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5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次尚遠,懼有貪躁之嫌,是以因仍寢嘿,以至于今。幸 官期已及,而廟堂又特為下書以招徠之,則熹之不 獲已而有求,似亦不為甚無謂者。已別具劄子一通, 道其所欲,伏惟明公哀憐而幸聽之,不使輕犯世故, 以貽親憂,則明公之賜於熹厚矣。或恐未即遽蒙矜 許,則熹請得復罄其」說。蓋熹雖愚不肖,無所短長,然 區區用力於古人之學,閱天下之義理,亦庶幾不為 懵然者。豈不知外「有君臣之義,內有母子之情,而平 生知己如明公者,待之又不為不厚?豈不願及明時 效尺寸以報君親、酬知遇,而直逡巡退縮以求守此 東南之陂乎?此其中必有甚不得已者,惟明公幸察 焉而聽其所欲,使得竊祠官之祿以養其親,而自放 于荒閒寂寞之境,以益求其所志。庶乎動心忍性,涵 泳中和,賴天之靈,得遂變化其狂獧朴愚之質」,則異 時明公未忍終棄,猶欲熏沐而器使之,其或可以奉 令承教而不敢辭也。明公亦宜自謀所以清化原,革 流弊者,使乾剛不亢而君道下濟,忠讜競「勸而臣道 上行,則天地交泰,上下志同」,而天下之士,雖有囂囂 然處畎畝而樂堯舜者,猶將為明公出,況如熹者,又 豈足道也哉!伏惟明公勉焉,則天下幸甚。自餘加護 鼎食,以慰具瞻。熹不勝懇禱拳拳之至,謹奉《手啟》以 聞,伏惟照察。

《致仕謝恩表》
宋·濂

臣聞「生世達聖主,仕宦歸故鄉」,此人臣至榮而至願 也。臣本一介書生,粗讀經史,在前朝時,雖屢入科場, 曾不能沾分寸之祿,甘終老于山林。今幸遭逢聖主 定鼎建業時敕省臣遣使者致幣,起臣於金華山中, 俾典儒臺,繼陞右史,侍經東宮,供奉翰苑。去歲欽蒙 特除承旨,為文章之首。臣次子璲擢中書舍人,長孫 「慎,殿廷序班。一門三世,俱被恩榮。近者又荷追封,祖 父親御翰墨,寵以雄文,粲然奎璧之光,照耀霄漢。且 憐臣年老,令致政還鄉,又有冠服、文綺、寶楮之賜。」鴻 澤滂沛,不一而足。其高如天,其厚如地,照臨如日月, 非筆墨可盡述。臣誠懽誠忭,稽首頓首。欽惟皇帝陛 下以布衣混一四海,如漢高祖;以仁「義化被萬方,過 唐太宗,宵衣旰食,孜孜圖治,欲使天下蒼生,無一夫 不被其澤。雖以臣之愚陋,無寸尺之功,亦蒙寵遇如 此之至,銘心鏤骨,誓不敢忘。自度無以效犬馬之誠, 惟朝夕焚香,上祝千萬歲壽」,及以忠勤教子孫,俾世 世無忘陛下深仁厚德而已。臣無任瞻天仰聖激切 屏營之至,謹奉表稱「謝以聞。」

《上海剛峰書》
陳汝錡

「明公不以時乞身,非計也。明公在學為良傅,在縣為 循吏,在部為賢諫臣,在臺為名肅政,天下之美名懿 行,無一不收,非無所表見,而期補塞于後。一宜退。」就 今日而論,其所拔薤剔蠹,使大法而小廉者種種略 遂,非如畏首畏尾之士悠長觀望者。二宜退明公冰 雪之操。田夫紅女,皆能諒其跡,信其心,非營營于苞 「苴田宅計者,三宜退。」禮七十致仕,明公《春秋》過其四 矣,其于世之寵辱得喪,有異浮漚起滅乎?非如年少 嗜進之士,目不經宦海之風波,口不嘗禁臠之滋味, 幸一涉足,染指其中者,四宜退。然而神武無挂冠之 跡者,其說亦有四焉:主眷之未衰也,人言之未及也, 受若直而非怠若事也,又筋力強,無恙也。蕭嵩之告 肅宗曰:「幸陛下之未厭,臣故敢以乞身。」愚嘗以為知 言主恩豈常保也。直道之難行久矣。流俗𧬈𧬈訿訿, 恨明公之不便己,而欲借事以嗾之行者,不盡無也。 俟其未發,脫屣遠之,鳳翔千仞,鴻冥天表,豈不完名 全節哉?天下事未有一人之心思智識能使萬全無 慮者。今遠近幸寧謐,正蔡澤所謂「分功時」也。萬一地 方有意外之警,思一善後而未可必,則向所焦勞拮 据而成之者皆廢矣。況上則儲位未定,下則國是未 明,內則泉布閭洩,外則饑民嘯聚,明公能使言聽計 從乎?不能遂緘默坐視乎?受直,惡可久也。古稱五十 始衰,今雖善廉將軍之飯,據馬伏波之鞍,壯元老方 叔之猷乎?萬一勞于案牘,卒有寒暑霜露之感,金陵 去珠崖七千里,何能今日發軺,明日稅駕也?以萬金 之珠,彈千仞之雀,筋力惡可恃也?昔二疏身傅太子, 見幾解綬;范雎折脅摺齒,出廁中相秦。一聞「日中月 滿」之諷,則棄之如敝屣。賢如明公,而不能從愚生之 言乎?

休致部藝文三詩詞

《魏風十畝》二章,章三句。

「政亂國危,賢者不樂仕于其朝,而思與其友歸于農圃」 ,故其詞如此。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旋兮。賦也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賦也

《琴思楚歌》
漢·王逸

盛陰修夜何難曉,思念糾戾腸摧繞。時節晚暮年齒 老,冬夏更運去若頹,寒來暑往難逐追。形容減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