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3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九十九卷目錄

 太學生部彙考一

  有虞氏總一則

  周總一則

  漢武帝元朔一則 昭帝一則 宣帝一則 元帝初元一則 永光一則 成帝一則

  平帝元始一則

  後漢章帝元和一則 和帝永元二則 順帝陽嘉一則 質帝本初一則 靈帝熹平

  二則 光和一則

  魏文帝黃初一則

  吳景帝永安一則

  晉武帝泰始二則 孝武帝太元二則

  宋文帝元嘉三則

  梁武帝天監二則 中大通一則 大同一則

  北魏太祖天興一則 世祖太平真君一則

  北齊文宣帝天保一則 孝昭帝皇建一則

  北周武帝天和二則

  隋文帝開皇二則 仁壽一則 煬帝大業一則

選舉典第九十九卷

太學生部彙考一

有虞氏

帝舜命夔典樂以教胄子。

按《書經舜典》:「帝曰:『夔!命汝典樂教冑子』。」

大全胄,長也。自天子至卿大夫之適子也。教胄子者,其所以教之之具,專在於樂,如《周禮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教國子弟。」 潛室陳氏曰:「胄子之性,未免或偏,聖人因其性而教之,所以矯其偏而歸之中。」 陳氏《雅言》曰:「天子之元子眾子,與公卿大夫之適子,皆將有天下國家之責,故不可不素教而預養之。教之之道,莫大於成其德」,即《大學》之教,而此命夔掌之也。

《周制》,「樂正造士,師氏、保氏教養國子。諸子掌國子之 倅,大司樂掌成均之政,而樂師、籥師、大胥、小胥各以 其職貳之。」

按《禮記王制》: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士。 升于學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樂正,崇四術,立四教, 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 《詩》《書》。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 國之俊選皆造焉。凡入學以齒。

樂正,樂官之長,掌國子之教。《虞書》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崇,高也。高尚其術以作教也。幼者教之于小學,長者教之于大學。《尚書傳》曰:「年十五始入小學,十八入大學。」順此《詩》《書》《禮》《樂》四術,教以成士,故云以造士。春、《夏》陽也;《詩》《樂》者聲,聲亦陽也;秋、《冬》陰也;《書》《禮》者事,事亦陰也。互言之,皆以其術相成也。王子,王之庶子、「群后公及諸侯以至俊選,皆以《四術》」成之。入學皆以長幼受學,不用尊卑也。此明習業之事。樂正之官,當光揚尊榮。此四術以為教,謂敷暢義理,贊明旨趣,使學者知之。順者,依順此古者先王之道,以《詩》《書》《禮》《樂》教之,造成此士。術者,是道路之名,《詩》《書》《禮》《樂》,是先王之道路也。春秋教以《禮》《樂》,則秋教禮,春教樂;冬夏教以《詩》《書》,則冬教書,夏教《詩》。鄭注:「詩得為聲者,《詩》是樂章,《詩》之文義,以樂聲播」之,故為聲。若以聲對舞,則聲為安靜,舞為鼓動,舞為陽,聲為陰。故《大胥》云「春釋菜合舞,秋頒學合聲」是也。就舞之中,奮動甚者屬陽,奮動靜者屬陰,故《文王世子》云「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是也。書者,言事之經,禮者行事之法,事為安靜,故云「陰。」《文王世子》云「秋學禮,冬讀書。」與此同也。鄭注「互言之」者,謂不互言,當云「春夏教《樂》《詩》,秋冬教《禮》《書》。」則是春夏但教《樂》《詩》,不教《禮》《書》,秋冬但教《禮》《書》,不教《樂》《詩》。今交互言之,言其四術不可暫闕。春教《樂》,兼有《禮》;秋教《禮》,兼有《樂》;夏教《詩》,兼有《書》;冬教《書》,兼有《詩》,故云皆以其術相成,但遂其陰陽,以為偏主耳。《文王世子》云:「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長幼受學,雖王「大子亦然也。」集說長樂陳氏曰:「『《詩》《書》《禮》《樂》,以之為術,則謂之四術;以之教人則謂之四教。崇之則其道尊,立之則其教行。春教以樂,秋教以禮,則《文王世子》春誦、秋學禮』是也;夏教以詩,冬教以《書》,則《文王世子》『夏絃、冬讀書』是也。陽動而主聲,陰靜而主事。春、夏陽也,《詩》《樂》則聲也,秋、冬陰也,《書》《禮》則事也。一陰一陽之謂道,造士之道,在順之而已。」《周官·大胥》,「春合舞,秋合聲。與此不同者,春貌之時而舞則貌也,秋言之時而聲則言也。先王於陰陽之理,或取以動靜,或取以五事,各有所當也。造士必以樂正者,樂之入人也深,先王之成人,未嘗不終始於此。舜命夔典樂,教胄子,周立大司樂,掌成均之法。」皆此意。歟又曰:「防陽德者必以陰」,則春教《禮》,夏教《書》,以夫春夏陽而《書》《禮》皆陰事也。防陰德者必以陽,則秋教《樂》,冬教《詩》,以夫秋冬陰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