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8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家天寶,戶口殷盛,三代莫儔。」

文獻通考

《論古今戶口》

按:古今戶口之數,三代以前姑勿論。史所載西漢極 盛之數,為「孝平元始二年,戶千一百二十三萬三千; 東漢極盛之時,為桓帝永壽三年,戶千六十七萬七 千九百六十。」三國鼎峙之時,合其戶數,不能滿百二 十萬,昔人以為纔及盛漢時南陽、汝南兩郡之數,蓋 戰爭分裂,戶口虛耗,十不存一,固宜其然。然晉太康 時,九州攸同,而為戶只二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自 是而南北分裂,運祚短促者,固難稽據。姑指其極盛 者計之,則「宋文帝元嘉以後,戶九十萬六千八百有 奇;魏孝文遷洛之後,只五百餘萬,則混南北言之,纔 六百萬。隋混一之後,至大業二年,戶八百九十萬七 千有奇;唐天寶之初,戶八百三十四萬八千有奇。」隋、 唐土地不殊兩漢,而戶口極盛之時,纔及其三之二, 何也?蓋兩漢時戶賦輕,故當時郡國所上戶口版籍, 其數必實。自魏、晉以來,戶口之賦頓重,則版籍容有 隱漏不實,固其勢也。南北分裂之時,版籍尤為不明, 或稱僑寄,或冐勳閥,或以三五十戶為一戶,苟避科 役,是以戶數彌少。隋、唐混一之後,生齒宜日富,「休養 生息,莫如開皇;貞觀之閒,考覈之詳,莫如天寶,而戶 數終不能大盛。且天寶十四載,所上戶總八百九十 一萬四千七百九,而不課戶至有三百五十六萬五 千五百。」夫不課者,鰥寡、廢疾、奴婢及品官有蔭者皆 是也。然天下戶口,豈容鰥寡、廢疾、品官居其三之一 有奇乎?是必有說矣。然則以戶口定賦,非特不能均 貧富,而適以長姦偽矣。又按:漢元始時,定墾田八百 二十七萬五千三十六頃,計每戶合得田六十七畝 百四十六步有奇;隋開皇時,墾田千九百四十萬四 千二百六十七頃,計每戶合得田二頃有餘。夫均此 宇宙也,田日加於前,戶口削於舊,何也?蓋一定而不 可易者田也,是以亂離之後,容有荒蕪而頃畝猶在。 可損可益者戶也,是以虛耗之餘,並緣為弊,而版籍 難憑。杜氏《通典》以為「我國家自武德初至天寶末,凡 百三十八年,可以比崇漢室,而人戶纔比於隋氏。蓋 有司不以經國馭遠為意,法令不行,所在隱漏之甚。」 其說是矣。然不知庸調之征愈增,則戶口之數愈減, 乃魏晉以來之通病。不特唐為然也。漢之時,戶口之 賦本輕,至孝宣時,又行蠲減,且令流徙者復其賦,故 膠東相王成,遂偽上流民自占者八萬餘口,以徼顯 賞。若如魏、晉以後之戶賦,則一郡豈敢偽占八萬口, 以貽無窮之逋負乎?

《論漏口》

「西漢戶口至盛之時,率以十戶為四十八口有奇;東 漢戶口率以十戶為五十二口,可準周之下農。夫唐 人戶口至盛之時,率以十戶為五十八口有奇,可準 周之中次。自本朝元豐至紹興,戶口率以十戶為二 十一口,以一家止于兩口,則無是理,蓋詭名子戶,漏 口者眾也。然今淛中戶口率以十戶為十五口有奇」; 蜀中戶口率以十戶為二十口弱。蜀人生齒非盛于 東南,意者蜀中無丁賦,於漏口少爾。昔陸宣公稱租 庸調之法曰:「不校閱而眾寡可知。」是故一丁授田,決 不可令輸二丁之賦,非若兩稅鄉司能開闔走弄于 其閒也。自井田什一之後,其惟租庸調之法乎?

《葉水心論戶口》

為國之要,在於得民。民多則田墾而稅增,役眾而兵 強。田墾稅增,役眾兵強則所為而必從,所欲而必遂。 昔者戰國相傾,莫急于致民,商鞅所以壞井田、開阡 陌者,誘三晉願耕之民以實秦地也。漢末,天下殫殘, 而三國爭利,孫權搜山越之眾以為民,至於帆海絕 徼,俘執島居之夷而用之。諸葛亮行師,號為「秉義,不 妄虜獲,亦拔隴上家屬以還漢中。」蓋蜀之亡也,為戶 二十四萬;吳之亡也,為戶五十餘萬,而魏不能百萬 而已。舉天下之大,不當全漢數郡之眾。然則因民之 眾寡,為國之強弱,自古而然矣。今天下州縣,直以見 入職貢者言之,除已募而為兵者數十百萬人,其去 而為浮屠、老子,及為役而未受度者「又數十萬人,若 此皆不論也。」而戶口昌熾,生齒繁衍,幾及全盛之世。 其眾強富大之形,宜無敵于天下。然而偏聚而不均, 勢屬而不親,無墾田之利,無增稅之入,役不眾,兵不 強,反有貧弱之實見於外。民雖多而不知所以用之, 直聽其自生自死而已。夫前世之致民甚難,待其眾 多而用之,有終不得者。今之欲有內外之事,因眾多 已成之民率以北向,夫孰敢爭者?而論者曾莫以為 意,此不知其本者也。以臣計之,有民必使之闢地,闢 地則增稅,故其居則可以為役,出則可以為兵。而今 也不然,使之窮居憔悴,無地以自業,其駑鈍不才者, 且為浮客、為傭力;其懷利強力者,則為商賈、為竊盜。 苟得「旦暮之食,而不能為家。豐年樂歲,市無貴糶,而 民常患夫斗升之求無所從給,大抵得以稅與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