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2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為一端,水為一端,土為一端,人為一端,凡十端,而畢

天之數也。天數畢於十,王者受十端於天而一條,條 之畢,每條一端,以十二時,如天之每終一歲以十二 月也。十者,天之數也,十二者,歲之度也。」用歲之度,條 天之數十二,而天數畢,是終。故十歲百用百二十月, 條十端亦用百二十臣,以率彼之,皆合於天。其率三 臣而成一慎,故「八十一元士,為二十七慎,以持二十 七大夫;二十七大夫,為九慎而持九卿,九卿為三慎, 以持三公,三公為一慎,以持天子。」積四十以為四選, 選十慎三臣,皆天數也。是故以四選率之,則選三十 人,三四十二人,百二十,亦天數也。以十端四選十端, 積四十慎,慎三臣,三四十二百二十人,亦天數也;以三 公之勞率之,則公四十人,三四十二百二十人,亦天 數也。故散而名之為百二十臣,選而賓之為十二長。 所以名之雖多,莫若謂之「四選十二長。」然而分別率 之,皆有所合,無不中天數者也。求天數之微,莫若於 人。人之身有四肢,每肢有三節,三四十二十「二節相 持而形體立矣。天有四時,每一時有三月,三四、十二 十二月相受而歲數終矣。官有四選,每一選有三人, 三四、十二十二臣相參而事治行矣。」以此見天之數、 人之形,官之制,相參相得也。人之與天,多此類者,皆 微忽不可不察也。天地之理,分一歲之變以為四時, 四時亦天之四選已。是故春者少陽之選也,夏者太 陽之選也,秋者少陰之選也,冬者太陰之選也。四選 之中,各有孟仲季,是選之中有選,故一歲之中有四 時,一時之中有三長,天之節也。「人生於天而體天之 節,故亦有大小厚薄之節,人之氣也。先王因人之氣 而分其變以為四選。是故三公之位,聖人之選也;三 卿之位,君子」之選也。三大夫之位,善人之選也。三士 之位,正直之選也。分人之變以為四選,選立三臣,如 天之分。歲之變以為四時,時有三節也。天以四時之 選與十二節相和而成就歲,王以四時之選與十二 相砥礪而致極。道必極於其所至,然後能得天地之 美也。

大戴禮記

《盛德》

古之御政,以治天下者,冢宰之官以成道,司徒之官 以成德,宗伯之官以成仁,司馬之官以成聖,司寇之 官以成義,司空之官以成禮。故六官以為轡,司會均 入以為軜,故「御四馬,執六轡」,御天地與人與事者,亦 有六政。是故善御者,正身同轡,均馬力,齊馬心,惟其 所引而之,以取長道遠行,可以之急疾,可以御天地 「與人事。」此四者聖人之所乘也。是故天子御者,太史、 內史左右手也;六官亦六轡也。天子三公合以執六 官,均五政,齊五法,以御四者,故亦惟其所引而之。以 之道則國治,以之德則國安,以之仁則國和,以之聖 則國平,以之義則國成,以之禮則國定,此御政之體 也。過,失也。人情莫不有過,過而改之,「是不過也。」是故 官屬不理,分職不明,法政不一,百事失紀,曰亂也。亂 則飭冢宰。地宜不殖,財物不審,萬民飢寒,教訓失道, 風俗淫僻,百姓流亡,人民散敗,曰危也。危則飭司徒。 父子不親,長幼無序,君臣上下相乖,曰不和也。不和 則飭宗伯,賢能失官爵,功勞失賞祿,爵祿失則士卒 疾怨,兵弱不用,曰不「平也。」不平則飭《司馬》。刑罰不中, 暴亂姦邪不勝,曰「不成也。」不成則飭《司寇》。百度不審, 立事失理,財物失量,曰「貧也。」貧則飭《司空》。故曰:御者 同是車馬,或以取千里,或數百里者,所進退緩急異 也;治者同是法,或以治,或以亂者,亦所進退緩急異 也。

說苑

《臣術》

湯問伊尹曰:「三公、九卿大夫列士,其相去何如?」伊尹 對曰:「三公者,知通於大道,應變而不窮,辯於萬物之 情,通於天道者也。其言足以調陰陽,正四時,節風雨, 如是者舉以為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於道也。九卿 者,不失四時,通於溝渠,修堤防,樹五穀,通於地理者 也。能通不能通,能利不能利,如此者舉以為九卿,故 九卿之事常在於德也。大夫者,出入與民同眾,取去 與民同利,通於人事,行猶舉繩,不傷於言,言之於世, 不害於身,通於關梁,實於府庫,如是者舉以為大夫」, 故大夫之事常在於仁也。「列士者,知義而不失其心, 事功而不獨專其賞,忠正彊諫而無有姦詐,去私立 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舉以為列士」,故列士之事,常 在於義也。故道德仁義定而天下正。凡此四者,明王 臣而不臣。湯曰:「何謂臣而不臣?」伊尹對曰:「君之所不 名臣者四:諸父臣而不名;諸兄臣而不名;先王之臣, 臣而不名;盛德之士,臣而不名。是謂大順也。」

湯問伊尹曰:「古者所以立三公九卿大夫列士者,何 也?」伊尹對曰:「三公者,所以參五事也。九卿者,所以參 三公也。大夫者,所以參九卿也;列士者,所以參大夫 也。故參而有參,是謂事宗。事宗不失,外內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