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1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五十九卷目錄

 田制部總論五

  農政全書議開墾

  學菴類稿明食貨志田制

食貨典第五十九卷

田制部總論五

農政全書

《議開墾》

元扈先生曰:「凡開墾必當告明屯院,行文道府,出示 禁約,庶無阻撓。北人不知墾田有利於彼,以我南人 異鄉,不無嫌忌。南北初交,定生矛盾。四五年後,或親 或友,可無爭鬥。涿州可為驗矣。」

凡買地必得成段方員,庶可築圍打埂,隨高就低,耙 平成田,畜水耕種。有奸狡之輩,不云「侵占地畝」,則云 淹壞田禾,易起爭端。水溝必得買通,庶無阻塞。如墾 新城地,原有徐尚寶開成溝蹟,但得府道明文,立碑 為記,可永無阻塞之病矣。招徠佃戶,量其財力,撥田 少給牛種,近地卜居,搭橋建閘,使居民便於行走。此 要務也。

汪應蛟《海濱屯田疏》曰:「海濱屯田,試有成效,酌議留 軍,併懇召民兼種,以資兵餉,以永固重地。臣竊見天 津、葛沽一帶,咸謂此地從來斥鹵不耕種,間有近河 滋潤種藝豆者,每畝收不過二斗。臣竊以謂此地無 水則鹼,得水則潤。若以閩、浙瀕海治地之法行之,穿 渠灌水,未必不可為稻田。」而一時文武將吏諸人無 肯應命者。至今春始買牛制器,開渠築堤,一時並舉。 計葛沽、白塘二處,耕種共五千餘畝,內稻二千畝,其 糞多力勤者畝收四五石,餘三千畝或種薥豆或旱 稻。薥豆得水灌溉,糞多者亦畝收一二石,惟旱稻竟 以鹼立槁。臣近巡歷天津,親詣查勘,據副總兵陳燮 稟稱,「水稻約可收六千餘石,薥豆可收四五千石。」於 是地方軍民始信閩浙治地之法可行於北海。而臣 與各官益信斥鹵可盡變為膏腴也。夫天津當河海 咽喉,為神京牖戶。自倭警震鄰,開府設鎮,署將增兵, 而其地益重。今鯨波雖息,內備未忘。矧中原多事之 秋,尤未雨徹桑之日。見在水陸兩營兵尚存四千人, 歲費餉六萬餘兩,原「無請給,內帑俱加派民間,欲留 兵不免於病民,欲恤民無以給兵。臣嘗早夜熟思,惟 有屯田可成,斯得足食長策。然召募之兵,非有室家 婦子之助,計一夫不過耕種四五畝,即畝收三石,不 過六萬石而可墾荒田,連壤接畛,奚啻六七千頃。若 盡依今法,為之開渠以通蓄洩,為之築堤以防水澇, 每千頃各致穀三十萬石,以七千頃計之,可得穀二 百萬餘石。非獨天津六萬金之餉可以取給,即以充 近鎮之年例,省司農之轉饋,無不可者。且地在三坌 河外,海潮上溢,取以灌溉,於河無妨。」白塘以下多地, 原無糧差,白塘以上為靜海縣,民或五畝十畝而折 一畝,糧差不過一分八釐。民願賣則給價,不願則田 仍給種於民情無拂。就中經理得宜行之久遠,可不 謂國家萬世之利哉。惟是地廣則墾治之難,田多則 耕種之難。又招徠數千家而後能任數千頃之地,必 群聚數萬之人而後能供數十萬畝之耕。如地方十 里為田五百四十頃一面濱河三面開渠與河水通 深廣各一丈五尺四面築「堤以防水澇,高厚各七尺。 又中間溝渠之制,條分縷析,大約用夫六十萬人而 後可以成功。無論北人慵惰,憚於力作,即有南方善 耕之人,誰能集眾裹糧,百十為群,越數千里以從難 成之役?其富商大賈,衣輕乘肥,操奇贏坐收三倍,又 誰肯捐數萬金之資以勞形哉?」此闢地生財之說,雖 屢廑廟議,「而未睹成績也。臣今為計,惟有用軍墾田, 以田分民,軍能墾而不能盡種,民能種而不必自墾。 軍有月糧而無雇值之費,民無勞役而享可耕之田, 然後趨之若流水,應之如赴聲,策無便於此者,然非 見在水陸兩營之兵所能獨成也。彼以四千之眾,勤 力於二萬畝之耕,又三農之餘,無廢其坐作擊刺之 條,其操畚鍤而從事於濬築,所就能幾何哉?」臣請以 防海官軍用之於海濱墾地,計左右兩營軍共六千, 併水陸兩營之兵總得萬人,除人各耕種外,每歲開 渠築堤,可成田數百頃。一面召募邊地殷實居民及 南人有資本者,聽其分領承種,少或五十畝,多不過 一二頃,悉令倣炤南方取水種「稻。本年開耕,姑免起 科,以償其牛種器具之費。次年每畝定收稻米五斗, 以後永為世業。其軍兵自種五畝,每名定收稻米一 石五斗。其有父兄子弟願領種餘田,聽各營中軍總 哨及天津三衛官舍,有率其子弟童僕願領者聽。總 之多不許過二頃。數年之後,荒地漸闢,各軍兵且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