦官也,比二千石,三署郎皆屬焉。三署,謂五官署、左右署也。儒生為《詩》者謂之「詩家」,禮者謂之禮家,故言「各隨家法」也。

按《儒林傳序》:「本初元年,梁太后詔大將軍下至六百 石,悉遣子就學。每春秋輒於鄉射月一饗會,以此為 常。自是游學增盛,至三萬餘生。然章句漸疏,而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