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3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西施》,美而不可悅;刻作《桃李》,似而不可食也。衣之與

食,唯生人之所由,其最急者,食為本也。霜雪巖巖,苫 蓋不可以代裘;室如懸磬,草木不可以當糧。故先王 制國,有九年之儲,可以備非常,救災厄也。堯湯之時, 有十年之蓄,及遭九年洪水,七載大旱,不聞饑饉相 望。捐棄溝壑者,蓄積多故也。穀之所以不積者,在於 游食者多而農人少故也。夫《螟螣》秋生而秋死,一時 為災而數年乏食。今一人耕而百人食之,其為螟螣 亦以甚矣。是以先王敬授民時,勸課農桑,省游食之 人,減徭役之費,則倉廩充實,頌聲作矣。雖有戎馬之 興,水旱之沴,國未嘗有憂,民終為無害也。

杜佑通典

《平糴》

李悝曰:「糴甚貴傷人,甚賤傷農。人傷則離散,農傷則 國貧,故甚貴與甚賤,其傷一也。善為國者,使人無傷 而農益勸。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畝一石半, 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稅十五石,餘百三十五石; 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終歲為粟九十石,餘有四十五 石,石三十,為錢千三百五十,除社、閭、嘗新、春秋之祠 用錢三百餘千五十衣,人率用錢三百五文,終歲用 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喪之費,及上賦 斂又未與此,此農夫所以常困,有不勸耕之心,而令 糴至於甚貴者也。是故善平糴者,必謹觀歲有上、中、 下熟。上熟其收自四,餘四百石;中熟自三,餘三百石; 下熟自倍,餘百石。小饑則收百石;中饑七十石,大饑 三十石。故大熟則上糴三而舍一,中熟則糴二,下熟 則糴一」,使人適足,價平則止。小饑則發小熟之所斂, 中饑則發中熟之所斂,大饑則發大熟之所斂而糶 之。故雖遇饑饉水旱,糴不貴而人不散,取有餘而補 不足也。行之魏國,國以富強。

冊府元龜

《平糴》

《孟子》曰:「犬彘食人食而不知撿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蓋譏其不以法度簡斂也。是知善為國者當平豐之 歲為凶荒之儲所以順天道備寇賊而紓農人務政 本也。夫世有饑穰天之行也。邦之經費既不可闕民 之資奉,於是乎!在或上熟而不收惡歲而亡備烏謂 夫能通其變者也。若乃權其輕重制其物宜則平糴 《之法》存焉。所以上操其柄,下得其利,農夫不困,國用 常足者,亦繇是焉。古之知治道者,嘗從事於斯矣。歷 代而下,咸可述焉。

《常平》

「夫歲有凶穰,故穀有貴賤,令有緩急,則物有重輕。」始 自列國李悝起平糴之法,至於漢世,壽昌建常平之 制,裁之得宜,馭之有道。雖復天災流行,水旱作沴,而 穀有常價,民無饑色。其後迫於群議,乃從中輟。永平 之歲,遵用舊典,市糴益賤,廩庾充積,既而罷焉。晉氏 之後,南北更主,或建置有初,或評論靡決,名稱之際, 因革或殊;經制之方,損益小異。訖於隋室,復有義倉、 社倉之名。唐祚延久,條式咸著。朱梁、五代,干戈未息, 揚雄奏議,亦頗及之。原其立法之意,誠以均節貨幣 之高下,防虞稼穡之豐歉,調盈虛而御國用,謹聚散 而濟民命。《管子》所謂「多則賤,寡則貴,散則輕,聚則重」, 真得治財之術哉!夫為邦者,不可以「不務也。」

《惠民》

《禮》曰:「行慶施惠,下及兆民。」又曰:「命有司發倉廩,賜貧 窮,賑乏絕。」《易》稱「振民育德。」仲尼云:「博施於民,必也聖 乎。」皆惠愛之謂也。王者誕膺大命,司牧黎庶,如天之 蓋,如地之載,則必澤及四海,惠洽無垠。天災流行,動 必軫慮,人殃於疫,時予之辜。所以廢苑囿,假池籞,貸 種食以賜鰥寡,給公田而止流亡,以至減服御,損郎 吏,罷魚龍狗馬之戲,開山澤陂湖之利,均輸課役,以 勤勞來底慎;節減財賦,以濟困憫貧。逖爾卿士,矜恤 是加,則《太上》所謂「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者,斯 可見矣。

《蠲復》

古者使民以時,賦調有數,蓋以備國用,均民力也。其 或天災流行,水旱作沴,兵革之後,必有凶年,故哀其 疾苦而有復除之制。《周禮》小司徒「稽國中及四郊都 鄙之夫家九比之數,以辨老幼、貴賤、廢疾,凡政之施 舍者、賢者、能者。」《豫之傳》亦載楚左司馬沈尹戍師都 君子與王馬之屬以濟師,此又在都邑之士有復除 者也。其後或王者之里,行幸所過,給軍之勞苦,疾疫 之災,及吏民之產,子孝弟力田者,有時蠲之。晁錯所 謂「德澤加於萬民,民愈勤農,民不困乏,天下安寧,歲 熟且美,則民大富樂矣。」愛人之道,斯為最焉。

晝簾緒論

《賑恤篇》

歲獲大有,家用平康,不惟民之幸,實令之幸,一罹災 歉,何事不生?若流離,若剽奪,若死者,相枕藉啼,饑連 阡陌,豈非令之責哉?故不幸而疫癘倏興,則當遣吏