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5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軒之早桐,對南階之初卉。唯余情之屢傷,豈茲焉之 能慰。眷昔日兮懷哉,歲將暮兮歸去」來。

《被褐守山東》
前人

《守山東》「山東,萬里鬱青蔥。兩溪共一瀉,水潔望如空。 岸側青莎被,巖間丹桂叢。上瞻既隱軫,下睇亦溟濛。 遠林響咆獸,近樹聒鳴蟲。路帶若溪右,澗吐金華東。 萬仞倒危石,百丈注懸淙。掣曳瀉流電,奔飛似白虹。 洞井含清氣,漏穴吐飛風。玉竇膏滴瀝,石乳室空籠。 峭崿塗彌險,巖岨步纔通。余捨平生之所愛,欻暮年」 之此逢。欲一去而不還,帳鄒衣之未褫。捐林壑之清 曠,事氓俗之紛詭。幸帝德之方升,值天綱之未毀。既 除舊而就新,故化民而俗徙。播趙俗以南徂,扇齊風 以東靡。乳雉方可馴,流蝗庶能弭。清心矯世濁,儉政 救民侈。秩滿撫白雲,淹留事芝髓。

《送賀知章歸四明》并序
元·宗

天寶三年,太子賓客賀知章,鑒止足之分,抗歸老之疏,解組辭榮,「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遊。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帳青門,寵行邁也。豈惟崇德尚齒,抑亦勵俗勸人,無令二疏,獨光漢冊。」 乃賦詩贈行。

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祕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僚悵別深。

《送李庶子致仕還洛》
楊炯

此地傾城日,由來供帳華。亭逢李廣騎,門接邵平瓜。 原野煙氛匝,關河遊望賒。白雲斷巖岫,綠草覆江沙。 詔賜扶陽宅,人榮御史車。灞池一相送,流涕向煙霞。

《和魏僕射還鄉》
張說

「富貴還鄉國,光輝滿舊林。」秋風樹不靜,君子嘆何深。 故老空懸劍,貧交日散金。「眾芳搖落盡,獨有歲寒心。」

《罷相作》
李適之

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送賀監歸四明應制》
李白

久辭榮祿遂初衣,曾向長生說息機。真訣自從茅氏 得,恩波應許洞庭歸。瑤臺含霧星辰滿,仙嶠浮空島 嶼微。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

《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
前人

龍虎謝鞭策,鵷鸞不司晨。君看海上鶴,何似籠中鶉。 獨用天地心,浮雲乃吾身。雖將簪組狎,若與煙霞親。 季父有英風,白眉超常倫。一官即夢寐,脫屣歸西秦。 竇公敞華筵,墨客盡來臻。燕歌落湖鴈,郢曲回《陽春》。 征馬百度嘶,遊車動行塵。躊躇未忍去,戀此四座人。 餞離駐高駕,惜別空慇懃。何時竹林下,更與步兵鄰。

《送褚校書歸舊山歌》
韋應物

「握珠不返泉,匣玉不歸山。明時重士亦如此,忽怪褚 生何得還。方稱《羽獵賦》,未拜蘭臺職。漢篋亡書已暗 傳,嵩丘遺簡還能識。朝朝待詔青瑣闈,中有萬年之 樹蓬萊池。世人仰望棲此地,生獨徘徊意何為?故山 可往薇可採,一自人間星歲改。藏書壁中苔半侵,洗 藥泉中月還在。春風飲餞灞陵原,莫厭歸來朝市喧。」 當年不見東方朔,避世從容金馬門。

《送元倉曹歸廣陵》
前人

官閑得去住,告別戀音徽。舊國應無業,他鄉到是歸。 楚山明月滿,淮甸夜鐘微。何處孤舟泊,遙遙心曲違。

《送韋邕少府歸鍾山》
李嘉祐

《祈門官罷後,負笈向桃源》。萬卷長開帙,千峰不閉門。 綠楊垂野渡,黃鳥傍山村。念爾能高枕,丹墀會一論。

《贈張五諲歸濠州別業》
郎士元

常知罷官意,果與世人疏。復此涼風起,仍聞濠上居。 故山期採菊,秋水憶觀魚。一去蓬蒿徑,羨君閑有餘。

《閑居作》
皇甫冉

多病辭官罷,閒居作賦成。圖書惟藥籙,飲食止藜羹。 學謝淹中術,詩無鄴下名。不堪趨建禮,詎足厭承明。 已輟金門步,方從石路行。遠山期道士,高柳覓先生。 性懶尤因疾,家貧自省營。種苗雖尚短,穀價幸全輕。 篇詠投康樂,壺觴就步兵。何人肯相訪,開戶一逢迎。

《送張詹事致政歸嵩山舊隱》
權德輿

解龜辭漢庭,卻憶少微星。直指常持憲,平反更恤刑。 閑思紫芝侶,歸臥白雲扃。明詔優筋力,安車適性靈。 群公來藹藹,獨鶴去冥冥。想到揮金處,嵩吟枕上青。

《送崔諭德致政東歸》
前人

天子坐法宮,詔書下江東。懿此嘉遯士,蒲車赴丘中。 褐衣入承明,朴略多古風。直道侍太子,昌言沃宸聰。 喦居四十年,心與鷗鳥同。一朝受恩澤,自說如池龍。 乞骸歸故山,累疏明深衷。大君不奪志,命錫忽以崇。 旭旦出國門,輕裝若秋蓬。家依白雲嶠,手植丹桂叢。 竹齋引寒泉,霞月相玲瓏。曠然解赤綬,去逐冥冥鴻。

《贈致仕滕庶子先輩》
劉禹錫

朝服歸來晝錦榮,登科記上更無兄。壽觴每使曾孫 獻,勝境長攜眾妓行。矍鑠據鞍時騁健,殷勤把酒尚 多情。凌寒卻向山陰去,衣繡郎君雪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