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0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昶斫開荒萊,勤勸百姓,墾田特多,遷兗州刺史。」 《吳志陸遜傳》:「遜為海昌屯田都尉,并領縣事。縣連年 亢旱,遜開倉穀以振貧民,勸督農桑,百姓蒙賴。」 《魏志盧毓傳》:「毓為梁、譙二郡太守,帝以譙舊鄉,故大 徙民充之,以為屯田。而譙土地墝瘠,百姓窮困,毓愍 之,上表徙」民於梁國就沃。衍失帝意,雖聽毓所表,心 猶恨之,遂左遷毓,使將徙民為睢陽典農校尉。毓心 在利民,躬自臨視,擇居羙田,百姓賴之。 《魏略》:「常林,漢末為諸生,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餽餉之。 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三國魏志鄧艾傳》:「艾遷兗州刺史,加振威將軍。上言 曰:國之所急,惟農與戰。國富則兵彊,兵彊則戰勝。然 農者,勝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上無 設爵之勸,則下無財畜之功。今使考績之賞,在於積 粟富民,則交游之路絕,浮華之原塞矣』。」後泰始三年, 議郎段灼言:「昔姜維有斷隴右之志,艾修治備守,積」 穀彊兵。值歲凶旱,艾為區種,身被烏衣,手執耒耜,以 率將士,上下相感,莫不盡力。

《倉慈傳》。《魏略》曰:「嘉平中,安定皇甫隆代趙基為太 守。初,燉煌不甚曉田,常灌溉滀水,使極濡洽,然後乃 耕。又不曉作耬犁,用水及種人牛,功力既費,而收穀 更少。隆到,教作耬犁,又教衍溉。歲終,率計其所省,庸 力過牛,得穀加五。」

《晉書竇允傳》:「允除浩亹長,勤於為政,勸課田蠶,平均 調役,百姓賴之。」

《王宏傳》:「宏為汲郡太守,撫百姓如家,耕桑樹藝,屋宇 阡陌,莫不躬自教示,曲盡事宜。在郡有殊績。司隸校 尉石鑒上其政術,武帝下詔稱之。」

《扶風武王駿傳》:「駿遷鎮西大將軍,使持節,都督雍涼 等州諸軍事,代汝南王亮鎮關中,加袞冕侍中之服。 駿善撫御,有威恩,勸督農桑,與士卒分役,己及寮佐 并將帥兵士等,人限田十畝,具以表聞。詔遣普下州 縣,使各務農事。」

《傅元傳》:「元泰始四年,為御史中丞,時頗有水旱之災, 元上疏曰:臣聞聖帝明王受命天時,未必無災,是以 堯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惟能濟之以人事耳。 故洪水滔天而免沉溺,野無生草而不困匱。伏惟陛 下聖德欽明,時小水旱,人未大饑,下祗畏之詔,求極 意之言,同禹湯之罪己,侔周文之夕惕。臣伏懽喜,上」 便宜五事,其一曰:「耕夫務多種而耕暵不熟,徒喪功 力而無收。」又舊兵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自 持私牛者,與官中分,施行來久,眾心安之。今一朝減 持官牛者,官得八分,士得二分;持私牛及無牛者,官 得七分,士得三分。人失其所,必不懽樂。臣愚以為宜 佃兵持官牛者與四分,持私牛與官「中分則天下兵 作,懽然悅樂,愛惜成穀,無有捐棄之憂。」其二曰:「以二 千石雖奉務農之詔,猶不勤心以盡地利。昔漢氏以 墾田不實,徵殺二千石以十數。臣愚以為宜申漢氏 舊典,以警戒天下郡縣,皆以死刑督之。」其三曰,以魏 初未留意於水事,先帝統百揆,分河堤為四部,并本 凡五謁者,以水功至「大,與農事並興,非一人所周故 也。今謁者一人之力,行天下,諸水無時得遍。伏見河 堤謁者車誼不知水勢,轉為他職,更選知水者代之, 可分為五部,使各精其方宜。」其四曰:「古以步百為畝, 今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所覺過倍。近魏初課田,不 務多其頃畝,但務修其功力,故白田收至十餘斛,水 田收」數十斛。自頃以來,日增田頃畝之課,而田兵益 甚,功不能修理,至畝數斛已還,或不足以償種,非與 曩時異天地,橫遇災害也,其病正在於「務多頃畝而 功不修耳。竊見河堤謁者石恢,甚精鍊水事及田事, 知其利害。乞中書召恢,委曲問其得失,必有所補益。」

元子咸為司徒左長史時帝留心政事詔訪朝臣。

政之損益,咸上言曰:「陛下處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 事,親覽萬機,勞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 下,未有踰陛下也。然泰始、開元以暨于今,十有五年 矣,而軍國未豐,百姓不贍,一歲不登,便有菜色者。誠 由官眾事殷,復除猥濫,蠶食者多而親農者少也。臣 以頑疏,謬忝近職,每見聖詔,以百姓饑饉為慮。無能」 云補,伏用慚恧,敢不自竭,以對天問。舊都督有四,今 并監軍,乃盈於十。夏禹敷土,分為九州。今之刺史,幾 向一倍。戶口比漢十分之一,而置郡縣,更多。空校牙 門,無益宿衛,而虛立軍府,動有百數。五等諸侯,復坐 置官屬。諸所寵給,皆生於百姓,一夫不農,有受其饑。 今之不農,不可勝計。縱使五稼普收,「僅足相接,暫有 災患,便不繼贍,以為當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靜事息 役,上下用心,惟農是務也。」

《齊獻王攸傳》:「攸遷驃騎將軍,詔以比年饑饉,議所節 省。攸奏議曰:臣聞先王之教,莫不先正其本。務農重 本,國之大綱。當今方隅清穆,武夫釋甲,廣分休假,以 就農業。然守相不能勤心恤公,以盡地利。昔漢宣嘆 曰:『與朕理天下者,惟良二千石乎』?勤加賞罰,黜陟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