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4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等,英宗朝判鳳翔,上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限 以近例,且欲召試祕閣。上曰:「未知其能否,故試之。如 軾豈不能邪?」宰相猶難之。及試,又入優等,遂直史館。 《遵堯錄》:皇祐中,宗室叔韶獻所為文,召試學士院,文 中等賜進士及第,遷右領軍衛將軍。入謝,命坐賜茶。 帝謂曰:「宗室好學無幾,爾獨能以文章進士及第,前 此無有也。朕欲使天下之人知宗室中亦有賢者,爾 勉之,無忘舊學。」

《東坡集》:東坡云:「國朝試科,初在八月中旬。頃與黃門 公既將試,黃門公忽感寒臥疾,自料不能及矣。相國 韓魏公知之,輒奏上曰:『今歲召制科之士,惟蘇軾、蘇 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不 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候,上許之。黃門病中,魏 公數使人問安否,既聞痊安,方引試,凡比常例展二 十日』。」自後試科目並在九月,蓋始於此。

《事文類聚》:盱江李泰伯素不喜孟子,以為孔子尊王, 孟子教諸侯自為王。嘗試制科,六論不得其一,曰:「吾 書未嘗不讀,必孟注疏也。」擲筆而出。人為檢視之,果 然,終不中第。

《避暑錄話》:祖宗故事,進士廷試第一人,及制科一任, 回必入館,然須用人薦,且試而後除。進士聲律固其 習,而制科亦多由進士,故皆試詩賦一篇。惟富鄭公 以茂材異等起布衣,未嘗歷進士,既召試,乃以不能 為詩賦懇辭,詔試策論各一,自是遂為故事。制科不 試詩賦,自富公始。至子瞻復落策而試論三篇。 《宋史·蘇軾傳》:軾調福昌主簿,歐陽修以才識兼茂,薦 之祕閣,試六論,舊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軾始具草, 文義燦然。復對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來,制策入三 等,惟吳育與軾而已。除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治平二年,入判登聞鼓院。英宗自藩邸聞其名,欲以 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誥。宰相韓琦曰:「軾之才,遠大 器也。他日自當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養之,使天下 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進用,然後取而用之, 則人人無復異辭矣。今驟用之,則天下之士未必以 為然,適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與修注如何?」琦曰:「記 注與制誥為鄰,未可遽授,不若於館閣中近上帖職 與之。」且請召試。英宗曰:「試之未知其能否,如軾有不 能邪?」琦猶不可。及試二論,復入三等,得直史館。軾聞 琦語,曰:「公可謂愛人以德矣。」

《宋庠傳》:「庠弟祁,舉進士,釋褐復州軍事推官。孫奭薦 之,改大理寺丞,國子監直講。召試,授直史館。」

《卻掃編》:舊制,召試館職,詩賦各一篇。治平中,東坡被 召,自言久去場屋,不能為詩賦。乃特詔試論二篇。神 宗時,御史吳申言:「試館職止於詩賦,非經國治民之 急。請罷詩賦,試策三道,問經史時務,每道問十事以 上,以通否定高下去留。」於是詔自今試館職,論一首, 策一道。建炎再復試法,唯策一道。

《宋史胡宿傳》:「宿從子宗愈,字完夫,舉進士甲科,為光 祿丞。宿得請杭州,英宗問子弟誰可繼者,以宗愈對。 召試學士院。神宗立,以為集賢校理。」

《許將傳》:「將舉進士第一,簽書昭慶軍判官。代還,當試 館職。辭曰:『起家為官,本代耕耳,願以守選餘日讀所 未見書。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對,除集賢 校理,同知禮院,編修中書條例』。」

《王安國傳》:「安國字平甫,安禮之弟也。幼敏悟,未嘗從 學,而文詞天成。年十二,出所為詩銘論賦數十篇示 人,語皆驚拔,遂以文章稱於世,士大夫交口譽之。於 書無所不通。數舉進士,又舉茂材異等,有司考其所 獻,序言為第一。以母喪不試,廬於墓三年。熙寧初,韓 絳薦其材行,召試,賜及第。」

《魏悼王廷美傳》:曾孫克敦,嗜經術,以宗正薦,召試中 選,賜錢三十萬。元豐間,集父承幹遺文以進,仁宗嘉 之,詔:「承幹父子以藝文儒學名於宗藩,宜有褒勸。」於 是追封承幹為東平王,而賜克敦敕書獎諭。

《韓琦傳》:「琦子忠彥,少以父任,為將作監主簿,復舉進 士。琦罷政,忠彥以祕書丞召試館職,除校理,同知太 常禮院。歷官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封魏國公。」 《徐禧傳》:「禧為荊湖北路轉運副使。元豐初,召知諫院。 惠卿在鄜延,欲更藩漢兵戰守條約,諸老將不謂然, 帝頗采聽,將推其法於他路,遣禧往經畫,禧是惠卿 議」,渭帥蔡延慶亦以為不然。帝召延慶還,加禧直龍 圖閣,使往代,以母憂不行。服除,召試知制誥、兼御史 中丞。

《施昌言傳》:「昌言,字正臣,通州靜海人。舉進士高第,授 將作監丞,通判滁州。後以太常博士召試館職,不中 選,遷尚書屯田員外郎,累遷龍圖閣學士。」

《畢仲游傳》:「仲游,元祐初為軍器衛尉丞,召試學士院, 同策問者九人,乃黃庭堅、張耒、晁補之輩。蘇軾異其 文,擢為第一,加集賢校理。」

《蒲宗孟傳》:「宗孟第進士,調夔州觀察推官。治平中,水 災地震,宗孟上書斥大臣及宮禁宦寺。熙寧元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