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1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六千四百井。以上、中、下三等不易,一易、再易計之, 一夫耕二夫之地,實止四家,以可任者三人至二人 計之,每井十人。故每同二萬五千餘家,可任者六萬 四千人,出車百乘,徒萬人,每五家而出二人,可任者 六人「而用其一也。」是千里之地合有四千萬家,為車 十六萬乘矣。然自古稱天子曰萬乘,則十六倍而用 其一,四十家用其一人而已。又以鄉遂居民之數計 之,近郊遠郊四面各地方二百里,為田六十四同,每 同二萬五千家,合有一百六十萬家矣。及觀《鄉遂序 官》之數,比鄰之長共三萬人,所統止於十五萬家,是 一家而兼十家,每一比長,所統五十餘家矣。夫丘甸 之法,兵皆設而不用;比閭之法,戶皆有餘而不籍。何 也?蓋有居民可任之數,用以力田、治水、田獵、追胥,每 同可任者十萬餘人是也。有丘甸出車之數,每同出 車百乘,徒萬人是也。有簡稽之數,苟盡簡閱之,則民 不勝其疲。故如載師之法,自十一至於二十而三。每 五分而稽其一,必十餘載而一周。推此二法,即如今 之設里者,計一而藏九,休九而用一,其法不得不然 也。至以調遣言,則行者有暑寒鋒鏑之苦,居者有離 索怨曠之思,是豈可輕發而多用哉?故《大司馬》不過 六軍,為車七百五十乘,為徒七萬五千人,於千里之 內,均番而調遣之,其優裕而不迫,均遍而不頗,類如 此。是故天子出,必有六軍,君行師從,卿行旅從,徵發 而不至於空虛,行役而不以為勞苦,居足以守而無 虞,出足以戰而無敵,田足以耕而不乏食,老幼廢疾, 有養而無失所。此《周制》所以為善也。且夫車馬器械, 皆平日之簡稽,委積芻薪,隨道里而貯峙。吉行五十 里,軍行三十里,勞中而有逸,將必知兵,兵必順民,行 險而不危。故《易》曰:「毒天下而民從之也。」後世之民,其 佚者歟,則漫然無教,驕奢淫慾,不遺餘力。遇有警急, 則束手無策,延頸待斃;其勞者歟,則征伐四出,戍役 無節,死亡相繼,至發閭左,千里蕭條,天下騷然,其不 至於敗亡者幾希。

《行井田法總論》

井田之制,中公外私,民之耕而穫也,先公而後私,上 之稅而斂也,取其公不復及其私,養民足國之道,莫 善乎此也。《孟子》曰:「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 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言 井田形體之制,亦既詳且明矣。夫井九百畝為方一 里,每夫受田百畝,則一井九區,步百為畝,畝百為夫, 止八夫也。九夫為井,是井中公而數之公田,曷嘗有 夫哉?以九夫名井則可,以九區起夫則非,況制里室 亦起數於九夫,則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 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即夫家而賦車乘已虛 四千三十二夫矣。雖曰比、閭、族、黨以五家起數,然田 有不易、一易、再易之異,夫有家七人、五人、三人之殊, 乃謂「井、邑、丘、甸、縣都起數九」,夫何謂哉?至鄭氏以井、 邑、丘甸、縣都之制為造都鄙,其說已非。又云「邑方二 里,丘方四里,甸方八里,旁加一里」,則方十里為一成, 俱與《孟子》「方里而井」不合。其旁加之說,亦不過求合 乎《司馬法》耳。起夫制,里且各一其見,其何以行之哉? 春秋時,魯既取公田之稅,至宣公稅畝,則復稅其私 田而什取其二,故《春秋》譏之。觀有若盍徹之對,哀公 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是徹法久已不行矣。 逮戰國,暴君污吏,不奪不饜,使先王法制蕩廢幾盡。 孟子曰:「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 畜妻子。」則其開阡陌,盡地利,豈可盡委罪衛鞅、李悝 之徒哉!厥后惟元魏行之,由周、隋以及唐初,亦無成 績。而限田均田,紛紛靡有定論。故言井田之當行者, 則曰「仁政必自經界始。」況民有恆產,重本抑末,同井 並耕,勤惰齊力,富無兼并,吏無橫征,革車長轂,出之 丘甸,不必出賦以養兵;戎馬馳突,限於溝澮,不必長 城以禦虜。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而親睦 之風於是乎興。信乎井田之當行也。謂其不可行者, 則曰:「為政而亟奪富人之田,未免怨生釁作。且驅天 下之民,竭天下之財,俟之十數年之久,不耕不種,以 待井受非塞溪壑,平澗谷,夷丘陵,破墳墓,壞屋廬,徙 城郭,易疆隴,必不可為」斯言也,亦未可謂其無見而 訾之也。以鄙見度之,行之於春秋戰國,而尋其遺跡 也易,行之後代,而更新開拓也難。行之於創造,而產 無專主也易。行之承平,而奪民定產也難。行之封建, 而諸侯各視為己業也易。行之郡縣,而守令遷轉視 為傳舍也難。行之於江北,而因其沃衍也易,行之江 南,而欲平其隰皋也難。行之北以禦戎馬也易。行之 內外,盡奪民之世業也,難以至於乘時度勢。說以先 民,「先庚後庚」;「《重巽》申命」,「先甲後甲。」「革故鼎新」,而肫肫 乎必本之以仁民之實心,則一存乎大有為之君與 相也。今兩存其說,以俟採焉。

《井田總論》

老泉蘇氏曰:「周之時用井田,井田廢而田非耕者之 所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資於富民。富民之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