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9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

 第二十七卷目錄

 官制部彙考五

  後漢一

銓衡典第二十七卷

官制部彙考五

後漢一

後漢詳定百官之制。

按《後漢書百官志》:「漢之初興,承繼大亂,兵不及戢,法 度草創,略依秦制,後嗣因循。至景帝感吳楚之難,始 抑損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廣,民用匱 乏。世祖中興,務從節約,并官省職,費減億計,所以補 復殘缺,及身未改,而四海從風,中國安樂者也。昔周 公作《周官》,分職著明,法度相持。王室雖微,猶能久存。」 今其遺書,所以觀周室牧民之德既至,又其有益來 事之範,殆未有所窮也。故新汲令王隆作《小學漢官 篇》,諸文倜說,較略不究。

案胡廣注隆此篇,其論之注曰:「前安帝時,越騎校尉劉千秋校書東觀,好事者樊長孫與書曰:『漢家禮儀,叔孫通等所草創,皆隨律令,在理官,藏於几閣,無紀錄者,久令二代之業,闇而不彰。誠宜撰次,依擬《周禮》,定位分職,各有條序,令人無愚智,入朝不惑。君以公族元老,正丁其任,焉可以已』。」劉君甚然其言,與邑子通人郎中張平子參議未定,而劉君遷為宗正衛尉,平子為尚書郎、太史令,各務其職,未暇恤也。至順帝時,平子為侍郎,典校書,方作《周官解說》,乃欲以漢次述漢事,會復遷河間相,遂莫能立也。述作之功,獨不易矣。既感斯言,顧見故新汲令王文山《小學》為《漢官篇》,略道公卿內外之職,旁及四裔,博物條暢,多所發明,足以知舊制儀品。蓋法有成易,而道有因革,是以「聊集所宜,為作詁解,各隨其下,綴續後事,令世施行。庶明厥旨,廣前後憤盈之念,增助來哲多聞之覽焉。」

唯班固著《百官公卿表,記》漢承秦置官本末,訖于王 莽,差有條貫,然皆孝武奢廣之事。又職分未悉,世祖 節約之制,宜為常憲。故依其官簿,粗注職分,以為《百 官志》。

臣昭曰:本志既久,是注曰《百官簿》,今昭又採異同,俱為細字,如或相冒,兼應注本注,尤須分顯。故凡是舊注,通為大書,稱本注「曰」 ,以表其異。

凡置官之本及中興所省,無因復見者,既在《漢書》,《百 官表》,不復悉載。

太傅上公一人。

《大戴記》曰:傅,傅之德義也。應劭《漢官儀》曰:「傅者,覆也。」 賈生曰:「天子不喻於先聖之德,不知君民之道,不見禮義之正,《詩》《書》無宗,學業不法。此太師之責也。」 古者,齊太公職之天子,不惠於庶民,不禮於大臣,不中於折獄,無經於百官,不哀於喪,不敬於祭,不戒於齋,不信於事。此太傅之責也。古者,周公職之天子,處位不「端,受業不敬,言語不敘,音聲不中,進退升降不以禮,俯仰周旋無節,此太保之責也。」 古者燕,召公職之「天子燕業,反其學,左右之習,詭其師答諸侯,遇大臣,不知文雅之辭,言語之道,簡聞少誦,不博不習,此少師之責也。天子居處出入不以禮,衣服冠帶不以制,御器列側不以度,采服從好不以章,忿說不以義,與奪不以節」 ,此少傅之責也。「天子居處燕私,安而易,樂而耽,飲食不時,醉飽不節,寢起早晏無常,玩好器弄無制」 ,此少保之責也。此古天子有輔弼之禮也。「自為天子,而賢智維之,故能慮無失計,舉無過事,終身得中。」

本注曰:「掌以善導,無常職。世祖以卓茂為太傅,薨因 省。其後每帝初即位,輒置太傅,錄尚書事,薨輒省。」

胡廣注曰:「猶古冢宰總己之義也。」 案靈帝初,以陳蕃為太傅,蕃誅,以胡廣代始,不止一人也。董卓在長安,又自尊為太師,位在太傅上。應劭《漢官儀》曰:「太師,古官也。」 平帝元年,孔光以太傅見授,詔太師無朝,十日一賜餐,賜靈壽杖,省中施坐置几,太師入省中用杖,自是而闕。又《漢官》云:「太傅長史一人,秩千石,掾屬二」 十四人令史,御屬二十二人。荀綽《晉百官表注》曰:「漢太傅置掾屬十人,御屬一人,令史十二人,置長史。」 與漢異。

太尉公一人。

應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為稱。《前書》曰「秦官。」 鄭元注《月令》亦曰「秦官。」 《尚書中候》云「舜為太尉」 ,束皙據非秦官,以此追難元焉。臣昭曰:緯候眾書,宗貴神詭,出沒隱顯,動挾誕怪,該覈陰陽,徼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