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5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及坦之故邪?」述後檢察會稽郡,辯其刑政,主者疲 於簡對,羲之深恥之。遂稱病去郡,於父母墓前自誓 曰:「維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羲之 敢告二尊之靈。羲之不天,夙遭閔凶,不蒙過庭之訓, 母兄鞠育,得漸庶幾,遂因人乏,蒙國寵榮,進無忠孝 之節,退違推賢之義。每仰詠老氏周《任》之誡,常恐斯 亡無日,憂及宗祀,豈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嘆,若 墜深谷,止足之分,定之於今。謹以今月吉辰,肆筵設 席,稽顙歸誠,告誓先靈。自今之後,敢渝此心,貪冒苟 進,是有無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 載,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誠,有如皦日。」羲之既去官, 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游,弋釣為娛。又與道士許邁 共修服食,採藥石,不遠千里,遍遊東中諸郡,窮諸名 山,泛滄海,嘆曰:「我卒當以樂死。」謝安嘗謂羲之曰:「中 年以來,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羲之曰:「年 在桑榆,自然至此。須正賴絲竹陶寫,恆恐兒輩覺損 其樂。」懽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復徵之。時劉惔為 丹陽令,許詢嘗就惔宿,床帷新麗,飲食豐甘。詢曰:「若 此保全,殊勝東山。」惔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保 此?」羲之在坐曰:「令巢、許遇稷、契,當無此言。」二人並有 愧色。初,羲之既優游無事,與吏部郎謝萬書曰:「古之 辭世者,或被髮徉狂,或污身穢跡,可謂艱矣。今僕坐 而獲免,遂其宿心,其為慶幸,豈非天賜!違天不祥。頃 東遊還,修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遊觀其 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雖植德無殊邈, 猶欲教養子孫,以敦厚退讓或以輕薄,庶令舉策數 馬,彷彿萬石之風,君謂此何如?比當與安石東遊山 海,并行田,視地利,頤養閑暇,衣食之餘,欲與親知時 共懽讌,雖不能興言高詠,銜杯引滿,語田里所行,故 以為撫掌之資,其得意可勝言邪!」常依陸賈、班嗣、楊 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數子,老夫志願盡於此也。」 《宋書張茂度傳》:「茂度為義興太守,加秩中二千石,頃 之,解職還家,徵為都官尚書,加散騎常侍。固辭以疾, 就拜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茂度內足於財,自絕人 事,經始本縣之華山,以為居止,優游野澤,如此者七 年。」

《顧覬之傳》:「覬之為衡陽王義季右軍主簿,尚書都官 郎,護軍司馬。時大將軍彭城王義康秉權,殷劉之隙 已著,覬之不欲與殷景仁久接事,乃辭腳疾,自免歸。 在家每夜常於床上行腳,家人竊異之,而莫曉其意。 後義康徙廢,朝廷多以異同受禍。」

《南齊書虞玩之傳》:「玩之歷驍騎將軍,以久宦衰疾,上 表告退曰:『臣聞負重致遠,力窮則困。竭誠事君,智盡 必傾,理固然也。四十仕進,七十懸車,壯則驅馳,老宜 休息。臣生於晉,長於宋,老於齊,世歷三代,朝市再易。 臣以宋元嘉二十八年為王府行佐,於茲三十年矣。 自頃以來,衰耗漸篤。為性不懶惰而倦怠頓來,耳目 本聰明,而聾瞢轉積,腳不支身,喘不緒氣,景刻不推 朝,晝不保大功。兄弟四十有二人,通塞壽夭,惟臣獨 存,朝露未光,寧堪長久?且知足不辱,臣已足矣。稟命 饑寒,不求富貴,銅山由命,臣何恨焉,久甘之矣。直道 事人,不免縲紲,屬遇聖明,知其非罪,臣之幸厚矣』。」授 命於《道消》之晨,效節於百揆之日,臣忠之效也。降慶 於文明之初,荷澤於天飛之運,臣命之偶也。不謀巧 宦而位至九卿,德慚李陵,而忝居門下,堯舜無窮,臣 亦通矣;年過六十,不為夭矣。榮期之三樂,東平之一 善,臣俱盡之矣。經昏踐亂,涉艱履危,仰聖德以求全, 憑賢輔以申節,未嘗厭屈於勳權,長溺於狐鼠,臣立 身之本,於斯不虧。在「其壯也,當官不讓,及其衰矣,豪 露靡因。伏願慈臨,賜臣骸骨,非為希高慕古,愛好林 泉。特以丁運孤貧,養禮多闕,風樹之感,夙自纏心。庶 天假其辰,得二三年閒,掃守丘墓,以此歸全,始終之 報遂矣。」上省表許之。玩之好臧否,宋末,王儉舉員外 郎孔逖出使,玩之言論不相饒,逖、儉並恨之。至是玩 之東歸,儉不出送,朝廷無祖餞者。

《梁書陶季直傳》:「季直為中書侍郎,遷遊擊將軍,兼廷 尉。梁臺建,遷給事黃門侍郎。常稱仕至二千石,始願 畢矣,無為務人間之事。乃辭疾還鄉里。天監初,就家 拜大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見此人』。」

《陳書韋載傳》:「永定元年,載除和戎將軍,通直散騎常 侍。二年,進號輕車將軍,尋加散騎常侍,太子右衛率, 將軍如故。天嘉元年,以疾去官。載有田十餘頃,在江 乘縣之白山,至是遂築室而居,屏絕人事,吉凶慶弔, 無所往來,不入籬門者幾十載。太建中,卒於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