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5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級遠,主尊相貴,是以古之哲王,莫不師其元臣。崇養

老之教,訓示四海,使少長有禮,七十致仕,亦所以優 異舊德,厲廉高之風。太尉寔,體清素之」操,執不渝之 潔,懸車告老,二十餘年,浩然之志,老而彌篤,可謂國 之碩老,邦之宗模。臣聞老者不以筋力為禮,寔年踰 九十,命在日制,遂自扶輿冒險而至,展哀山陵,致敬 闕庭,大臣之節備矣。聖詔殷勤,必使寔正位上台,光 飪鼎實,斷章敦喻,經涉二年。而寔頻上露板,辭旨懇 誠。臣以為古之養老,以不事為優,不以吏之為重,謂 宜聽寔所守。三年,詔曰:「昔虞任五臣,致垂拱之化;漢 相蕭何,興寧一之譽。故能光隆於當時,垂裕於百代。 朕紹天明命,臨御萬邦,所以崇顯政道者,亦賴之於 元臣庶尹,畢力股肱,以副至望,而君年耆告老,確然 難違。今聽君以侯就第,位居三司之上,秩祿準舊,賜 几杖不」朝,及宅一區,國之大政,將就諮於君,副朕意 焉。

《劉毅傳》:「毅以峭直故,不至公輔。帝以毅清貧,賜錢三 十萬,日給米肉。年七十告老,久之見許,以光祿大夫 歸第,門施行馬,復賜錢百萬。後司徒舉毅為青州大 中正,尚書以毅懸車致仕,不宜勞以碎務。陳留相樂 安孫尹表曰:『禮,凡卑者執勞,尊者居逸,是順敘之宜 也』。」司徒魏舒、司隸校尉嚴詢與毅年齒相近,往者同 「為散騎常侍,後分授外內之職,資塗所經,出處一致。 今詢管四十萬戶州,兼董司百僚,總攝機要。舒所統 殷廣,兼執九品銓,十六州論議,主者不以為劇。毅但 以知一州,便謂不宜累以碎事,於毅太優,詢舒太劣。 若以前聽致仕,不宜復與遷授位者,故光祿大夫鄭 袤為司空是也。」夫知人則哲,惟帝難之,尚可復委以 宰輔之任,不可諮以人倫之論。臣竊所未安。昔鄭武 公年過八十,入為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 毅前為司隸,直法不撓,當朝之臣,多所按劾。諺曰:「受 堯之誅,不能稱堯。」直臣無黨,古今所悉。是以汲黯死 於淮陽,董仲舒裁為諸侯相,而毅獨遭聖明,不離輦 轂,當世之士,咸以為「榮。毅雖身偏有風疾,而志氣聰 明,一州品第,不足勞其思慮。毅疾惡之心小過,主者 必疑其論議傷物,故高其優禮,令去事實,此為機閣 毅使絕人倫之路也。臣州茂德惟毅越毅不用,則清 談倒錯矣。」於是青州自二品已上,光祿勳石鑒等共 奏曰:「謹按《陳留相孫尹表》及與臣等書如左。臣州履 境海」、岱,而參風齊魯,故人俗務本,而世敦德讓。今雖 不克於舊,而遺訓猶存,是以人倫歸行,士識所守也。 前被司徒符,當參舉州大中正,僉以光祿大夫毅,純 孝至素,著在鄉閭,忠允亮直,竭於事上。仕不為榮,惟 期盡節。正身率道,崇公忘私,行高義明,出處同揆,故 能令義士宗其風景,州閭歸其清流。雖年耆偏疾,而 神明克壯,實臣州人士所思準繫者矣。誠以毅之明 格,能不言而信,風之所動,清濁必偃,以稱一州咸同 之望故也。竊以為禮賢尚德,教之大典。《王制》「奪與,動 為開塞,而士之所歸,人倫為大。」臣等虛劣,雖言廢於 前,今承尹書,敢不列啟。按尹所執,非惟惜名議於毅 之身,亦通陳朝宜奪與大準,以為「尹言當否,應蒙評 議。」由是毅遂為州都。銓正人流,清濁區別,其所彈貶 自親貴者始。

《紀瞻傳》:「瞻拜領軍將軍,以久病請去官,不聽,復加散 騎常侍。及王敦之逆,帝使謂瞻曰:卿雖病,但為朕臥 護六軍,所益多矣。賊平,復自表還家。帝不許,固辭不 起。詔曰:瞻忠亮雅正,識局經濟,屢以年耆病久,逡巡 告誠。朕深明此操,重違高志,今聽所執,其以為驃騎 將軍,常侍如故。服物制度,一按舊典。」

《顏含傳》:「含除國子祭酒,加散騎常侍,遷光祿勳,以年 老遜位,成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祿大夫,門施行馬, 賜床帳被褥,敕大官四時致膳,固辭不受。」

《王述傳》:「述歷尚書令,太和二年,以年迫懸車,上疏乞 骸骨曰:臣曾祖父魏司空昶白牋於文皇帝曰:昔與 南陽宗世林共為東宮官屬,世林少得好名,州里瞻 敬。及其年老,汲汲自勵,恐見廢棄,時人咸共笑之。若 天假其壽,致仕之年,不為此公婆娑之事。情旨慷慨, 深所鄙薄。雖是牋書,乃實訓誡。臣忝端右,而以疾患, 禮敬廢替,猶謂可有差理,日復一日,而年衰疾痼,永 無復瞻華幄之期。乞奉先誡,歸老丘園。」不許。述竟不 起。

《王羲之傳》:「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 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 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弔,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 之當候己,輒洒埽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 顧述深以為恨。及述為揚州刺史,將就徵,周行郡界 而不過羲之,臨發一別而去。先是,羲之嘗謂賓友曰: 『懷祖正當作《尚書》耳,投老可得僕射,更求會稽,便自 邈然』。」及述蒙顯授,羲之恥為之下,遣使詣朝廷,求分 會稽為越州。行人失辭,大為時賢所笑。既而內懷愧 嘆,謂其諸子曰:「吾不減懷祖,而位遇懸邈,當由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