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3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兮西方之人兮,風人以是為宜承事王者,而困窮至此,先王之澤熄矣。漢設左官之律,凡仕于諸侯者,皆左選也,且不得宿衛。《大樂律》曰:「除吏二千石到六百石,關內侯到五大夫,以為舞人。」 而諸侯子弟不與焉。國子之分,內外於是始,何示人不廣乎?

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

訂義史氏曰:「師氏之德行既根諸內,而保氏所養,養此而已。夫有諸內必形諸外,則藝也、儀也,人孰患其不習哉?」 鄭鍔曰:「說者謂教以德行,則不言養;教以藝儀,先言養之以道,何也?」余以為藝則一能之可稱,儀則容止之可觀。養之以道,然後教之中有所主,表裡相符,華實相副矣。養則涵養其心,優而柔之,使自求之;饜而飫之,使自趨之。 王氏曰:「道與之才,先王達之以為藝;道與之貌,先王制之以為儀。」

《春官》大司樂掌成均之灋,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 之子弟焉。

訂義陳蘊之曰:「建,立也。周人以成均之舊灋以立國之學政,合聚國子弟,將以此教之。」

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祇庸、孝友;以樂語教國子興道、 諷誦、言語;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㲈》《大 夏》《大濩》《大武》。

帥《國子》而舞。

訂義鄭鍔曰:「奏夏之時,又帥國子而舞以形容之。」《易氏》曰:「舞所以宣導其和。」 王昭禹曰:「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故凡樂事用舞則帥國子而舞。

《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

訂義謂以年幼小時教之舞。《內則》曰:「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 黃氏曰:「凡稱國子,兼適庶也。故《王世子》亦在。」《文王世子》曰:「春夏教干戈,秋冬教羽籥。帗羽、皇旄、干人等舞,則為小舞。自其小時教之。《大司樂》六舞則合之,羽、旄、干戚備焉。」

《大胥》,「掌學士之版,以待致諸子。」

訂義王氏《詳說》曰:「《文王世子》曰:『凡學世子及學士必時』。是學士者,國子之謂,以其父兄有爵于國者言之,則曰國子;以其眾言之,則曰諸子;以其教言之,則曰學士。周之時,喬木有世臣,棠華有賢者之後,夫豈無自哉?」 鄭司農曰:「版,籍也。今時鄉戶籍,世謂之戶版。大胥主此籍,以待當召聚樂舞者。卿大夫之諸子,則案此籍」以召之。

凡祭祀之用樂者,以鼓徵學士。

擊鼓以召之。《文王世子》曰:「大昕鼓徵。所以警眾。」訂義《王昭禹》曰:「召之使興舞也。」

《小胥》「掌學士之徵令而比之。」

《大胥》:「掌學士之版,以待召聚舞者。小胥贊大胥,為徵令校比之,考其在否。」訂義王昭禹曰:「徵則召之使來,令則使之有為,比則校敘其多寡之數,使之類聚而群分。」

《籥師》「掌教國子舞羽龡籥。」

訂義鄭鍔曰:「執羽所以為容,籥所以為聲。」 王氏曰:「籥如篴,三孔,主中聲,而上下律呂于是乎生。」 易氏曰:「『成周樂舞之制,有文舞,有武舞。文舞羽籥,籥師掌之;武舞干戈,司干掌之。然文舞未嘗無干,故舜兼取乎干、羽;武舞未嘗無羽,故《詩》言萬舞,及于執籥秉翟』。是知文舞干不勝羽,武舞羽不勝干,此籥師之教,國子所以專」言舞羽龡籥歟。

《夏官》:「諸子掌國子之倅,凡國之政事,國子存遊倅,使 之修德學道,春合諸學,秋合諸射,以考其藝而進退 之。」

訂義黃氏曰:「國子與王子弟共學,國有政事,國子雖盡有職任,而必存遊倅,使之修德學道,學校不可一日廢也。一人元良,萬邦以貞,先王所務莫上焉。遊言其無職任也。」 《易氏》曰:「『使之修德』,即《師氏》所謂『三德教國子』」者;「『使之學道』,即《保氏》所謂『養國子以道而教以六藝者。德原於性,故謂之修;道公乎人,故謂之學』。」 王昭禹曰:「宮正會其什伍而教之道藝,教之于宿衛之時,《諸子春秋》合之于方學之時,考其藝而進退之,則能者在所進,不肖者在所退也。」

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博士弟子員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朔五年夏六月,詔曰:『蓋聞導民 以禮,風之以樂。今禮壞樂崩,朕甚閔焉。故詳延天下 方聞之士,咸薦諸朝。其令禮官勸學,講議洽聞,舉遺 興禮,以為天下先。太常其議予博士弟子,崇鄉黨之 化,以厲賢材焉』。」丞相弘請為博士置弟子員,學者益 廣。 按《儒林傳》:「弘為學官,悼道之鬱滯,迺請曰:『丞相 御史言制曰:『太常議予博士弟子崇鄉里之化,以厲 賢材焉。謹與太常臧、博士平等議曰:聞三代之道,鄉 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其勸善也顯之朝廷, 其懲惡也加之刑罰,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