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4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

 第八十九卷目錄

 考課部總論

  漢書谷永傳考課百官對

  春秋繁露考功名

  潛夫論考績

  黃憲外史黜陟

  大學衍義補嚴考課之法

  雙溪雜記論考滿

  春明夢餘錄考課

 考課部藝文

  諫考課疏         魏杜恕

  劾王戎奏         晉傅咸

  謝書上考表        唐李邕

  牧宰考課策        白居易

  精課           宋李覯

  論臧否所部守臣狀      朱熹

  再催考察疏       明葉向高

  請論救人才疏        戚賢

銓衡典第八十九卷

考課部總論

漢書

《谷永傳考課百官對》

治天下者,尊賢考功則治,簡賢違功則亂。誠審思治 人之術,歡樂得賢之福,論材選士,必試於職。明度量 以程能,考功實以定德。無用比周之虛譽,毋聽浸潤 之譖愬,則抱功修職之吏,無蔽傷之憂。比周邪偽之 徒,不得即工,小人日銷俊艾。師古曰艾讀曰乂其下亦同《日隆經》 曰:「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又曰:「九德咸事,俊艾在 官,未有功賞得於前,眾賢布於官而不治者也。」

春秋繁露

《考功名》

考績之法,考其所積也。天道積聚眾精以為光,聖人 積聚眾善以為功。故日月之明,非一精之光也;聖人 致太平,非一善之功也。明所從生,不可為源;善所從 出,不可為端。量勢立權,因時制義。故聖人之為天下 興利也,其猶春氣之生草也,各因其生小大而量其 多少。其為天下除害也,若川瀆之瀉於海也。各順其 勢,傾側而制於南北,故異孔而同歸,殊施而鈞德,其 趣於興利除害,一也。是以興利之要,在于致之,不在 于多少;除害之要,在于去之,不在于南北。考績黜陟, 計事除廢。一作費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煩。挈名 責實,不得虛言。有功者賞,有罪者罰,功盛者賞顯,罪 多者罰重。不能致功,雖有賢名,不予之賞;官職不廢, 雖有愚名,不加之罰。賞罰用于實,不用于名,賢愚在 于質,不在于文。故是非不能混,喜怒不能傾,奸宄不 能弄。萬物各得其冥。一作貴非則百官勸職,爭進其功。 考試之法,大者緩,小者急,貴者舒而賤者促。諸侯月 試其國,州伯時試其部,四試而一考;天子歲試天下, 三試而一考。前後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計。」考試之法, 合其爵祿,并其秩,積其日,陳其實,計功量罪,以多除 少以為名。定實先內定之,其先比二三分以為上、中、 下考進退,然後以外集,通名曰「進退」,增減多少,有率 為第九,分三三列之,亦有上、中、下以為一最,五為中, 九為殿,有餘歸之于中。中而上者,有得中而下者,有 員得少者,以一益之至于四;員多者以四減之至于 一,皆逆行三四十二而成于計。得滿計者,黜陟之次 次,每計各遂其第,以通來數。初次再計,次次四計,各 不失故第,而亦滿計黜陟之。

初次再計,謂上第二也。次次四計,謂上第三也。九年 為一,第二得九,并去其六,為置三。第六六得等,為置 二。并中者得三,盡去之,并三三計得六,并得一計得 六,此為「四計」也。黜者亦然。

潛夫論

《考績》

「凡南面之大務,莫急於知賢;知賢之近途,莫急於考 功。功誠考則治亂暴而明,善惡信則直賢不得見障 蔽,而佞巧不得竄其姦矣。夫劍不試則利鈍闇,弓不 試則勁撓誣,鷹不試則巧拙惑,馬不試則良駑疑。」此 四者之有相紛也,由不考試故得然也。今群臣之不 試也,其禍非直止於誣闇疑惑而已,又必致於怠慢 之節焉。設如家人有五子十孫,父母不察精懦,則懃 力者懈弛,而惰慢者遂非也,耗業家之道也。父子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