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4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便以經術為先。立太學,置五經博士,生員千有餘人。 天興二年春,增國子太學生員至三千。豈不以天下 可馬上取之,不可以馬上治之?為國之道,文武兼用, 毓才成務,意在茲乎?聖達經猷,蓋為遠矣。神龜中,將 立國學,詔以三品以上及五品清官之子以充生選。」 未及簡置,仍復停寢。正光三年,乃釋奠於國學,命祭 酒崔光講《孝經》,始置國子生三十六人。

《李訢傳》:「訢字元盛,小名真奴,范陽人也。父崇,馮跋吏 部尚書。訢母賤,為諸兄所輕。崇曰:『此子之生,相者言 貴,吾每觀察,或未可知』。遂使入都為中書學生。世祖 幸中書學,見而異之,指謂從者曰:『此小兒終效用於 朕之子孫矣』。」因識盼之。初,李靈為高宗博士諮議,詔 崔浩選中書學生器業優者為助教。浩舉其弟子箱 子與盧度世、李敷三人應之。給事高讜子祐、尚書段 霸兒姪等,以為浩阿其親戚,言於恭宗。恭宗以浩為 不平,聞之於世祖。世祖意在於訢,曰:「云何不取幽州 刺史李崇老翁兒也?」浩對曰:「前亦言訢合選,但以其 先行在外,故不取之。」世祖曰:「可待訢還箱子等罷之。」 訢為世祖所識如此。

《李孝伯傳》:孝伯兄子安世,幼而聰悟。興安二年,高宗 引見侍郎博士之子,簡其秀儁者欲為中書學生。安 世年十一,高宗見其尚小,引問之。安世陳說祖父,甚 有次第,即以為學生。高宗每幸國學,恆獨被引問。詔 曰:「汝但守此至大,不慮不富貴。」

《鄭羲傳》:「羲子道昭為國子祭酒,表曰:竊惟鼎遷中縣, 年將一紀,縉紳禠業,俎豆闕聞。遂使濟濟明朝,無觀 風之美,非所以光國宣風,納民軌義。臣自往年以來, 頻請學令,並置生員,前後累上,未蒙一報。故當以臣 識淺濫官,無能有所感悟者也。館宇既修,生房粗構, 博士見員,足可講習。雖新令未班,請依舊權制。」國子 「學生,漸開訓業,使播教有章,儒風不墮,後生睹徙義 之機,學徒崇知新之益。至若孔廟既成,釋奠告始,揖 讓之容,請俟令出。」不報。

《范紹傳》:紹字始孫,敦煌龍勒人。少而聰敏,年十二,父 命就學,師事崔光,以父憂廢業。母又誡之曰:「汝父卒 日,令汝遠就崔生,希有成立。今已過期,宜遵成命。」紹 還赴學,太和初,充太學生,轉算生,頗涉經史。十六年, 高祖遷為門下通事令史,遷錄事,令掌奏文集。高祖 善之。

《祖瑩傳》:「瑩年八歲,能誦詩書。十二為中書學生。好學 耽書,以晝繼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於 灰中藏火,驅逐僮僕,父母寢睡之後,燃火讀書,以衣 被蔽塞窗戶,恐漏光明,為家人所覺。由是聲譽甚盛, 內外親屬呼為聖小兒。尤好屬文,中書監高允每歎 曰:『此子才器非諸生所及,終當遠至。時中書博士張』」 天龍講《尚書》,選為都講,生徒悉集。瑩夜讀書勞倦,不 覺天曉,催講既切,遂誤持同房生趙郡李孝怡《曲禮》 卷上座。博士嚴毅不敢還取,乃置《曲禮》於前,誦《尚書》 三篇,不遺一字。講罷,孝怡異之,向博士說,舉學盡驚。 後高祖聞之,召入,令誦《五經章句》,并陳大義,帝嗟賞 之。

《韋閬傳》:「閬族弟珍子彧遷東豫州刺史,以蠻俗荒梗, 不識禮儀,乃表立太學,選諸郡生徒於州總教。」 《賀拔勝傳》:「勝弟岳,字阿斗泥。初為太學生,長以弓馬 為事,與父兄赴援懷朔。賊王衛可瑰在城西二百餘 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瑰臂,賊眾大駭。後歸恆州,廣陽 王淵以為帳內軍主。」

《北齊書和士開傳》:「士開幼而聰慧,選為國子學生。解 悟捷疾,為同業所尚。天保初,世祖封長廣王,辟士開 開府參軍。世祖性好握槊,士開善於此戲,由是遂有 斯舉。」

《徐之才傳》:之才幼而儁發,五歲誦《孝經》,八歲略通義 旨。年十三召為太學生,麤通《禮》《易》。彭城劉孝綽,河東 裴子野,吳郡張嵊等,每共論《周易》及喪服儀,酬應如 響,咸共歎曰:「此神童也。」

《儒林傳》:「齊氏國學博士,徒有虛名,唯國子一學生徒 數十人耳。欲求官正國治,其可得乎?胄子以通經仕 者,唯博陵崔子發、廣平宋遊卿而已,自外莫見其人。」 《北周書。薛端傳》:「端弟裕,字友仁,初為太學生,時黌中 多是貴遊,好學者少,唯裕耽翫不倦。弱冠辟丞相參 軍事。」

《崔彥穆傳》:「彥穆幼明悟,神彩卓然。年十五,與河間邢 子才、京兆韋孝寬俱入中書學,偏相友愛,伏膺儒業, 為時輩所稱。」

《李昶傳》:「昶初謁太祖,太祖深奇之,厚加資給,令入太 學。太祖每見學生,必問才行於昶。昶神情清悟,應對 明辯,太祖每稱歎之。」

《隋書高祖本紀》:「高祖沈深嚴重,初入太學,雖至親昵, 不敢狎也。」

《楊尚希傳》:「尚希齠齔而孤,年十一,辭母請,受業長安。 涿郡盧辯見而異之,令入太學,專精不倦,同輩皆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