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5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本郡。書奏,尚書召對秉掾屬曰:「公府外職,而奏劾近 官經典,漢制有故事乎?」秉使對曰:「《春秋》趙鞅以晉陽 之甲,逐君側之惡。《傳》曰:『除君之惡,唯力是視』。鄧通懈 慢,申屠嘉召通詰責,文帝從而請之。漢世故事,三公 之職無所不統,尚書不能詰。」帝不得已,竟免覽官而 削瑗國。

《黃瓊傳》:「梁冀既誅,瓊首居公位,舉奏州郡素行貪汙, 至徙死者十餘人,海內由是翕然望之。」

《皇甫規傳》:「規拜度遼將軍,至營數月,上書薦中郎將 張奐以自代,曰:『臣聞人無常俗,而政有治亂;兵無強 弱,而將有能否。伏見中郎將張奐,才略兼優,宜正元 帥,以從眾望。若猶謂愚臣宜充軍事者,願乞冗官,以 為奐副』。」朝廷從之,以奐代為度遼將軍,規為使匈奴 中郎將。規為人多意算,自以連在大位,欲退身避第, 數上,病不見聽。會友人上郡太守王旻喪還,規縞素 越界,到下亭迎之。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規 擅遠軍營,公違禁憲,當急舉奏。」芳曰:「威明欲避第仕 途,故激發我耳。吾當為朝廷愛才,何能申此子計耶?」 遂無所問。

《陳翔傳》:「翔拜侍御史,時正旦朝賀,大將軍梁冀威儀 不整,翔奏冀恃貴不敬,請收案罪。」時人奇之。

《張儉傳》:「延熹八年,山陽太守翟超請儉為東部督郵。 時中常侍侯覽家在防東,殘暴百姓,所為不軌。儉舉 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覽遏絕章表,並不得通,由 是結仇覽等。」

《蔡邕傳》:「熹平六年,制書誥群臣各陳政要,所當施行。 邕上封事曰:夫司隸校尉諸州刺史,所以督察姦枉, 分別白黑者也。伏見幽州刺史楊熹,益州刺史龐芝, 涼州刺史劉虔,各有奉公疾姦之心,憙等所糾,其效 尢多。餘皆枉撓,不能稱職。或有抱罪懷瑕,與下同疾, 綱網弛縱,莫相舉察。公府臺閣,亦復默然。五年,制書」 議遣八使,又令三公謠言奏事。是時奉公者欣然得 志,邪枉者憂悸失色,未詳斯議,所因寢息。昔劉向奏 曰:「夫執狐疑之計者,開群枉之門;養不斷之慮者,來 讒邪之口。」今始聞善政,旋復變易,足令海內測度朝 政。宜追定八使,糾舉非法,更選忠清,平章賞罰。三公 歲盡差其殿最,使吏知奉公之福,營「私之禍」,則「眾災 之原」,庶可塞矣。

《范滂傳》:「滂為太尉黃瓊所辟,後詔三府掾屬舉謠言, 滂奏刺史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餘人,尚書責滂所 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對曰:『臣之所舉,自非叨穢姦暴, 深為民害,豈以汙簡札哉?間以會日迫促,故先舉所 急,其未審者,方更參實。臣聞農夫去草,嘉穀必茂;忠 臣除姦,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貳,甘受顯戮,吏不能詰』。」 滂睹時方艱,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蓋勳傳》:「勳為漢陽長史時武威太守倚恃權勢,恣行 貪橫,從事武都蘇正和案致其罪。涼州刺史梁鵠畏 懼貴戚,欲殺正和以免其負,乃訪之於勳。勳素與正 和有仇,或勸勳可因此報隙,勳曰:『不可。謀事殺良,非 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諫鵠曰:『夫紲食鷹鳶,欲其 鷙鷙而亨之,將何用哉』?鵠從其言。正和喜於得免,而』」 詣勳求謝,勳不見,曰:「吾為梁使君謀,不為蘇正和也。」 怨之如初。

《劉陶傳》:「司徒陳耽以忠正稱。光和五年,詔公卿以謠 言舉刺史、二千石為民蠹害者。時太尉許戫、司空張 濟,承望內官,受取貨賄。其宦者子弟賓客,雖貪汙穢 濁,皆不敢問,而虛糾邊遠小郡清修有惠化者二十 六人。吏人詣闕陳訴,耽與議郎曹操上言:公卿所舉, 率黨其私,所謂放䲭梟而囚鸞鳳。其言忠切。帝以讓」 戫、濟。由是諸坐謠言徵者,悉拜議郎。

《魏志武帝本紀》:「光和末,武帝拜騎都尉,遷為濟南相 國。有十餘縣,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籍。於是奏免 其八,郡界肅然。」

《賈逵傳》:「逵為豫州刺史,時天下初復,州郡多不攝,逵 曰:『州本以御史出監諸郡,以六條詔書察長吏二千 石已下,故其狀皆言嚴能鷹揚,有督察之才,不言安 靜寬仁,有愷悌之德也。今長吏慢法,盜賊公行,州知 而不糾,天下復何取正乎?兵曹從事受前刺史假,逵 到官數月,乃還考竟。其二千石以下阿縱不如法者』」, 皆舉奏免之。帝曰:「逵真刺史矣。」布告天下,當以豫州 為法。賜爵關內侯。

《劉劭傳》:「劭遷散騎常侍,時詔書博求眾賢,散騎侍郎 夏侯惠薦劭曰:伏見常侍劉劭,深忠篤思,體周於數, 凡所錯綜,源流弘遠,是以群才大小,咸取所同而斟 酌焉。故性實之士,服其平和良正,清靜之人,慕其元 虛退讓,文學之士,嘉其推步詳密,法理之士,明其分 數精比,意思之士,知其沉深篤固,文章之士,愛其著」 論屬辭,制度之士貴其《化略》較要,策謀之士贊其明 思通微。凡此諸論,皆取適己所長而舉其支流者也。 臣數聽其清談,覽其篤論,漸漬歷年,服膺彌久,實為 朝廷奇其器量,以為「若此人者,宜輔翼機事,納謀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