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5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日長,允其停官,許令侍疾。四方慕義,陛下之德化無 窮,豈惟微臣,獨荷恩施。」無任迫切屏營之至。

《謝致仕表》
孔戣

臣某言:「臣聞七十致政,《禮經》格言。」此蓋先王立教,示 人有終也。苟或冒榮貪祿,不知其退,亦縉紳之醜也。 今臣年已過矣,耄亦及之,顧盼班行,每懷慚靦。幸屬 聖明御宇,多士盈朝,百度既貞,萬靈遂性。躍魚戲在 藻之樂,野夫盡擊壤之歡。微臣叨逢此時,得以陳露, 而猶進不知止,懼損明風。況齒髮已衰,筋力不逮,雖 力官次,恐貽敗闕。伏以南宮左轄,華省紀綱,政理所 關,選用為重。豈臣衰朽,久膺此任?伏乞聖鑒,察臣誠 懇,賜臣骸骨,歸老丘園。所冀聖朝無浮食之人,微臣 免強飯之責。將違聖代,戀闕誠深,無任悃款之至。

《謝恩敕許致仕表》
李嶠

臣某言:「伏奉恩敕,聽臣致仕,祗服慈造,不勝銘戴。臣 本無器識,素乏材能,幸屬時來,屢蒙朝獎,虛受榮遇, 迄無成績。光陰漸迫,衰疾常留,二豎頻侵,十旬每曠。 懼忝腹心之寄,遂陳骸骨之請。」天情曲獎,聖澤旁流。 殷鼎調梅,雖輟參議;漢藩剖竹,仍叨臥理。百城肇案, 六疾彌加,竟虧露冕之功,俄錫懸車之寵。方循初服, 退守故園,忘機求漢水之翁,擊壤就堯衢之老。歌太 平而永日,飲聖澤而窮年。林壑長辭,俟卉木而俱稿; 雲霄坐隔,仰闕庭而增慕。無任犬馬悽戀之至。謹因 留守起居使奉表陳謝以聞。謹言。

《代崔公授祕書監致仕謝表》
常袞

臣某言:「伏承恩制,授臣銀青光祿大夫、祕書監,仍聽 致仕。臣聞不修其德,老當見遣,無益於時,祿不虛詔。」 伏惟陛下以大聖撫一作臨運,以至公宰物,凡在爵秩, 必俟賢能,況茲寵異,豈及駑朽。臣官歷五朝,年踰八 十,勤勞莫效,齒髮多衰。舊好同遊,索然已盡。經行郡 國,不見一人,歡娛且少,形魄如寄。古之養老,義在師 臣,必公卿大夫,耆年多疾,乃有詔書褒勞之寵,靈壽 安車之賜。不然,則高尚之士,亦以道存。非閔仲之潔 清,姜肱之孝行,固不可。猥承嘉命,特受殊禮。今陛下 以臣之甥,任在樞近,階緣厚遇,曲被鴻私。官品過崇, 越於班列。疪賤忽貴,枯瘁增華。親戚相榮,以感以涕。 猶復恤其羸憊,貸以休閑,成一作從《周禮》四方之適存, 漢儀八月之問,惠養益厚,等威益尊。冒恩不訾,仰戴 無力,殘生有幾上報?一作答何階,無任感戴。一作荷之至。

《謝分司表》
劉禹錫

臣某言:「伏奉今月十九日制書,授臣太子賓客分司 東都」者。寵命自天,戰越無地。臣某中謝臣發跡書生, 以文為業。出身入仕,四十餘年。頃自集賢學士出守 吳郡,面辭之日,親承德音。「念百姓水潦之餘,示微臣 政理之法。」臣祗承集作膺「聖旨,夙夜竭誠,閭里獲安,流 庸盡復。猥蒙朝獎,錫以金章。及遷同州,又遇歉旱。悉 心綏撫,幸免流離。今荷大慈,憫臣耆舊,列名賓護之 職,分局河洛之都。老馬霑束帛之恩,枯株蒙雨露之 澤。獲居榮秩,以畢餘年。顧此微軀,實為厚幸。」伏以臣 始為御史,逮事德宗,今忝宮僚,幸逢聖日。舉四海之 內,賢能則多;求六朝之臣,零落將盡。雖迫桑榆之景, 猶傾葵藿之心。無任感恩惕抃之至。

《送楊少尹序》
韓愈

昔疏廣、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辭位而去。于時公卿設 供張,祖道都門外,車數百輛,道路觀者,多歎息泣下, 共言其賢。《漢史》既傳其事,而後世工畫者又圖其跡, 至今昭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國子司業楊君巨源, 方以能詩訓後進,一旦以年滿七十,亦白丞相,去歸 其鄉。世常說古今人不相及,今楊與二疏,其意豈異 也?予忝在公卿後,遇病不能出,不知楊侯去時,城門 外送者幾人,車幾輛?馬幾匹,道旁觀者亦有歎息知 其為賢與否,而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 蹤跡不落莫否見今世無工畫者,而畫與不畫固不 論也。然吾聞楊侯之去,丞相有愛而惜之者,白以為 其都少尹,不絕其祿,又為歌詩以勸之,京師之長于 詩者,亦屬而和之。又不知當時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中世士大夫以官為家,罷 則無所歸。楊侯始冠舉於其鄉,歌《鹿鳴》而來也。今之 歸,指其樹曰:「某樹,吾先人之所種也;某水某丘,吾童 子時所釣遊也。」鄉人莫不加敬,誡子孫,以楊侯不去 其鄉為法。古之所謂鄉先生沒而可祭于社者,其在 斯人歟?其在斯人歟?

《奏乞致仕表》
宋·呂誨

臣輒罄愚誠,上干宸慈。伏念「微臣本無宿疾,偶值醫 者用術乖方。殊不知脈候有虛實,陰陽有逆順,診察 有標本,治療有先後。妄投湯藥,率任情意,差之指下, 禍延四肢;寖成風痺,遂難行步。非祗憚炙盩之苦,又 將虞心腹之變。勢已及此,為之奈何!雖然,一身之微, 固未足卹;其如九族之託,良以為憂。是思逃祿以偷」 生,不俟引年而還政。顧惟素志,幾負明時。力既不足, 誠豈得已。況恃睿鑒,夙謀孤忠,進非左右之榮,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