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4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箠以棍棒三下,登舟餒甚,得粥飲一桶,無匙著,乃 於河邊拾蚌蛤之殼,爭攫而食之。饑寒困苦,道亡者」 多皆身膏草野,後放回,授諸路府教授,僅餘十七八 人耳。

《江西通志》:「危復之字見心,臨川人。博覽群書,工詩,尤 邃於《易》。宋末,貢補太學。至元初,元帥郭昂薦為本路 儒學官,不就。朝廷累遣奉御察罕、翰林應奉詹玉以 幣徵之,皆不起。隱於紫霞山,從學者眾。及卒,門人私 諡曰『貞白先生』。」

《元史劉賡傳》:賡兼國子祭酒。國學故事,伴讀生以次 出補吏莫不爭先出。時有一生親老且貧,同舍生有 名在前者,因博士以告曰:「『我齒頗少,請讓之先』。賡曰: 『讓,德之恭也』。」從其讓,別為書薦其人,朝廷反先用之。 自是六館之士皆知讓之為美德也。

《陳顥傳》:「顥為集賢大學士,上疏勸帝大興文治,增國 子學弟子員,蠲儒之徭役。文宗皆嘉納焉。」

《趙師魯傳》:「師魯字希顏,霸州文安縣人。父趾,祕書少 監,贈禮部尚書。師魯為人風采端莊,在太學力學如 寒士。」

《文宗本紀》:至順二年六月,監察御史韓元善言:「歷代 國學皆盛,獨本朝國學生僅四百員,又復分辨蒙古、 色目、漢人之額。請凡蒙古、色目、漢人不限員額,皆得 入學。」不報。

《明通紀》:「琉球中山王察度遣子弟學於國子監。上喜, 禮遇獨優。賜閩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來朝貢。」 《明外史秦逵傳》:「帝以學校為國儲材,而士子巾服,無 異吏胥,宜甄別之。命逵製式以進。帝務求典雅,凡三 易其製,始定。賜監生藍衫絛各一,以為天下先。」明代 士子衣冠,蓋創自逵云。

《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傳》:「帝幸太學還,后問生徒幾 何?」帝曰:「『數千』。后曰:『人才眾矣。諸生有廩食,妻子將何 所仰給』?」於是立紅板倉,積糧賜其家。太學生家糧自 后始。

《懿文太子標傳》:洪武元年,命選國子生國琦、王璞、張 傑等十餘人,侍太子讀書禁中。琦等入對謹身殿,儀 狀明秀,應對詳雅。帝喜,因謂殿中侍御史郭淵友等 曰:「諸生於文義習矣,然與太子處,當端其心術,不流 浮靡,庶儲德亦獲裨助。」因厚賜之。

「藜床」瀋餘,國初太子諸王肄業辟雍,師道隆貴,尊嚴 若神。勳戚讀習者,立侍檻外,諸生屏氣不息。一應簽 印課習,退兩廂發放,皆景濂、宋先生遺範也。近有彝 倫堂笑語叱咤者,殊非禮。 《雙槐歲抄》:洪武丁卯三月,國子生古朴奏言,「家貧願 仕,冀得祿以養母。上嘉之,除兵部主事。」

《鳳皇臺記事》:太祖一日命察諸司官吏等,獨戶部歷 事監生不至逮問,對曰:「苦道遠,行不前爾。」上始知之, 因給歷事監生驢錢,令賃驢而行。

《賢奕編》西吳族,世豐於財,不事詩書。其母有弟補博 士弟子員,衣青衿來謁。母大詫曰:「而何服此衣服哉? 嗟而貧縑不足於藍,故綴以青歟,奈何不浼我取足 耶?」蓋不識青衿為時制服也。

《江南通志》:「蕭玉成,泗州人。洪武中監生,永樂間授國 子監學正。宣德初,上夢大殿將傾,忽一朱衣臣擎其 梁棟。次日早朝,玉成誤衣紅入,為侍班者所糾,即宣 上殿,喜曰:『此朕家石柱也』。」擢左都御史。

金純,字惟一,泗州人。洪武間,由監生授吏部文選司 郎中,陞江西參政,進刑部右侍郎。永樂八年扈從北 征,多所贊畫。九年奉命發河南丁夫,開濬「黃河故道, 漕運至今賴之。」遷禮部尚書,巡撫四川,調工、刑二部 尚書。宣德中,致仕,卒,賜山陽伯。

張思恭,蒙城人。洪武間貢入太學,授給事中。人有暮 夜以金遺之者,卻不受,其人強委金而去。詰旦,言於 朝,上嘉其有守,遂陞刑部侍郎。尋陞行在左侍郎,兼 綜軍務,為時名臣。

蔡蒙,字時中,吳縣人。年十一為縣弟子,知府況鐘奇 之。年十三貢入太學,選授溫州府同知。會山中礦賊 起,朝命督兵勦禦。眾議募民壯補伍,蒙曰:「彼烏合之 眾,益兵祇激亂耳,曷不遣職官往諭禍福?」眾然之,咸 推蒙行。蒙毅然深入,往復宣諭,賊感悟解散,一郡遂 安。

《明外史高賢寧傳》:「賢寧,濟陽儒學生。嘗受學於教諭 王省,以節義相砥礪。建文中,貢為國學生。燕兵破德 州,圍濟南,賢寧適在圍中,不及赴。而燕兵勢甚張,黃 子澄等謀請和以怠燕。尚寶司丞李得成者,慷慨請 行,見燕王城下。王不聽,圍益急,參政鐵炫等百計禦 之。王射書城中諭降,賢寧作《周公輔成王論》射城外。」 王悅其言,為緩攻。相持兩月,卒潰去。燕王稱帝後,賢 寧被執見帝,帝曰:「此作論秀才耶?秀才好人,予一官。」 賢寧固辭。其友紀綱為錦衣指揮,有寵,勸賢寧就職。 賢寧曰:「君為學校所棄,故應爾。我食廩有年,義不可。 且嘗辱王先生之教矣。」綱為言於帝,得遣歸。年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